搜索
首页 商业/理财 财政 财政

如何看待我国的宏观税收负?

如何看待我国的宏观税收负担

全部回答

2018-05-23

52 0
    当前我国税收负担的分析判断  这里首先有一个宏观税负的含义及衡量指标问题。  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税负水平,一般通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政府  所取得的收入总量占同期GDP的比重来反映。
  在我国由于政府收入形式不规范,单  纯用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并不能说明我国的宏观税负问题。  根据统计政府所取得  的收入的口径不同,我国通常就有了三个不同口径的宏观税负衡量指标:  (1)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我们称之为小口径的宏观税负。
    (2)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我们称之为中口径的宏观税负。这里的“财政收入  ”指纳入财政预算内管理的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和少量其他收入(如国有资产收入  、变卖公产收入等)。    (3)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我们称之为大口径的宏观税负。
  这里的“政府收入  ”,不仅包括“财政收入”,而且包括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向企业和个人收取的大量  不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预算外收入,以及没有纳入预算外管理的制度外收入等等,  即包括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以各种形式取得的收入的总和。
      在这三个指标中,大口径的指标最为真实、全面地反映政府集中财力的程度和  整个国民经济的负担水平。而中、小口径指标则更能说明在政府取得的收入中,财  政真正能够有效管理和控制的水平。
  在分析我国宏观税负水平时,需要将这三种不  同口径的指标综合起来进行考察。  目前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状况及变动趋势如表1:  从下表可以看出,我国大口径的宏观税负,与小、中口径的宏观税负相比,在  数值上要高出很多,例如2000年我国小口径的宏观税负为14.1%,中口径的宏观  税负为15%,两者相差不大,但大口径的宏观税负为25.1%,则差不多是小口径  宏观税负的近两倍。
      由于大口径的宏观税负是真正反映企业和居民负担水平的指标,从这一指标看  ,应该说目前企业和居民的总体税费负担偏重,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发展  后劲。  首先,按照我们测算的数据计算,2000年我国税费总体负担占CDP的25.1%,  而考虑到对预算外、体制外收入测算的保守性,这个税负水平应该是实际税费负担  水平的下限,有的专家学者认为这一指标早已超过了30%(米建国,1996)。
    即使是  25%的下限,虽然低于发达国家平均30%的水平,但与发展中国家16%-20%的水  平相比,却高出不少。  其次,经济增长速度在放慢,但宏观税负水平却是在不断地提高,从1997年到  2000年,大、中、小口径的宏观税负大体上都增加了4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加1个  百分点,这表明最近几年来,在“费改税”没有大的起色的情况下,主要是由于税  收的超常增长带来了税费总负担的不断提高。
      再次,从一定时期剩余产品的价值量与税费负担量分析,由于税费主要来源于  一定时期社会生产的剩余产品价值,而为了维持社会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需  要,税费总额只能是同期剩余产品价值量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据测算1999年剩余  产品的价值量是26530.94亿元,占GDP的 32。  4%,而当年税费总量占GDP的比重  按保守的估计也达到24.1%,可见留给企业的就不多了。
  而且由于不同所有制企  业之间存在税费负担不平衡的问题,更加重了问题的尖锐性。所以从总量看,由于  税费负担过重,作为投资和市场主体的企业缺乏进行扩大投资、技术改造的实力和  动力,缺乏创新的活力和动机,难以刺激民间的投资和消费,难以进一步发展壮大  ,在国际竞争中取胜。
      我国宏观税负,除了上述税费总负担偏重以外,在税负的结构上存在着较大差  别和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为国有企业税负重于非国有企业,内资企业重于外资企  业,大型企业重于中小企业,内地的企业重于沿海企业,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  行业重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等。
  这种状况同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方面不相一致。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商业/理财
财政
经济研究
股票
银行业务
外汇
创业投资
财务税务
贸易
基金
商务文书
保险
个人理财
企业管理
产业信息
经济
证券
金融
银行
黄金
期货
商业
财政
房地产
财政
财政
税务服务
税种
税目
报税
税要
税号
办理税务
税会
税务办理
偷税
税控
税额
增值税
税时
税务
关税
企业所得税
免税
税负
审计税务
税务做账
退税率
契税
应税
所得税
行为税
打印发票
纳税人
关税率
印花税
税款
土地税
税务变更
专用发票
税务代理
税收
盈利
税制
地税网
税则
抗税
零税率
税友
国家税收
附加税
国家税务
金税
财经
税赋
税务所
流转税
城建税
做帐
税金
燃油税
税务代办
中央税
钱税
税控机
营业税
普通发票
税务登记
税务报
税务筹划
税费
资源税
个税
消费税
税务税务
欠税
应纳税额
税后
项税
出纳
税盘
税务会计
公司税务
税务实务
所税
不含税
税务审计
代理税务
财务状况
购置税
征税
所得税法
分税制
企业税务
进口税
国税
税率
价税
企业财务
计税
零关税
所得税率
含税价
使用税
税是
农业税
财务收支
税务局
公司财务
遗产税
税务风险
个人所得税法
地方税
财务费用
代办税务
国税发
税收制度
税点
税收收入
注销税务
含税
新税法
占用税
财政拨款
税务咨询
税票
纳税
税务机关
税卡
工商税
会计
税务清算
税交
审计
车船税
交税
财政支出
扣税
税务申报
商业发票
房产税
抄税
财务会计
海关税
税户
国地税
税源
发票
利税
税务注销
工商税务
地税
统一发票
税务师
税通
税能
免税店
个人所得税
电子税务
税务顾问
进项税额
税局
利息税
税收政策
税单
完税
税钱
交易税
财产税
财政政策
税价
税基
财政
财政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