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商业/理财 财政 财政

税收负担和供求弹性的关系是怎样的?

税收负担和供求弹性的关系是怎样的?

全部回答

2018-02-17

1 0
    所谓的税收负担(taxincidence,又称税负归宿)是衡量税收如何在商品买卖双方之间进行分担的一个概念。如果政府对商品征税,税收究竟如何在买卖双方之间进行分担,取决于供求弹性的大小。
  我们仍然利用上题中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如果政府按每件商品向卖方(厂商)征收2元钱的税,由于卖方向市场提供每件产品的成本增加了,因此卖方会尽可能地通过涨价来将税收负担转嫁给买方,如果买方对商品价格的变动不敏感,即需求缺乏弹性(也即买方是一种刚性需求者),则卖方涨价的幅度就能够比较大,在极端情况下,比如需求完全无弹性(需求曲线是一条垂直线),卖方可以将商品的价格从原来的5元提高到7元,从而将2元的税收全部转嫁给买方。
    相反,如果买方对价格变动比较敏感,即需求富有弹性,此时,如果卖方涨价,买方的购买量就可能大幅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卖方试图通过涨价来将税收转嫁给买方的可能性就比较小,在极端情况下,比如需求价格弹性为〜时(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卖方提价一点也会导致买方购买量为0,此时卖方就无法通过涨价来转移税负了,2元钱的税负只能完全由自己承担。
    如果政府按每件商品向买方(消费者)征收2元钱的税,由于买方购买每件商品要比原来多支付2元钱的税,因此买方就会通过压价来转移税负,如果商品的供给缺乏弹性(比如水蜜桃,卖不掉就会烂掉),则买方就可以压价较多,在极端情况下,比如供给完全无弹性(即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买方可以将价格由原来的5元钱压低到3元钱,从而将2元钱的税完全转嫁给卖方。
    相反,如果供给富有弹性,则买方就难以压价,在极端情况下,比如供给完全有弹性(即供给为一条水平线)时,买方压一点价也会导致供给量为0,此时买方就无法通过压价来转移税负了,2元钱的税负只能完全由自己承担了。
  在现实生活中,不管税收是向卖方征收,还是向买方征收,实际上税负是由买卖双方共同负担的,谁负担得多,谁负担得少,则取决于供求弹性的大小。  当税收是向卖方征收的时候,卖方就会通过涨价来转移税负。
  买方的需求价格弹性越小,卖方涨价的幅度就可以越大,因而卖方转移的税负就越多,卖方的税收负担越轻。反之,如果买方的需求价格弹性越大,卖方涨价的幅度就只能越小,因而卖方转移的税负就越少,因此卖方的税收负担越重。
  当税收是向买方征收的时候,买方就可以通过压价来转移税负。
    如果卖方的供给价格弹性越小,买方压价的幅度就可以越大,因而转移的税负就越多,税收负担就越轻;反之,如果卖方的供给价格弹性越大,买方能够压价的幅度就越小,因而买方转移的税负就越少,买方的税收负担就越重。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商业/理财
财政
经济研究
股票
银行业务
外汇
创业投资
财务税务
贸易
基金
商务文书
保险
个人理财
企业管理
产业信息
经济
证券
金融
银行
黄金
期货
商业
财政
房地产
财政
财政
税务服务
税种
税目
报税
税要
税号
办理税务
税会
税务办理
偷税
税控
税额
增值税
税时
税务
关税
企业所得税
免税
税负
审计税务
税务做账
退税率
契税
应税
所得税
行为税
打印发票
纳税人
关税率
印花税
税款
土地税
税务变更
专用发票
税务代理
税收
盈利
税制
地税网
税则
抗税
零税率
税友
国家税收
附加税
国家税务
金税
财经
税赋
税务所
流转税
城建税
做帐
税金
燃油税
税务代办
中央税
钱税
税控机
营业税
普通发票
税务登记
税务报
税务筹划
税费
资源税
个税
消费税
税务税务
欠税
应纳税额
税后
项税
出纳
税盘
税务会计
公司税务
税务实务
所税
不含税
税务审计
代理税务
财务状况
购置税
征税
所得税法
分税制
企业税务
进口税
国税
税率
价税
企业财务
计税
零关税
所得税率
含税价
使用税
税是
农业税
财务收支
税务局
公司财务
遗产税
税务风险
个人所得税法
地方税
财务费用
代办税务
国税发
税收制度
税点
税收收入
注销税务
含税
新税法
占用税
财政拨款
税务咨询
税票
纳税
税务机关
税卡
工商税
会计
税务清算
税交
审计
车船税
交税
财政支出
扣税
税务申报
商业发票
房产税
抄税
财务会计
海关税
税户
国地税
税源
发票
利税
税务注销
工商税务
地税
统一发票
税务师
税通
税能
免税店
个人所得税
电子税务
税务顾问
进项税额
税局
利息税
税收政策
税单
完税
税钱
交易税
财产税
财政政策
税价
税基
财政
财政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