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度”的绝妙写照是什么
风度,多指人多谈吐、举止、姿态、仪容等。我们常会听到像风度翩翩这样的形容词,然而以我之见,古人的“风度”绝非今天我们所谓的“风度”,它应该是只一种风格。如“某一时代的风度”,则是指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文人墨客所呈现出的一种群体性的风格。
历史将魏晋定格为乱世,这并不过分。汉末的战乱,三国的纷争,西晋统一不就后的“八王之乱”,西晋的灭亡和晋室的东迁,整个社会都充斥着战乱和纷争,百姓更是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安宁幸福的生活离当时太远太远,伴随战争而来的饥馑,瘟疫和大规模的迁徙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 正如刘勰说的:“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魏晋文学自然是典型的乱世文学,人们既要适应战乱又要适...全部
风度,多指人多谈吐、举止、姿态、仪容等。我们常会听到像风度翩翩这样的形容词,然而以我之见,古人的“风度”绝非今天我们所谓的“风度”,它应该是只一种风格。如“某一时代的风度”,则是指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文人墨客所呈现出的一种群体性的风格。
历史将魏晋定格为乱世,这并不过分。汉末的战乱,三国的纷争,西晋统一不就后的“八王之乱”,西晋的灭亡和晋室的东迁,整个社会都充斥着战乱和纷争,百姓更是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安宁幸福的生活离当时太远太远,伴随战争而来的饥馑,瘟疫和大规模的迁徙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
正如刘勰说的:“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魏晋文学自然是典型的乱世文学,人们既要适应战乱又要适应朝代的更迭,许多人将自己所感受到的人生短促,生命脆弱,福祸无常反映在自己的作品中,如曹操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王粲在《七哀诗》中的“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慈母爱幼子,天下最难舍的莫过于骨肉深情,由此可见乱世给百姓带来的伤害。
乱世中,生活上萧条的景象增加的悲剧性的基调,而政治上,不同的集团势力进行着角逐和斗争,许多文人莫名的被卷入了政治斗争而惹来了杀身之祸。
面对这样的形势,生死、游仙、隐逸成为这一时期共同的主题。
曹丕的“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江淹的“春草木兮秋风凉,秋风罢兮春草生”。表现出对于人生的感触,以及对于友人离去的悲痛之情,还有如何对待生,如何迎接死的思考。
游仙主题是对于生死主题的补充,乞求长寿的意思变得浓厚了,郭璞《游仙诗》中,“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写仕宦之求不如高蹈隐逸,还可以保持品格完好和自身的自由。
隐逸的主题即是向往和歌咏隐逸 生活,陶渊明则是隐逸最典型的代表了,他描写了大量隐逸生活及和隐逸有关的作品,隐逸主题的兴起于魏晋以后世人希企隐逸之风的兴盛有直接的关系,而这种风气又与战乱的社会背景和玄学的影响有关。
魏晋时期的士族势力很是强盛,士族把持朝政,庶族寒士很难进入政权中心,“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即是对当时局面最好的诠释,门阀制度阻碍了寒士的仕途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士族与庶族的对立成为这一时期主要的特点,寒士的不平往往反映在作品中,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一个特色,如左思的“世獀蹑高位,英俊沉下僚”抒发了自己内心的不满,一句“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表达了对古代门阀制度的控诉;“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尘埃,贱者若自贱,重之若千钧”宣泄了对豪门权贵的蔑视。
魏晋玄学是魏晋时期一种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它明显的吸收了老庄的思想,可以说是中国思想史的一大转折。“崇有与贵无,明教与自然,言意之辩,形神之辩,明理之辩”是当时玄学几个重要论题,然而对文学和艺术影响最大的还是崇尚自然一派,言不尽意一派乎得意忘言一派。
玄学中的自然和真在当时极为盛行,所谓的自然就是一种状态,即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天然而然的。只要顺应自然的状态和变化就可以进入自由自如的境界。“真者,精诚所至也。”当时的世人眼中的真是一种至真至淳的精神境界,是受之于天的,自然而然的,不受礼教约束的、没有世俗伪饰的,保持天性的人,就可以称之为圣人。
在那样的乱世下受玄学影响的魏晋风流就是要破除汉儒提倡的明教是人生的执和障。打开人生新的窗户,还自我以本来面目。推崇:颖悟、豁达、真率。追求艺术化的人生,当然这种艺术需要是个人本性的自然流露。正是基于那种自我表现的要求,那种无拘无束的氛围,为文学的发展开创了良好的气候,玄学转化为文学最好的例子便是占据东晋诗坛百年之久的玄言诗。
东晋建都后,曾多次北伐,但钧以失败告终,加上江南山清水秀,许多南渡人士便安于在此定居,过着较为富足的生活,方式整个社会都洋溢着清淡之风,当时的世人追求的是“心隐”,而没有像嵇康,阮籍那样鄙弃功名,无论在朝在野,只求适意而已,以优雅从容的风度,过着风流潇洒的生活。
于是山水,诗酒,清淡便成为这一生活的主题,玄言诗辩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近非域中客,远非世外臣”正是对那一时期人们心隐的绝妙写照。
俗话说:乱世出佳人。在魏晋这样的乱世中我们认识的无数优秀的诗人,有风格古直悲凉、气韵成雄的曹操,便娟婉转有文士气的曹丕,曹植更是“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
”还有风格隐约曲折的阮籍,“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虽不敢直言,但却不会违背自己的意志,同流合污。还有自称“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的嵇康;左思的愤懑不平,对于终不得志的感伤,还有那个崇尚自然、安平乐道、颇爱隐居的陶渊明,还有还有。
。。。。。。。。。
或许我们应该感谢那样的乱世,正是在那样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才有了那么多的才子佳人,在今天中国的文学宝库中才会流下如此多,如此美,如此发人深思的千古名篇。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