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实际成本核算?什么叫计划成本核算?
举例说: 某商业企业一般纳税人 购甲商品100件,每件20元,银行存款支付货款2340元,则:1、若售价为不含税每件 30元,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则该企业 会计分录如下: 购进时: 借:库存商品 30*100=3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340 贷:银行存款 2340 商品经销差价 1000期末本期销售80件,则期末账务处理:借:银行存款 2808 贷:主营业务收入 24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08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1600 ...全部
举例说: 某商业企业一般纳税人 购甲商品100件,每件20元,银行存款支付货款2340元,则:1、若售价为不含税每件 30元,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则该企业 会计分录如下: 购进时: 借:库存商品 30*100=3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340 贷:银行存款 2340 商品经销差价 1000期末本期销售80件,则期末账务处理:借:银行存款 2808 贷:主营业务收入 24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08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1600 商品进销差价 800 贷:库存商品 24002、若采用成本法核算 入库时:借:库存商品 2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340 贷:银行存款 2340销售时:借:银行存款 2808 贷:主营业务收入 24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08期末结转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 1600 贷:库存商品 1600 ###计划成本(Planned Cost):是指根据计划期内的各种消耗定额和费用预算以及有关资料预先计算的成本。
它反映计划期产品成本应达到的标准,是计划期在成本方面的努力目标。计划成本与定额成本是不同的,计划成本是按计划期内平均定额水平计算的,而定额成本是按现行定额计算的;计划成本反映平均水平,定额成本反映当时应达到的水平。
计划成本的组成项目及其内容应与实际成本相一致。购入原材料的计划成本是根据各项原材料的进价以及供应地点远近等因素,按组成原材料的实际成本项目计算的。通过它与实际成本比较,可以提示原材料采购成本的节约超支。
产品的计划成本是根据计划期的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等的消耗定额,工时定额,费用预算等资料,按规定成本项目计算确定的。它反映了计划期内应达到的平均成本水平,是降低成本的努力目标,通过它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便能了解和掌握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完成程序,寻找降低产品成本的途径。
指计划期内预计达到的产品成本、材料采购成本、工程项目成本等。它是根据计划期内的工时定额、材料、燃料、动力、工具等消耗定额和当期的费用预算,以及有关资料,在分析上期实际达到的成本水平,考虑到计划期各种影响生产成本因素的变化及经济措施预计效果等情况的基础上,测算本期应达到的水平面制定的。
在使用“计划成本”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防止人为提高成本差异率 有些企业,为了控制超额利润,大都从隐匿收入和虚增成本两个方面进行作弊,人为提高材料成本差异率,多分摊材料成本差异,是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企业的常用作弊手段。
如某企业为了逃避所得税,采用提高材料成本差异率的手段,该企业全年产品生产领用原材料的计划成本平均每月3000万元,每月应计原材料成本差异率在95~92。8%之间,经过调整,每月的人为差异率都比应计差异率提高1。
5%,全年即可多分摊材料成本差异500多万元。 2、防止人为压低差异率 与提高成本差异率相反,有些企业为了完成承包任务,而人为地压低材料成本差异率,用来降低成本,虚增销售利润,实现承包任务。
3、防止计划成本过度偏离实际成本 根据财会制度规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计划价格通常以不高于或不低于实际价格的10%为宜,有的企业为了调节产品成本利润,有意过高或过低地确定材料的计划价格,甚至对已制订的接近实际价格的计划价格,有意大幅度地上调或下压。
从而人为地调整"材料成本差异"帐户余额,而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 实际成本概念主要是针对产品或劳务而言的,但实务中也包括原材料采购的实际成本和销售实际成本等,所以实际成本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是指实际发生的耗费代价,相对于估计成本而言,实际成本是指已经发生,可以明确确认和计量的成本。
将企业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定额成本或上期成本及同行业成本等进行比较,便可以进行成本的分析和考核,了解成本定额和计划的完成情况,掌握成本变化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揭示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
估计成本一般有这样几种情况:根据经验和历史资料估算成本,如购进存货要花费买价、运杂费和仓储费等等;没有历史资料,而根据技术资料测算的估计成本,如产品第一次投产的估计成本;由于历史资料和技术资料细目过多,所以采用估算的办法来预计成本;是预测、决策成本、在决策时,尽管成本并未实际发生,但根据相关的经济业务和事项,可以合理估算出可能发生的成本额。
在财务会计中,估计成本往往是实际成本计算的一种手段,如计划成本和定额成本等,它们可以按成本项目分别估计,也可以按成本总额估计,通过对估计成本的调整,既能计算出实际成本,又能计算出估计成本的差异,便于成本控制、分析和考核,也简化了成本核算工作。
在管理会计中估计成本主要表现为预测和决策成本,也是机会成本的一种。这种成本可以有历史资料也可根本没有历史资料,估计的目的,是为了揭示成本变化和发展的规律,更有效地进行长短期的投资决策,同样能为企业成本控制和分析等提供依据。
实际成本和估计成本只是相对而言,它们的成本构成内容可能是相同的,在尚未实际发生之前,可能是估计成本,发生后便成为实际成本,经过调整加以重新确定后的预计成本又成为估计的成本。(baidubaike)###原材料,存货等的计划成本核算是购入时是按计划成本价入帐,差额用“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进行归集。
月 末,将归集的材料成本差异 根据在库与领用数的比例进行分配,进入成本。也就是说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实际成本是企业在取得各项财产时付出的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及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成本。
计划成本是企业自行制定的各项财产的分类、名称、规格、编号、计量单位和计划单位成本等资料,在取得财产时或发出时按这些资料计算计划成 两种方法最大的区别在于原材料日常的核算,计划成本法下原材料日常的进出库都是以计划成本核算,没有变动,只是在期末按照材料成本差异调整;实际成本法下原材料日常的进出库都是以实际发生的成本为核算基础。
按照计划成本核算存货的制度。是我国工业企业普遍采用的存货核算制度。 基本要求在计划成本核算方法下,需要设置“存货采购”和“存货成本差异”两个账户,以原材料为例说明计划成本的核算程序如下: (1)按实际成本支付材料款,“材料采购”账户的借方按计划成本计价,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记入“材料成本差异” 账户,超支用蓝字,节约用红字; (2)(按计划)成本结转材料成本; (3)领用原材料时按计划成本结转; (4)会计期间结束时,将材料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差异分配破除 纲成本差异是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实际成本超过计划成本为超支,反之为节约。存货成本差异形成于存货取得过程之中,就随着存货的发出而转销,即按照差异率将存货成本差异分配到有关成本项目中。
计划成本核算之所以在我国工业企业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能够简化日常会计核算,各种存货只有一个单位成本,平时只须登记存货的数量,不存在先进先出、后进先出等复杂的存货计价程序。而且,计划成本核算还有利于考核采购部门的工作业绩,加强存货管理,促进降低破除 ,减少存货核算的误差。
计划成本核算的困难在于如何制定有效的合乎企业实际情况的计划成本,如果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相关很大,计划成本核算就会失去意义。在正常情况下,如果存货成本差异率持续(如两年内)超过5%,就应当调整计划成本。
###1,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的特点是: 收发凭证按材料的计划成本计价,原材料的总分类帐和明细分类帐均按计划成本登记。 原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月份终了,将发出的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与材料成本差异调整为实际成本。
2,计划成本法,核算涉及的计算公式如下: 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的数量×计划单价。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额。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额=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材料成本差异率=差异额/计划成本=(期初存货的差异额+本期收入存货的差异额)/(期初存货的计划成本+本期收入存货的计划成本)。(注意:超支差异额用正数,节约差异额用负数表示)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3,计划成本核算方法与实际成本核算方法的区别如下: 实际成本核算方法是指以实际购进成本作为入账成本,而计划成本核算方法则是以企业所制订的计划成本作为入账成本,另采用“材料成本差异”作为其与实际成本的备抵科目的一种存货计价方法。
计划成本法下,存货按计划成本记账。每一种存货的单价都是固定的,就是计划成本。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等差异科目反映。 实际成本法下,存货按实际成本入账。每一笔存货入库单价都有可能不同。
计划成本法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主要为内部管理使用。一,计划成本法1,对所有原料品种自制计划单价(计划单价不能超过实际价的10%)。2,财务通过“材料采购”科目并在月底通过“材料成本差异”计算成本。
3,适合企业的车间核算或车间部门考核及二级核算。二,实际成本法1,仓库入库材料按实际价入库。2,财务按“先进先出”、“后进先出”、“加权平均”法计算成本。3,适合流通领域。三,区别1,公司的大小及性质决定。
2,材料的品种的多少,成本的核算方法决定。3,领导的决策能力来决定。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