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栏,应包括哪些会计科目?并举证,谢谢!
“受托代销商品不在存货里反映”:正确的说法是,受托代销商品时,借:受托代销商品 贷:代销商品款两个科目一增一减,刚好抵消。所以报表上存货的金额是企业自身的商品(材料等),同时受托代销商品也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企业控制或拥有”,故不应实务存货滴组成部分。 ###1201 物资采购 1211 原材料 1221 包装物 1231 低值易耗品 1232 材料成本差异 1241 自制半成品 1243 库存商品 1244 商品进销差价 1251 委托加工物资 1261 委托代销商品 1271 受托代销商品 1281 存货跌价准备 1291 分期收款发出商品 4101 生产成本 410101 基本生产...全部
“受托代销商品不在存货里反映”:正确的说法是,受托代销商品时,借:受托代销商品 贷:代销商品款两个科目一增一减,刚好抵消。所以报表上存货的金额是企业自身的商品(材料等),同时受托代销商品也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企业控制或拥有”,故不应实务存货滴组成部分。
###1201 物资采购 1211 原材料 1221 包装物 1231 低值易耗品 1232 材料成本差异 1241 自制半成品 1243 库存商品 1244 商品进销差价 1251 委托加工物资 1261 委托代销商品 1271 受托代销商品 1281 存货跌价准备 1291 分期收款发出商品 4101 生产成本 410101 基本生产成本 410102 辅助生产成本###受托代销商品不在存货里反映###1201 物资采购 1211 原材料 1221 包装物 1231 低值易耗品 1232 材料成本差异 1241 自制半成品 1243 库存商品 1244 商品进销差价 1251 委托加工物资 1261 委托代销商品 1271 受托代销商品 1281 存货跌价准备 1291 分期收款发出商品 4101 生产成本 410101 基本生产成本 410102 辅助生产成本###对于建安行业工程施工也纳入存货。
总之在产品,产成品,还有代销商品虽货物转移但仍保留产权的资产也同属本公司存货。###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徐经长 张广龙/文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的关系,是中级会计实务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
众所周知,从事会计实务的同志几乎每天都要和会计科目打交道,但是对于会计科目,我们必须要上升到会计要素乃至会计对象的高度来理解,惟有如此,才能明确使用会计科目进行日常核算的目的,进而把握会计实务的实质。
一、 会计对象任何工作都有其特定的工作对象,会计工作也不例外。一般来说,会计对象就是指会计工作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来说,会计对象是指企事业单位在日常经营活动或业务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资金运动,即资金运动构成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内容。
那么,如何理解和认识资金运动呢?首先,资金运动是客观的。资金运动的客观性是指企事业单位的资金都要经过资金的投入、运用和退出这样一个运动过程,这个过程不因企业所处的国家或地区的不同而不同。也正因为资金运动的客观性,才使得会计能成为一种国际性的“商业语言”。
其次,资金运动是抽象的。资金运动的抽象性是相对于具体的会计核算而言的,因为在会计实务中,任何经济活动所引起的资金运动都必须要具体化直至量化,若仅有“资金运动”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那么会计核算的对象是无法落到实处的。
这就需要对抽象的资金运动作进一步的分类,于是就有了会计要素。二、 会计要素如前所述,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由于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分类,所以会计要素是主观的,也就是说,不同的国家可以有不同的会计要素。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界定为六个,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1、资产。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在理解这一定义时,我们要注意:(1)未来交易或事项可能形成的资产不能确认,如或有资产;(2)企业对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并不都拥有所有权,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3)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产则不能作为资产加以确认。
2、负债。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在理解这一定义时,我们要注意:(1)未来交易或事项可能产生的负债不能确认,但或有负债在符合条件时则应该确认(见“或有事项”准则);(2)负债需要通过转移资产或提供劳务加以清偿,或者借新债还旧债。
3、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负债后的余额。在理解这一定义时,我们要注意:(1)所有者权益是表明企业产权关系的会计要素;(2)所有者权益与负债有着本质的不同,负债需要定期偿还,但所有者的投资则不能随便抽走。
4、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在理解这一定义时,我们要注意:(1)收入的来源包括三个方面,即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但对外投资的收益则不包括在收入要素中;(2)收入应该是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所以营业外收入不包括在收入要素中。
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在我国应该属于利润要素。5、费用。费用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在理解这一定义时,我们要注意:(1)费用和收入之间存在配比关系;(2)费用中能够对象化的部分形成产品的制造成本,不能够对象化的部分则形成期间费用;所以,一项费用要么是产品成本,要么是期间费用。
6、利润。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其金额表现为收入减费用后的差额。在理解这一定义时,我们要注意:(1)作为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要素,利润应该是指企业的净利润,即利润总额减所得税之后的差额;(2)利润总额由四部分组成,即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支净额;(3)利润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最终要素。
在以上关于会计要素的定义和分析中,需要我们“注意的问题”便构成了这里的知识点和考试点,它们均可以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三、 会计科目如果把会计对象比作一块蛋糕的话,那么会计要素实际上是将这块蛋糕切成了六块。
但是,经过这样的切割之后,问题并没有解决,即具体的会计核算仍然无法实施。例如,若仅有“资产”这样一个概念,当我们用10万元的银行存款去购买设备,那只能反映为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其结果等于没有反映。
这就需要对会计要素作进一步的分类。会计科目便是对会计要素所作的进一步分类,如何分类则取决于会计目标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例如,当我们把资产要素分为“银行存款”、“固定资产”等科目后,上面用银行存款购买设备的例子便可以反映为:“固定资产”增加了10万,“银行存款”减少了10万,这样就把问题反映清楚了,继而满足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把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这三个概念联系起来看,《会计实务》实际上就是一门分类的科学。只要我们能把每一项经济业务恰当地分好类,把它们记到该记的科目中去,学习《会计实务》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