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升学入学 高考

高三历史请帮忙

中国古代史上的藩镇割据不太懂请帮忙谢谢了

全部回答

2004-11-14

0 0
    藩镇割据 -------------------------------------------------------------------------------- 唐中叶以后,部分地方军政长官据地自雄,不服从朝廷命令的政治局面。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接受了一批安吏部将投降,并同意他们就地担任节度使:李怀仙为幽州(今北京西南)卢龙节度使,驻幽州;李宝臣为成德节度使,驻恒州(今河北正定);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驻魏州(今河北大名东南)。
    唐朝的“藩镇割据”从此开始。唐玄宗在位(712~756)时期,为防止周边各族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立节度使,赋予军事统领、财政支配及监察管内用县的权力,共设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史。
  在这种畸形局面之下,爆发了安史之乱。安禄山就是凭借着在北方长城一线守边,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而发动叛乱的。  安史之乱平息后,其党羽纷纷投降唐朝,朝廷无力彻底消灭这些势力,便以赏功为名,搜以节度使称号。
  除著名的“河北三镇”外,当时唐朝内地的许多节度使也各占一方,对抗朝廷,成为割据势力。他们在辖区内任意扩充军队、委派官吏、征收赋税。节度使的职位常常父死子继,或由其部将承袭。  这些割据势力利用手中的兵权、财权,威胁朝廷,甚至起兵反叛。
  藩镇割据的局面一直延续到唐朝灭亡以后。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高考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升学入学
高考
考研
小学教育
中考
高考
高考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