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文学 诗歌

历史上的藩镇割据是指什么?

历史上的藩镇割据是指什么?

全部回答

2016-12-26

328 0
     藩镇割据,指“安史之乱”后出现的中央集权严重削弱、藩镇势力 强大、互相兼并混战的局面。此时的节度使独揽地方军政财权,不受中央 政令的管辖。到9世纪初,全国藩镇达四十多个。
  各藩镇之间互相攻伐,或联合对抗中央。唐代中央政府多次试图削弱藩镇,收效甚微。唐代藩镇 割据的形势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从唐代宗初年到唐德宗末年是藩镇割据形 成和发展的时期。  唐宪宗统治期间是朝廷讨伐叛镇的时期。
  从唐穆宗至唐 懿宗末年是各藩镇复活并延续的时期。从唐僖宗到唐朝灭亡是藩镇相互兼 并、混战的时期。 唐末农民战争爆发后,朝廷对地方的控制权进一步丧失。各地节度使拥 兵自重,互相兼并混战。节度使的职位由子弟或部将承袭,不受中央政令管 辖,形成藩镇割据。
    唐亡以后出现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也是藩镇割据的延 续。直到北宋统一,才结束这一局面。 藩镇割据,军阀混战,征兵重敛,给下层贫困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极度的痛苦,这种情况在唐诗中多有反映,如杜甫在《冬狩行》讽刺地方军阀 只知打猎取乐:“君不见东川节度兵马雄,校猎亦似观成功。
    夜发猛士三千 人,清晨合围步骤同……草中狐兔尽何益?天子不在咸阳宫。”。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诗歌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文学
诗歌
小说
散文
戏剧
诗歌
诗歌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