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布列斯特和约》是怎么签订的?

《布列斯特和约》是怎么签订的?

全部回答

2016-11-28

58 0
     1918年3月,在列宁的坚持下,苏维埃俄国政府与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交战国——德国及其盟友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土耳其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 。苏维埃俄国以同意割让大片领土、支付巨额赔款为代价,缓解了新生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战争压力,赢得了巩固政权的宝贵时间。
     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时,俄国与德国及其盟国还处于战争状态。革命第二天,苏维埃政府就颁布了《和平法令》,呼吁各交 战国立即停战,不以割地或赔款为条件实现和平谈判。
  但作为俄国盟国的协约国各国都拒不接受苏维埃俄国的动议。德国军队继续向俄国大举进攻。为了立即退出战争、赢得巩固政权的时间,苏俄政府决定单独与德国进行停战谈判。   1917年11月20日,加米涅夫 等人带领苏俄代表团抵达德国东方战线司令部所在地——白俄罗斯境内的布列斯特 。
  12月3日,谈判开始。在谈判初期,苏俄代表团提出的要求是签订6个月的停战协定,而德国则提出要俄国把当时沙俄领土中的波兰、立陶宛、部分爱沙尼亚和全部拉脱维亚以及白俄罗斯割让给德国,并赔款30亿卢布,以此作为停战条件。
    德国的这些条件引起布尔什维克党内出现严重分歧。1918 年1月9日,苏俄代表团改由苏维埃政府外交人民委员托洛茨基任团长,并由他主持和约谈判。 对于德国提出的停战条件,布尔什维克党内主要有三种意见:列宁主张立即接受德国的条件,签订和约,为新生政权争得喘息机会;以布哈林 为代表的“左派共产主义者”反对签订和约,主张用革命战争反对德国和奥地利;托洛茨基的意见则是立即停战,让军队复员,但不与德国签约,对德国采取不战不和的态度。
    从德国提出苛刻的停战条件至最后签订和约,布尔什维克多次召开了中央会议、中央和地方负责人会议、中央紧急会议,列宁的主张在这些会议上都没能通过,托洛茨基 “不战不和”的方案则得到了多数人的赞成。
   在主持与德国谈判的过程中,托洛茨基经列宁首肯,采取了拖延的策略。他甚至到波兰去观光游览,尽量延长“不战不和” 的时间。  托洛茨基认为,“不战不和”的态度能表明,俄国不会对德国开战,但也不会接受德国的苛刻条件,德国也不会对俄国重 新开战,因为重新对俄开战会引起德国工人的抗议。
  但事实上, “不战不和”的策略并未阻止德国的进攻。 1918年2月初,德国向苏俄发出了最后通牒。托洛茨基发表声明,断然拒绝了德国的最后通牒。  不久,德国就向俄国发动了大规模进攻。
  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2月18日,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连续召开了两次紧急会议。当天半夜,在最后一次会议上,托洛茨基顾全大局转而支持列宁,就此终于通过了列宁的提案。苏俄政府连夜通知德国,表示同意签约。
  但是,德国在得到通知后并没有停止进攻,并于23日提出了更加苛刻的条件。  在布尔什维克中央为此召开的紧急会议上,列宁甚至以辞职相威胁,要求立即苘意德国的条件。这一次,又是因为有托洛茨基的支持,列宁的意见才得以通过。
   1918年3月3日,《布列斯特和约》正式签订。按照和约,俄国须让出沙俄时期的大片领土,包括波兰、芬兰、乌克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以及高加索的部分地区,总面积达1〇〇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达5 〇〇〇万。
    另外,俄国还须付给德国60亿马克的战争赔款。德国则承诺不干涉苏俄内政,不从芬兰方面进攻俄国。对于苏俄来说,《布列斯特和约》是一个非常屈辱的条约。 1918年11月,柏林爆发革命,德国新政府接受并签订了协约国提出的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苏维埃政府随即乘机废除了《布列斯特和约》。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历史话题
历史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