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第二代身份证的真伪
第二代身份证 具备生物识别等特征
中新网7月10日电 综合消息,沿用了17年的塑封卡片式身份证将从明年开始全新变脸。昨天,公安部网站上发布新闻称,明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施行后,新一代应用IC卡技术、可机读的身份证将正式换发。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能机读,是因为采用了“非接触式IC卡芯片”信息存储技术。只要在机器上验一下,眨眼之间所有信息一目了然,可以当即辨出真伪。
第二代身份证的发放范围有所扩大。 现行居民身份证条例规定,现役的军人、武警不领取居民身份证;未满16周岁的公民也没有纳入身份证发放的范围。而新的《居民身份证法》则规定,16岁以下的公民在自...全部
第二代身份证 具备生物识别等特征
中新网7月10日电 综合消息,沿用了17年的塑封卡片式身份证将从明年开始全新变脸。昨天,公安部网站上发布新闻称,明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施行后,新一代应用IC卡技术、可机读的身份证将正式换发。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能机读,是因为采用了“非接触式IC卡芯片”信息存储技术。只要在机器上验一下,眨眼之间所有信息一目了然,可以当即辨出真伪。
第二代身份证的发放范围有所扩大。
现行居民身份证条例规定,现役的军人、武警不领取居民身份证;未满16周岁的公民也没有纳入身份证发放的范围。而新的《居民身份证法》则规定,16岁以下的公民在自愿的原则下,可以由监护人负责申领居民身份证;军人、武警也发放居民身份证;劳改服刑人员、劳教人员也将发放居民身份证或允许持有居民身份证。
另据科学时报报道,2004年1月到2005年12月,北京市政府将向全市600万医保参保人员发放市民卡。据北京市信息化办公室有关人士透露,这种卡片将成为今后北京市民进入银行、保险等信息服务系统的“电子凭证”或“钥匙”。
作为第二代公民身份证的市民卡,与现有身份证相比有很大不同:一是相关记录增加了机读,即机器阅读;二是采用IC卡,即专用芯片,包含有个人有关资料,如出生日期、压缩的数字照片,以及指纹信息、虹膜特征等生物特征信息。
据悉,北京市政府推出的这一举措,是“数字奥运”、“科技奥运”的重要内涵之一,其中的生物识别技术的运用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近日,记者就相关问题走访了有关专家。
什么是生物识别技术
网络信息化时代的一大特征就是身份的数字化和隐性化?如何准确鉴定一个人的身份,保护信息安全是当今信息化时代必须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
中科院计算所与成都银晨网讯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的人体生物识别联合技术实验室主任高文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他认为,传统的身份鉴别方法急需改进:“传统的方法把身份鉴别问题转化为鉴别一些标识个人身份的事物,包括身份标识物品,如钥匙、证件、ATM卡以及身份标识知识,如用户名和密码等两个方面。
在一些安全性要求严格的系统中,可以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比如ATM机要求用户同时提供ATM卡和密码。但这种传统方法有着明显的缺点:个人拥有的物品容易丢失或被伪造,个人的密码容易遗忘或记错。更为严重的是这些系统无法区分真正的拥有者和取得身份标识物的冒充者,一旦他人获得了这些身份标识事物,就可以拥有相同的权利。
”
于是,科研人员现在开始利用生物特征识别(BIOMETRICS)技术来帮助个人身份的鉴定。高文介绍:生理特征与生俱来?多为先天性的;行为特征则是习惯使然,多是后天性的。我们将生理和行为特征统称为生物特征。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通过计算机利用人体所固有的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来进行个人身份鉴定。常用的生物特征包括:指纹、掌纹、虹膜、脸像、声音、笔迹等。据悉,高文等研究人员已开展了用于身份鉴别的人脸识别、话音识别、联机签名识别、指纹识别等多项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生物识别技术如何识别人
中科院计算所人体生物识别技术联合实验室副主任山世光说,生物鉴别的过程分成三个步骤:生物特征数据采样,生物特征提取和特征匹配。数据采样过程是通过各种传感器对生物特征进行原始数据采集的过程,生物特征提取过程则从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中抽取出反映个体特性的信息(通常是某种数学上的编码过程),匹配阶段则是计算生物特征之间的相似性并进行排序和一致性判断的过程。
在生物识别技术民用化过程中首选指纹识别技术。指纹作为授权手段拥有安全授权手段的三大特性:安全性:指纹纹路在人出生时即已定型,并终生不变。活体指纹采集技术保证了“随身携带”指纹的安全性;便捷性:无论是联机还是嵌入式的指纹处理系统,目前其处理速度均已达到理想水平;可靠性:指纹识别技术是典型的“认人不认物”的授权手段。
在授权当时就可以确保使用者是“合法”授权者。
与指纹相比,虹膜则有其独到的一面,二者相比:指纹识别是物理接触式的,而虹膜识别是非物理接触式的,更方便使用;指纹易磨损,手指太干或太湿都不易提取图像;而虹膜受保护性好,图像更稳定;生理学、遗传学表明:虹膜的安全性、可靠性更好。
高文研究员介绍说,从过去几年的市场情况来看,指纹识别和掌型识别的应用最广泛,人脸识别和讲话人识别的产品也已逐渐应用于多领域,视网膜识别技术由于其高度的准确性和防伪性,目前主要用于需要非常高安全性的环境,还尚未普及。
语音和面像由于具有自然性、隐蔽性和良好的可交互性,极易为人们所接受,且可以自然地嵌入到下一代的智能人机接口技术中,会有更大发展前景。而虹膜和视网膜识别技术具有不可伪造性和非常高的准确性,因此最能满足人们对于高安全性的需要。
虽然生物识别技术包括面像,指纹,声音,虹膜,视网膜等多方面的识别,但并不是所有的生物特征都能够用来进行身份鉴别。高文研究员介绍,仅靠单一生物特征有时无法满足实际应用,尤其是国家安全和奥运安全这样的应用对识别性能的需要。
不同生物特征、不同鉴别方式结合的多生物特征鉴别系统得到了更多研究人员的关注,已成为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生物识别技术前景光明
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自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以来,人们凭借计算机技术的强大优势来研究和实现自动的身份鉴别系统,近年该系统已获得了较广泛应用,前景看好。
高文研究员说,随着我们迈入数字时代,生物特征的身份鉴定技术愈加显示出其价值。以美国为例,基于这项技术的产业规模已经达数十亿美元。据悉,在美国,每年有上亿美元的福利款被人以假冒身份领取;MasterCard公司估计,每年有价值4。
5亿美元的信用卡诈骗案发生,其中包括利用丢失和被盗的信用卡犯罪;因身份识别码被盗,每年造成移动电话通讯的损失高达10亿美元。
比尔·盖茨曾做过这样的断言:生物识别技术将成为未来几年IT产业的重要革新。
盖茨言论的背后支撑是,越来越多的个人、消费者、公司乃至政府机关都承认,现有的基于智能卡、身份号和密码的身份识别系统是远远不够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将在未来提供解决方案方面占据重要的地位。在短期内,生物鉴别法便可与智能卡操作系统结合,用户通过使用个人密码及生物鉴别法以确认身份。
当前,英国及日本的部分银行,已开始在自动柜员机上采用瞳孔鉴别方法来确认用户。美国、中国香港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大学都成立了以人体生物识别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实验室或研究中心。美国已经签署了电子签名法案,法案的签署促使美国各大高技术公司加紧开发保证电子签名安全的技术。
以上事实表明,有效地鉴定个人的身份有着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意义,它可以有效地防止犯罪和诈骗、提高办公效率、节约资源。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绝不会是仅仅用于国家安全的阳春白雪。就像好莱坞科幻电影所表现的,在未来的某一天,也许您不必携带身份证或者记忆密码,而只靠您的面孔、声音、指纹或者虹膜等固有特征,就可实现从银行或ATM机上取钱。
这就是日新月异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将带给我们的新生活。
智能卡技术:
智能卡其实是一张塑料卡片,体积有如一张普通的信用卡,内藏一块微处理器芯片。该芯片由两位德国工程师于1967年发明。
与传统的125Bytes磁带卡相比,智能卡提供更大的储存空间(由1KB到64KB)。
智能卡内有微处理器、只读存储器、随机内存、电擦除内存及串行通讯界面。借着内置的人工智能,智能卡可保护所储存的信息,避免遭到未获授权的人随意读取。
智能卡可根据不同的特性而分成记忆式智能卡、接触式智能卡、非接触式智能卡、混合式智能卡?接触式和非接触式合一。
智能卡已经广泛应用到如下方面:
银行和零售
银行及金融服务竞争激烈,业内情况瞬息万变,各银行均希望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如现金奖赏积分等。智能卡技术带来庞大的商机,因为透过一张适合放置在钱包内的胶卡片,便可以提供及管理各种不同的应用程序。
在保安方面上,智能卡更可借精密的保安技术以解决偷窃及伪冒的问题。
电讯
电讯业是使用智能卡的最大市场之一。电话卡及储值卡是最早期的智能卡应用,目前在智能卡市场上仍有最大的占有率。在GSM/PCS移动电话的用户识别卡内,载有客户的资料,并让移动电话网络商借此确认自己的客户。
记忆容量较大的用户识别卡还可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例如:流动银行服务和自选信息服务。
交通
非接触式智能卡已被证明是处理大量交易最有效率的工具,最明显的例子是香港的八达通卡,用于支付多种交通工具的费用。
医疗保健
智能卡方便携带,在使用电子网络时,更能为机密的资料提供保护,是储存医疗记录、个人通讯资料及紧急医疗资料的理想工具。
电子付款
智能卡既方便携带,又不易受到破坏或干扰,更可以处理数据,适宜用作储存电子货币。
保安通行证
智能卡也可以用来储存个人资料作保安用途。只需设定用户的权限及使用时限,便能对该人进出受管制设施加以控制,例如大学的学生证等。
也可以到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