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有成功经验的家长,孩子的学习
影响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因素 :
孩子学习习惯不好,许多家长只在学习方式、方法上找原因,往往忽视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孩子在认识问题和思维方式上形成学习上的障碍,从而导致不良学习习惯。
事事包揽
很多家长认为让孩子自己做点事,就会影响和耽误学习。因此事事由父母包办,不注重锻炼他们的独立性。如渴了大人给倒水,铅笔断了家长帮着削;书包乱了父母整理。这些虽然看起来不算什么大事,可时间长了就会产生依赖心理,其结果可能使孩子做事责任心差,缺乏学习主动性,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马马虎虎,影响孩子学习的自觉性。
过分宠爱
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家长不管好歹,要什么给什么,一切按照...全部
影响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因素 :
孩子学习习惯不好,许多家长只在学习方式、方法上找原因,往往忽视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孩子在认识问题和思维方式上形成学习上的障碍,从而导致不良学习习惯。
事事包揽
很多家长认为让孩子自己做点事,就会影响和耽误学习。因此事事由父母包办,不注重锻炼他们的独立性。如渴了大人给倒水,铅笔断了家长帮着削;书包乱了父母整理。这些虽然看起来不算什么大事,可时间长了就会产生依赖心理,其结果可能使孩子做事责任心差,缺乏学习主动性,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马马虎虎,影响孩子学习的自觉性。
过分宠爱
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家长不管好歹,要什么给什么,一切按照孩子的意思办。家长以为这样才是关心和爱护他们,但久而久之,孩子在这种优越的环境下,从行为上就难以约束自己,自制能力差。
在学习上就会变的不思进取,没有上进心,一旦遇到挫折,也会打退堂鼓,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期望值高
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只重视对孩子智力方面的发展,给孩子提过高的要求,不考虑其接受和承受能力,强迫学这、学那。
这样就使孩子整天处在“高压”的状态下,而引发厌烦情绪,最终很可能失去追求知识的兴趣。
重“言”轻“行”
对待孩子的学习,家长往往说的多,做的少,要求孩子学习专心致志,精力集中,可自己却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出榜样。
如在家打麻将、玩游戏机、看电视听音乐声音过大等。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好,家长的行为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学习能力的源泉,是影响孩子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持久性的直接因素,更是创造性学习的必要条件。
如果激发了孩子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就使他想深入学习。这时他就会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就是“我要学”,而不是老师、父母“要我学”了。他就会兴致勃勃、深入地掌握这些知识,学习的效果好,耗费的精力也少。
实践证明:孩子在学习活动中兴趣浓厚,注意力就高度集中,其求知欲越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就道出了兴趣与学习的关系。当孩子充满乐趣地学习时,无论环境多么困难艰苦,他都会感到快乐。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博士说:“要想成为一个杰出科学家,第一是要对科学感兴趣,认为从事的科学是你一辈子惟一的乐趣,其他都是次要的。
假如你没有这个信心的话,你就不应该从事科学研究,而应该做别的。”
无数成功家长的教子实践证明,以科学的方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所以,作为家长,不仅要重视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更要掌握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培养孩子兴趣的方法。
我们先来分析孩子厌学的原因。一般来说,孩子对某门学科不感兴趣有如下一些原因:
1学习基础不好。这是恶性循环的结果:基础不好必然得不到好的成绩;成绩不好,会导致学习兴趣的丧失;没有学习兴趣,势必降低学习效率,使基础更加不牢固。
如此循环往复,必然使不感兴趣的学科越来越差,而成绩越差则兴趣越低。
2“学了没用”。有些学生感到某门功课学了没用,既不能解决眼下的问题,对自己将来的“前途”也没有什么意义,因此打不起精神来,往往以“过得去就可以了”宽慰自己,结果成绩变得连“过得去”也难以维持。
3教师的教学水平差,教学方法死板,不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求知欲。
找到了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我们可以对症下药:
1从小就要让孩子全面打好基础,不要轻易让某一门学科落下来。
2家长应该给孩子讲学习某门学科的重要性,让他感到这门学科值得学习。美国近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要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方法,是使他感到这门学科值得学习。”
3想办法促使教师改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
你不妨读读郭思乐的《教育走向生本》,这是对我的教学帮助最大的一本书。
学习是最需要自主的行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拥有自己的主观意志,教师必须适应他们合理的主观意志,也就是儿童的天性。
最佳的教学的确不是依靠教师的出色地教,而是靠学生自主地学。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去解决问题,把可以托付的教学内容托付给学生。教育最终不是为了发展教师的聪明,而是要通过教师,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启发他们的潜能。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没有人能够学会所有的知识,我们必须做出选择:学习什么以及怎样学习。我认为最理想的知识结构是“T”型。其纵向代表一个人在某一专业领域知识的深度与水平,横向代表个人文化知识的广博程度、相关或边缘知识的摄取程度等。
这种知识结构模式基础扎实,专业突出;既有宽度,也有深度,有利于形成竞争优势。
******************
要注意培养利于孩子成才的三个重要品质:
一位社会学家认为,对孩子成长最有影响的是四个方面:家庭、学校、同龄伙伴、大众媒介手段。
我认为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首要的,父母的作用是任何人也无法替代的。要使孩子能够成才,家长必须注意培养孩子的全面素质,特别是三个重要的品质。
一是责任感。这是使人积极向上的动因,有责任感的孩子学习、办事认真,对人守时、守信,关心集体,热爱国家,有着强烈的进取心。
独生子女由于从小在家庭中处处、事事受父母、四老(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照顾,关心别人、为别人着想的意识淡薄,责任感多数很差。对此有人忧虑地说,这是不负责任的一代。家长要十分重视对孩子责任感的培养教育,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家庭生活中或社会上发生的事件,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以培养孩子对社会、对他人、对家庭的责任感。
如父亲到外地出差,走前郑重地把家里的一些事委托孩子办,让孩子认识到他已负起家中的一部分责任,妈妈要给孩子以信任、支持。父亲回来后要对孩子的表现给以评价。家庭生活中的事要给孩子一定的发言权,父母要注意倾听孩子意见。
当孩子讲学校发生的事时,家长要认真听,要捕捉机会引导孩子树立对集体的责任感。
二是自觉学习的习惯。独生子女的依赖性很大,这是父母对孩子的生活包办太多造成的。小学生中,不少人是父母天天帮助整理书包,削铅笔,父母与孩子一起完成家庭作业。
这更助长了孩子的依赖性。父母要使孩子从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干的习惯,要认识包办太多往往是教育失败的根源。自觉学习的习惯是使孩子能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初中与小学相比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老师的管理方法都有较大的差异,有个不小的跨度。
家长要配合学校老师抓好中小学的衔接。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生活习惯特点,帮助孩子安排好一日生活,使孩子的学习生活紧张有序,使他们每天都能按时复习当日的功课,完成当日的作业,预习次日的课程并逐步形成习惯。
学习的自觉性与孩子的求知欲有着密切的关系,几乎所有的儿童都有着旺盛的求知欲,都显示出很高的创造性智力。美国学者琼?贝克认为“早在上中学前,孩子的这些天赋就有可能受到减弱、忽视、错误引导、阻碍和惩罚而消失殆尽,他们身上的希望只有一部分能实现。
”家长在孩子儿童时代就应十分注意发现和培养这些天赋,要有意识地引导、鼓励、提供机会和训练来增强孩子的求知欲,以提高孩子学习的自觉性。
三是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这是强者的主要特征,要使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强者,成为能对社会对国家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家长就应在培养这种精神上下功夫。
进入初中后,常有一批学生分化出成为学习上困难者,即所谓差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绝大数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本没有多大差异。许多学生学习成绩之所以未能尽如人意,问题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没有得到适合他们特点的教学帮助和足够的学习时间。
这里有个教师要教学得法的问题,还有一个要用足够的时间去学习的问题。差生畏惧困难,常把大量宝贵的时间荒废掉,造成知识缺陷越来越多,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应当说差生差就差在意志薄弱上,差就差在缺乏不怕困难、积级进取的精神上。
孩子意志品质的形成,家长的影响至关重要。父母要在孩子的学习、做事前后多鼓励,多表扬,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增强勇气,激励孩子勤于动脑,敢于动手,使孩子把精力集中起来去不懈地探求新知识,以培养他们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上述三个品质的形成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作为家长,一要有这种意识,即培养孩子形成这些品质的意识;二是善于抓住教育时机,要利用各种典型的人和事,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教育、训练;三要讲究方式,教育的方式要灵活,要使孩子乐于接受,特别要善于运用隐性教育的形式,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