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天文学

为什么说宇宙在加速膨胀?

2003年有什么重大发现?

全部回答

2018-02-02

0 0
     据新华社电由1 5 位天文学家组成的一个国际小组 在美国《科学》杂志上联名发表文章说,通过对超新星 的研究发现,宇宙中存在一种奇怪的反引力力,正是这 种力与引力抗衡使得宇宙不断加速膨胀。
     这些天文学家是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和设在夏威夷 、澳大利亚和智利的地面望远镜,对来自距地球7 0 亿 光年到1 0 0 亿光年远的1 4 颗超新星的光进行分析后 获得这一发现。
       天文学家们对这些极其遥远的超新星的亮度变化进 行了分析,以测定宇宙膨胀速度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他们发现宇宙的膨胀速度在大爆炸以后的漫长时间里实 际上是加快了。
     他们的发现至少可以解决长期困惑天文学家的一个 难题,即一些测量表明宇宙的年龄大约只有1 0 0 亿年 ,比一些恒星还要年轻。
    该小组成员、美国加利福尼亚 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天文学家阿达姆·里斯说,如果考虑 到宇宙加速膨胀这一因素,宇宙的年龄应当是大约1 4 0 亿年,比最年长的恒星也要大约2 0 亿年,这样就解 决了“女儿”恒星比“母亲”宇宙年龄还大的问题 。

2018-02-02

56 0
    具我所知宇宙不是均匀膨胀的,而是在加速膨胀!不过这只是科学家根据现有技术的推论,至于是不是这样的没人知道。但宇宙在加速膨胀这个观点在学术界基本以被认同。这个问题太深奥了,我也不太懂,仅仅阐述一下个人观点。
  先来讨论一下宇宙膨胀这个问题,在宇宙形成之前整个宇宙是一个质量无限大,体积无限小,温度也无限高的质点(也有一说是质量为零,其它基本一致)。  我还是比较认同有质量这个说法,因为后来的大爆炸是在拆力的作用下形成的。
  现有科学说明能量的传输必需有“介质”,就是中间的物质。而有质量才能说明有物质,要是没质量那么在初期这个质点就是个单纯的能量体,能量体具有扩散的特性,单纯的能量好像是无法聚集到这种程度的吧?大爆炸时这个质点的体积迅速递增,一下就可能达到几光年,几十光年也说不定。
    而后温度开始下降,物质开始形成,由小到大,然后形成现在现在我们见到的样子,恒星、星系等。形成的物体密度越高,体积越大,它的引力也越大。而宇宙的膨胀由于暗物质及暗能量的影响经历了一个减速膨胀,直到膨胀速度趋进于零。
  然后又由它们打破平衡重新开始加速的过程,现在我们就处于这个加速膨胀的过种中。   天文学家哈勃发现宇宙在不断地膨胀,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起,天文学家就对此取得了共识,没有异议,但是科学家一直未能精确测定宇宙的膨胀速度(宇宙天文学家假想两个星体距离为326万光年,它们之间每秒增大多少公里定为宇宙膨胀速度)。
   过去天文学家只能对宇宙膨胀速度做大致的估计,断定它在50公里/秒和100公里/秒之间,弗里德曼等人测定的新数据为72公里/秒,刚好在它们之间。   2003年最大科学突破:发现暗能量证实宇宙膨胀 发现暗能量证实宇宙在膨胀 近73%的宇宙由神秘的暗能量组成,它是一种反重力。
  最新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暗能量的发现被评为本年度最重大的科学突破。 这一发现———实际上是对5年前首次得到的一系列无法解释的观测结果的逐渐证实———使得已然扑朔迷离的宇宙更加令人困惑。
    通过望远镜,人类在宇宙中已经发现近2000亿个星系,每一个星系中又有约2000亿颗星球。但所有这些加起来仅占整个宇宙的4% 以上摘自百度搜索,不知LZ满意否。
  

2018-02-02

42 0
哈勃在发现的多普勒红移中总结的: 大多数星系在远离我们 并且远离速度与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总结出来的 宇宙再膨胀

2018-02-02

56 0
    暗能量主要构成宇宙宇宙之浩瀚与神奇,令人惊叹和神往。朵朵星系的基本成分是像恒星那样闪闪发光的“重子型物质”,但宇宙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不怎么发光的“重子型物质”,例如星云、行星、矮星、黑洞等。
  令人惊奇的是,全部“重子型物质”仅占宇宙的约4%,26%的宇宙成分是所谓“暗物质”,另有约70%是所谓“暗能量”。  这些“暗物质”和“暗能量”是人们非常不了解的崭新形态。
  宇宙不但成分特殊,而且并非像我们初看上去那样是静态的,宇宙其实是在动态地膨胀着。我们通过高精密望远镜,可以观测到遥远的星体 发出的星光光谱线向红端移动。光谱红移表明星体在退行,越遥远的星体光谱红移越大。
  如果宇宙等速膨胀,那么距离与红移成正比,这就是著名的哈勃定律。  1998年科学研究出现重大进展。科学家发现,宇宙在加速膨胀。这标志着宇宙的主要成分不是物质,而是一种崭新形态:“暗能量”。
  2000年,宇宙加速膨胀有了重要佐证,这就是宇宙微波背景各向异性的精确测定。20世纪60年代初,科学家发现宇宙中普遍存在3K度微波背景辐射,其实它是高温热大爆炸宇宙经充分膨胀后的余温,它相当均匀和各向同性。
    但是,3K度微波背景辐射有着万分之一的非均匀性起伏,其中蕴藏了极其丰富的早期宇宙的宝贵信息。正是从这些信息的分析中,人们了解到宇宙是平直的,而且具有上述成分比例。不同方法的天文观测,如星系团X射线分布、引力透镜、宇宙年龄的推断、大尺度结构演化等,给出了更多的佐证。
    宇宙仅有不到40%的“物质”,它包括了“重子型”和“暗型”。各项成果的交叉验证基本证实了我们对宇宙的这一整体看法,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暗物质本质未知然而,挑战也是严峻的。
  “暗物质”的本质是未知的,它与我们普通的 “重子型物质”间没有电磁和强相互作用,因此很难探测到它,我们仅是靠其大规模引力效应才推知其存在。  相当多的科学家寄希望于“暗物质”,就是推想中的超对称扩充版的“粒子标准模型”中的所谓“中性微子”,但远未从实验上证实其存在。
  至于“暗能量”就更加神秘了。粒子物理可知作为“暗能量”可能形态之一的“真空能”或称作“宇宙学常数”,但它们却总是比宇宙学中所需要的“暗能量”高出了几十个量级。  这预示着我们的基本物理存在重大缺陷和面临危机。
  另外,一种像“宇宙学常数”那样的“真空能”的存在将主宰宇宙的未来,我们今天所能看见的星系都将加速飞离我们的视野,永无返还。·国广·加速飞离的星系浩瀚的宇宙 2003年重大考古发现 西安又发现一“半坡 200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六西周青铜器铸造遗址的重大发现 200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吐尔基山辽墓到底埋的是哪一位公主 华清池畔发现的陶制水管道及建筑遗址(局部 周原遗址出土的陶范 西藏察秀塘遗址出土的墨书藏文牛头 2003年我省考古捷报频传,收获颇丰,全省累计完成考古调查勘探及发掘项目87项,勘探面积496万平方米,发掘面积达15430平方米,发掘古墓葬2196座,出土各类文物31809件。
    省考古所昨日正式对外公布了2003年我省一些重大考古发现。   神秘大墓规模仅次秦始皇陵   据了解,考古部门在秦始皇陵园西墙外500米处的砖房村移民点,新探出113座墓葬,其中古墓葬36座。
  经初步确认,其中6座为大型秦墓,它们均与秦始皇陵园有关。专家表示,这是迄今在秦陵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的秦代墓群。     6座秦墓中的一座“中”字型墓葬,引起了考古专家浓厚的兴趣。
  有关人士透露,该墓南北全长109米,东西宽26米,深15。5米,共有两条墓道,其规模仅次于秦始皇陵。在该墓的勘探中,还发现不少彩色的漆皮、铜锈及纺织品痕迹等。   由于考古部门尚未对该墓群进行发掘,这6座秦墓的主人,特别是那座“中”字型墓葬的主人到底是谁,至今仍是个谜。
    此外,考古专家在该墓群附近还发现了一座大型的陪葬坑。   “千渭之会”在哪里有望破解   秦人从甘肃天水向咸阳逐步东迁的过程中,共有8处重要停留地。据史书记载,“千渭之会”就是秦人东迁途中所建的一个都邑,他们在那里共停留了48年。
  由于史书记载不详,两千多年来,“千渭之会”的具体方位一直是个谜,现在这个谜团有望破解。     据了解,省考古所在凤翔县西南约15公里处千河东岸的台地上发现了大量墓群,截至目前,已发现200多座墓葬。
  在已发掘的30余座秦代墓葬中,有不少墓主身份较高,其中一座中型秦墓随葬着五鼎四簋的青铜器组合,且有殉人和一座陪葬车马坑。专家介绍说,该墓的墓主至少为大夫。     据了解,这批秦墓应早于秦都雍城的年代。
  专家推测,它们规模如此之大,附近应该有王城,“千渭之会”很可能就在其附近。   华清池畔发现大型唐代建筑遗址   省考古所在对华清池保护范围边缘地带的原陕西省游泳馆旧址进行考古发掘时,清理出一座唐代大型的建筑遗址,目前已发掘部分东西长80余米,可见该建筑过去应十分宏伟。
       据了解,该建筑的大部分柱础石还原地保留着。由于后代损毁扰动,加之受发掘面积的限制,目前这组建筑的规模及性质还无法判断。专家表示,这处建筑遗址与华清池有关,它的发掘对研究唐代华清宫规模及布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考古部门在这处建筑遗址的旁边还发现了总长约40余米的5条陶制水管,据推测,它们很可能就是唐代华清池汤池的排水管道。     周原首次发掘铸铜遗址   省考古所和有关部门去年还对扶风岐山之间的周原遗址的庄白李家村附近一处作坊遗址进行了重点发掘,共发现陶范15000多块和大量与铸铜有关的遗物。
  这些陶范中有近700件可辨认出其所铸造的铜器器物形状,如鼎、簋、尊等。   经专家确认,这处作坊遗址应为铸铜遗址,并可能使用于整个西周时期。  这是继洛阳北窑铸铜遗址之后我国发现的第二处西周铸铜遗址,也是周原乃至我省首次正式发掘的铸铜遗址。
     此外,文物部门在铸铜遗址附近还发现了两座车马坑。其中一座随葬着两马一车,其车与马上均装饰有大量的青铜饰件,这也是迄今周原遗址发现的车马坑中车辆结构保存最为完好、车马饰件资料最为丰富的一座,为西周车马制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出土4块昭陵六骏石雕残块   考古部门在对唐太宗昭陵司马门遗址发掘中,先后揭露出完整的清代祭陵建筑遗址和唐代北司马门建筑遗址,并出土了大量的石刻文物,其中著名的昭陵六骏的残块就发现了4个,有两件可以与现藏碑林博物馆的“青骓”、“什伐赤”两匹马的残损部位相拼接。
    此外,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分属10个个体的“十四国藩君长”残躯、残头和带题名的像座残块共20余件,并新发现了唐至德二年的告祭碑一通。   首次发现墨书藏文动物头骨   省考古所去年还参与对青藏铁路唐古拉山以北新开岭至拉萨沿线720公里的地段进行了考古调查。
    据了解,目前已发现37处文物点,4处已进行发掘。其中发掘的加日塘遗址,可以基本确定是西藏首次发掘的以细石器(较小的石器,一般作组合使用)为主的新石器时代游牧营地。它的发现与发掘对于建立西藏新石器时代的时空框架,研究西藏北部新石器时代原始游牧部落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环境变迁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在察秀塘祭祀遗址,文物部门还发掘了4座“祭坛”,并在西藏首次发现了墨书藏文的动物头骨,其墨书文字内容正在研究之中。据初步推断,这处祭祀遗址的年代为9~11世纪,是一处原始本教的祭祀或巫术活动遗存。
  它的发现对研究西藏古代民间本教祭祀或巫术仪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其他重要发现   在西安市紫薇田园都市,考古工作者共发掘墓葬500余座,基本上都是唐墓,共出土各类文物4000余件。
  从出土的墓志来看,葬于此地的人员,最高官阶不过五品,说明唐长安城安化门以西的南郊地区是生活在长安城内的中下级官吏和平民的墓葬区。     这批唐墓中出土物品种类丰富,对唐代京畿地区墓葬的分期具有标尺性作用。
  另外,考古人员在这里采集的近百具人骨标本的鉴定将对唐代社会民族构成和人群体质状况的认识起重要作用。   在西安北郊经济开发区内某工地,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条长374米、宽16米的汉代道路,其表面有数道相距约1。
    5米的车辙痕迹。从它的走向看,很明显与汉长安城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发现为汉都城长安附近道路交通状况等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在西安市北郊的阳陵邑遗址,考古工作者共发掘建筑遗址4处,其中长庆局项目组E座商业楼基槽内的汉代建筑遗址保存程度较好。
  这项发掘为进一步认识阳陵邑和西汉中小型城市的建筑布局等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此外,省考古所还公布了眉县发现27件青铜器国宝、佳县发现龙山时期古城、兵马俑博物馆馆前发现秦代窑址及窑场、周公庙附近发现周代甲骨文以及定边汉墓群的发掘等消息。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天文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天文学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建筑学
心理学
数学
工程技术科学
化学
环境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天文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