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宗教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与中国士大夫有何来往?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与中国士大夫有何来往?

全部回答

2018-02-24

82 0
    玛窦是来华耶稣会传教士最著名者,他生前不但为中国的士大夫所倾倒,而且闻名于日本、朝鲜等国家。利玛窦于1552年出生于意大利中部的马知拉达城,20岁时进入耶稣会所办的罗马学院。
  1578年他应耶穌会总会长之召,到印度果阿入沙勿略所创办的修道院攻读神学,1582年到达澳门学习中文,作前往中国内地传教的准备。  1583年9月他与罗明坚到达肇庆。利玛窦为了实行中国化,把自己装扮成中国人,采用中国姓名,还把“秦西”二字倒过来作为自己的字。
  他最初仿效中国僧人,剃发剃须,穿和尚服。后来在士大夫瞿太素的劝告下改穿儒服,因为中国僧人并不像日本僧人那样受到尊重。利玛窦意识到,在中国,儒学为士大夫安身立命之本,若要使天主教盛传中国,首先要使天主教教义和孔孟儒学融合在一起,符合士大夫的心理。
    于是利玛窦致力于中国文化的研究,熟读四书五经,与人交谈常引经据典,被称为“西儒”。他最早的著作《天主实义》(原名《天学实义》)中就征引不少中国经籍文句,被誉为儒书,艾儒略在《大西利先生行迹》一书中称“其言多与孔孟合”。
  这对士大夫阶层很有吸引力,有人说:“其书有《天主实义》,往往与儒教互相发明,而于佛老一切虚无若空之说,皆深诋之。   余甚喜其说为近于儒,而劝世较为亲切,不似释氏动以恍惚支离之语,愚骇庸俗也。
  ”被称为中国天主教“三大柱石”的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改奉天主教是因为他们认为天主教和孔孟儒学没有矛盾,徐光启说:“余尝谓其教必可以补儒易佛。”李之藻认为天主教教义“不脱六经之旨”,并极力鼓吹“天儒合一”。
    杨廷筠认为天主教教义与儒家学说“脉脉同符”,“吾人不必疑为异端”。此外,利玛窦还以传播西方科学技术为传教手段,与当时思想界的实学思潮相符合,对致力于实学的士大夫很有吸引力。
  利玛窦在肇庆时,把所携的西洋奇器如西洋镜、自鸣钟、日晷、威尼斯出产的三棱镜、意大利的花边织物,以及油画圣母像等在教堂公开展出。  他还亲手绘成一幅世界地图——山海舆地图,引起士大夫们的兴趣,使之开阔了眼界,一致叹为今古奇观。
  瞿太素在韶州曾向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算将近两年之久。利玛窦在南昌时,结识了巡抚陆万陔和驻南昌的两位明朝王室:建安王朱多瑯和乐安王朱多烦。这些人对利玛窦精通天算与舆地的学问和他惊人的记忆力“未尝不洒然异之”,他制造的日晷和钟表,引起官员们的惊讶。
    他写出了一本中文著作《交友献给。建安王,又应陆巡抚的要求写出《西国记法》。利玛窦居南京时,他的住所成“南京士大夫聚谈之处,士人视与利玛窦订交为荣。官吏陆续过访,所谈者天文、历算、地理等学,凡百问题悉加讨论”。
  利玛窦定居北京后,终曰与公卿士大夫周旋,每日接待少则二十人多则百余人。  利玛窦以他的博学,结识了许多公卿士大夫以及学者名流,其中最著名的有 徐光启等。徐光启向利玛窦学习天文历算、兵机火器、屯田水利等西学,并合译 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
  李之藻为《天主实义》作序,并合作撰写《同文算 指》、《圜容较义》。杨廷筠1602年在北京结识利玛窦,与“谭名理累日”。  这三 个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与利玛窦接触,并接受西学的影响,进而改奉天主教 的。
  当时奉教的名人还有:瞿太素、冯应京、李天经、张焘、孙元化、王徵、韩霖、段 衮、金声、瞿式耜、张庚等人。此外和利玛窦交往的还有叶向高、李贽、李日护、曹 予汴、祝石林、李公素等人,据艾儒略记载,共不下百人。
    利玛窦的名声在当时响 亮极了,可谓“今天下无不知有西泰利先生矣”。利玛窦最后取得皇帝的许可,留居北京传教,为传教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 利的条件。1610年5月11日,利玛窦病逝于北京,葬于皇帝特赐的墓地上。
  当 时有人对赐地一事提出疑问,叶向高说:“子见自古外人来我中国者,其道德学 问,有一如利玛窦者乎?他且勿论,只观其所著《几何原本》一书,发古人之所未 发,功在万世。  仅此一事,即当钦赐葬地。
  ”由此可见士大夫对利玛窦之推崇。康 熙时,尤侗撰“外国竹枝词”悼利玛窦:天主堂开天籁齐,钟鸣琴声自高低。阜城门外玫魂发,杯酒还浇利泰西。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宗教
公务办理
求职就业
军事
时事政治
其他社会话题
法律
宗教
宗教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