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历史学

明朝,清朝的传教士来华 是怎么一个事情

明朝,清朝的传教士来华 是怎么一个事情?他们为什么来到中国

全部回答

2006-06-20

0 0
    16世纪中期宗教改革的后果是,天主教在西欧、北美势力缩小。为了扩张势力,天主教建立了耶稣会作为传教组织。由于西方的新教势力强大,耶稣会便转向东方发展。耶稣会传教士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希望在中国传播天主教,将中国的百姓变成上帝的儿女。
  传教士大批来华是在明朝万历年间,奠定在中国传教基础的是利玛窦。  利玛窦不仅是中国天主教传教事业的奠基者,也是最早把西学介绍到中国的人。自利玛窦1582年来华到1773年耶稣会被解散的近两个世纪中,来华耶稣会传教士达478名。
  这些传教士多是当时在科学上有素养的地理学家、语言学家以及其他实用科学家,他们能够把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发展起来的科学文化介绍给中国。  在华影响比较大的有:1613年来华的意大利人艾儒略、1622年来华的德国人汤若望、1659年来华的比利时人南怀仁等。
  传教士来华目的是传教,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必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站稳脚跟,必须取得中国士大夫的信任。传教士很快就发现,注重实用的中国人对西方的科学比对西方的宗教更有兴趣,为了取得信任,他们首先献上了西方的科学。
    他们带来了西方的天文学、数学、地理学、物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数学方面,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前6卷,这是传教士来中国翻译的第一部科学著作。利玛窦与李之藻合作编译了《同文算指》,介绍西方的笔算。
  穆尼阁(波兰人,1646年来华)引入了对数,中国学生薛凤祚将其所传编成《历学会通》,其中包括对数表和三角函数对数表。   天文学方面,利玛窦与李之藻合作著述了《浑盖通宪图说》《经天该》和《乾坤体义》,介绍西方当时的天文学理论如日月蚀原理、七大行星与地球体积的比较等。
  徐光启在传教士们的协助下按照西方天文学理论重新修订历法,编写了《崇祯历书》。由于保守势力的阻挠,新法未得实施。  清朝时,汤若望将新法献给顺治皇帝,得以颁行。后来南怀仁主持皇家天文历法工作,补造了6种天文仪器:天体仪、黄道经纬仪、赤道经纬仪、地平纬仪、地平经仪、纪限仪。
   地理学方面,传教士介绍西方地圆学说和世界舆图的测绘,矫正了中国人天圆地方的观念,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  利玛窦曾绘成名为《山海舆地图》的世界地图,向士大夫们展示,并把所携《万国图志》作为贡品献给朝廷。
  他在《天主实义》和《乾坤体义》等书中介绍了地圆说,并把西方经纬度线测绘技术介绍到中国,开中国以科学方法测绘地图的先河。艾儒略著有《职方外纪》,记述海外风土;利类思等著有《西方要纪》,介绍西方国土、风俗、人物、物产及海程远近。
    1708年康熙令白晋主持对全国实地勘测,中西学者合作,历时11年,测绘完成全国地图——《皇舆全览图》,此图至今仍是全国各种地图的重要根据。 物理学方面,汤若望著有《远镜图说》,论述望远镜的制法及原理,此为西方光学传入中国之始。
  邓玉函与国人王徵共译《远西奇器图说》,王徵自撰《诸器图说》,介绍西方器物的制作及原理。   随着西方传教士大量来华,明清之际出现了中外交流的高潮。天主教在中国得到了较快发展。
  后来,罗马教皇颁布命旨,不准中国教徒敬天、祭孔、祭祖;一些来华的传教士又干涉中国内政。1723年,雍正帝下令禁止传教。西学东渐的势头衰落下来。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历史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人文学科
历史学
管理学
传播学
考古学
伦理学
语言学
哲学
历史学
历史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