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社戒社康?
谢晓丹书记提出的社戒社康工作"一个平台、两支队伍、三项机制"是指: (一)"一个平台"--吸毒人员社会管控系统平台; (二)"两支队伍"--禁毒专职人员队伍、禁毒社工队伍; (三)"三项机制"-- 1。 健全强戒出所人员衔接机制; 2。健全病残吸毒人员收戒收治机制; 3。健全帮扶就业优惠政策。 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五个一"是指: 1。成立一个乡镇街道戒毒康复领导小组; 2。 落实一处戒毒康复工作办公场地; 3。明确一名戒毒康复工作责任人员; 4。公开一个戒毒康复工作服...全部
谢晓丹书记提出的社戒社康工作"一个平台、两支队伍、三项机制"是指: (一)"一个平台"--吸毒人员社会管控系统平台; (二)"两支队伍"--禁毒专职人员队伍、禁毒社工队伍; (三)"三项机制"-- 1。
健全强戒出所人员衔接机制; 2。健全病残吸毒人员收戒收治机制; 3。健全帮扶就业优惠政策。 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五个一"是指: 1。成立一个乡镇街道戒毒康复领导小组; 2。
落实一处戒毒康复工作办公场地; 3。明确一名戒毒康复工作责任人员; 4。公开一个戒毒康复工作服务电话; 5。刻制一枚戒毒康复工作印章。 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尿液检测要求: 督促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定期到社区戒毒(康复)执行地所属街镇禁毒办或公安机关进行尿液检测,对社区戒毒人员的检测为3年内至少22次(第一年为每月1次,第二年为每2个月1次,第三年为每3个月1次),对社区康复人员的检测为2年内至少10次,3年内至少12次(第一年为每2个月1次,第二年为每3个月1次,第三年为每6个月1次)。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六位一体"功能: 动态管控、戒毒治疗、心理矫治、帮扶救助、就业指导、宣传教育 强制隔离戒毒: 1)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的;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经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后再次吸食、注射毒品的。
对于吸毒成瘾严重,通过社区戒毒难以戒除毒瘾的人员,公安机关可以直接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禁毒法》第三十八条第一、二款规定) 2)被责令接受社区康复的人员拒绝接受社区康复或者严重违反社区康复协议,并再次吸食,注射毒品被决定强制隔离戒毒的,强制隔离戒毒不得提前解除(《戒毒条例》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 "3 N"网格化工作模式:针对每一个吸毒人员,实施"3 N"管理服务工作模式。
"3"指禁毒专职工作人员、禁毒专业社工、社区网格员(或村委干部),这是管理服务的标准配置力量,按照各自职责、分工配合落实吸毒人员网格化管理服务措施。"N"指公安、民政、人社、卫计、司法、妇联、共青团等禁毒成员单位和政务等职能部门,根据管理服务具体情况需求,各司其职,针对性加入,共同做好吸毒人员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
分级分类管控:对社会面吸戒毒人员,可根据其染毒情况、行为特征、处置状态、社会危害程度等,综合评定出极端、高、中和低4个风险级别。 对极端风险、高风险等级吸毒人员实施"五管一"措施:建立由社区民警、专职人员、专业社工、网格管理员、村居干部组成的5人管控小组。
对中风险等级吸毒人员实施"三管一"措施:建立由专职人员、专业社工、网格化管理员组成的3人管控小组。 对低风险等级吸毒人员实施"二管一"措施:建立由专职人员、网格化管理员组成的2人管控小组。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设置六大功能室: 日常办公室、会议室、档案室、康复理疗室、心理辅导室和小组活动室。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各项上墙制度: 会议室管理制度、档案室管理制度、康复理疗室工作制度、心理辅导室工作制度、小组活动室管理制度、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工作职责、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社区戒毒(康复)禁毒专职人员工作职责、社区戒毒(康复)禁毒社工工作职责、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管理服务工作组织架构、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规定、社区戒毒(康复)网格化管理员工作职责。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