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其他社会话题

《新闻调查》与《60分钟》比较分析

以“一只的非正常死亡”那期节目为例,分析《新闻调查》的节目概况、结构、例片内容及节目特色。 比较其与《60分钟》的不同?问题有些专业哈~会给个高分的,有追加~希望听听专业人士的看法!

全部回答

2009-04-16

0 0
    《新闻调查》节目分析 随着镜像化时代的到来,电视在公众的日常生活中日益重要,其中电视新闻在营造信息环境中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在各类电视新闻节目中,调查性新闻报道以其生动的叙述方式和深度挖掘的报道内容吸引了一大批受众。
  央视《新闻调查》正是敏锐地觉察到时代要求而适时推出的一档新闻评论栏目,并迅速成为该类节目中的典型代表。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的一个名牌栏目,自1996年5月17日开播以来,秉着理性、平衡、深入的栏目风格,以记者的调查行为为表现手段、以探寻事实真相为基本内容、以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追求目标,确立了自己在广大电视观众中的权威形象,被誉为“中国最具深度的电视新闻节目”。
    下面我将就《新闻调查》的一期节目《一只猫的非常死亡》来简单分析一下《新闻调查》栏目的成功之处。 首先,《新闻调查》的报道是非常及时的。2006年2月26日网上贴出踩猫事件的图片后,随即引起义愤填膺的网民自发发起人肉搜索行动。
  《新闻调查》在搜索行动结束后第一时间将整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做了深度采访,并于4月26日播出节目,对于一档深度报道栏目来说,这样的速度可以说是非常及时的。  其次,《新闻调查》的节目话题的选择是非常有深度的,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踩猫事件弄得沸沸扬扬,但众多网民只是停留在对事件本身和当事人的愤怒上,并不了解事件的缘由和动机,存在着诸多疑虑,《新闻调查》的报道恰好能解除人们心中的疑虑。并且,事件本身也包含了对社会和人性方面的诸多探讨,内容深刻。
    除此之外,事件中包含的网络传播及其人肉搜索的影响力也得以呈现。因此,这个话题的选择是非常有意义的。 《新闻调查》的节目结构可分为“片头—演播室主持人导语—调查过程—演播室结束语”,其中调查过程往往采取叙述结构。
  《一只猫的非常死亡》所采取的节目结构即为叙事性结构,具体的可以划分为因果式线性结构,它属于因果式线性结构中的结果→原因型。  这种结构首先向受众介绍了事件发生的起因与发展,然后进行逐步的调查从而分析出了这起事件的发生原因。
  在《一只猫的非正常死亡》节目中,主持人在演播室通过简短的导语:两个月前当一个穿高跟鞋的女子,踩死猫的全过程当视频和图片的方式出现的时候,引起了数万网民的强烈的义愤很声讨,网民们自发的组织起来,通过搜索引擎的方式发起了寻找,他们找到了三位当时人,但两个月过去了,当事人却并未在媒体出现过,他们的真正动机是什么?带着关于动机的疑问,记者开始了调查。
    最后通过寻找与调查的不断深入,记者首先找到了当事人的同事、领导,从侧面了解当事人日常生活的行为,之后直面当事人,询问动机。得出了仇恨的宣泄、利益的驱动、内心深处某种隐秘的欲望,三种结论。
  最后节目在提出人们应该怎样化解仇恨,应该怎样权衡利益,应该如何满足欲望的问题中结束并且升华。  这样一种结构即引起悬念,吸引观众看下去,又很好的解决了人们心中的疑问。 从这期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出,《新闻调查》在调查过程中不仅采访当事人,而且与事件的相关人和见证人也都接受采访,让事件中的冲突双方和不同的利益集团有同等的发言机会,力求公正、平衡、客观。
  在调查过程中对“故事人物”的全面叙述,更是让观众在记录与展示中了解到发生了的客观事实,并结合自己的思考对“故事人物”及其事实真相做出判断。  本来踩猫事件在社会上一片谴责,但在《一只猫的非常死亡》中,我们可以看到《新闻调查》依然保持了一贯的公正原则,让当事人及相关人物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并没有完全把当事人置于被谴责或有罪的立场,记者只是通过自己的个性调查和客观报道,让事实真相如冰山渐渐浮出水面。
   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调查性新闻报道,我们不禁想将它同美国著名调查性新闻报道节目《60分钟》做一番比较。   《60分钟》开播于1968年,属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它采用了杂志型电视新闻编排方法,每个版块都有自己的主持人,一期节目往往有好几个主持人。每期节目主题为3~4个。第一个报道即为重头戏,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和时效性,约20分钟。第二个略短,但仍然较为严肃。
  第三个报道可视为该期节目的闪光点,一般富有人情味,风格较为轻松。  最后主持人用5分钟时间以简洁而有趣的方式作出评论。《60分钟》因全面的背景介绍,真实的现场记录,公正客观的立场以及鲜明的风格而成名。
   很显然,首先在节目结构上,二者有很大的不同。《60分钟》由三则报道和一则评论组成,而《新闻调查》只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深入挖掘报道。  并且,《60分钟》一期节目有多位主持人,而《新闻调查》主持人和出镜记者都是柴静一个人。
  其次,在节目内容上,《60分钟》栏目制片人丹· 休伊特曾说过这样的话,就是要让观众既看到玛丽莲·梦露的衣橱,又可以让观众一窥“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实验室,要让节目在保持一定严肃性的同时,让新闻具有娱乐性和观赏性。
    而《新闻调查》时刻关注与时代进程息息相关的改革建设等国计民生问题,“记录正在发生的历史”,敏感地捕捉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焦点事件,深刻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更注重新闻选题的深度性。
   当然,二者还有某些相同之处。例如,在节目特色方面,二者的节目品格都是注重挖掘新闻事实真相,都追求立场客观公正,并且节目叙事风格都讲求故事化。   《60分钟》作为美国电视节目中获得美国电视最高奖——艾美奖最多的节目之一,它的成功不仅影响着新闻本身,成为新闻事业的旗帜,更成为客观、公正、自由的新闻品质的象征和时代精神的标榜。
  而作为中国调查性新闻报道节目的代表的《新闻调查》,以其记者现场采访、现场评述以及对事件多角度分析、递进式探究的特色,成为当下电视新闻改革事业中的成功者。  同作为调查性新闻报道,相对前者40年的历史,后者作为年轻栏目还在诸多方面可以向前者学习和借鉴。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其他社会话题
公务办理
法律
军事
求职就业
时事政治
宗教
其他社会话题
其他社会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