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寻找真爱????生活很空虚,每天面
爱
爱的价值在于它自身,而不在于它的结果。结果可能不幸,可能幸福,但永远不会最不幸 和最幸福。在爱的过程中间,才会有"最"的体验和想像。
爱情的发生需要适宜的情境。彼此太熟悉,太了解,没有了神秘感,就不易发生爱情。 当然 ,彼此过于陌生和隔膜,也不能发生爱情。爱情的发生,在有所接触又不太稔熟之间,既有 神秘感,又有亲切感,既能给想像力留出充分余地,又能使吸引力发挥到最满意的程度。
我不知道什么叫爱情。 我只知道,如果那张脸庞没有使你感觉到一种甜蜜的惆怅,一种依恋 的哀愁,那你肯定还没有爱。
人们常说,爱情使人丧失自我。但还有相反的情形:爱情使人发现自我。在爱人面前,谁...全部
爱
爱的价值在于它自身,而不在于它的结果。结果可能不幸,可能幸福,但永远不会最不幸 和最幸福。在爱的过程中间,才会有"最"的体验和想像。
爱情的发生需要适宜的情境。彼此太熟悉,太了解,没有了神秘感,就不易发生爱情。
当然 ,彼此过于陌生和隔膜,也不能发生爱情。爱情的发生,在有所接触又不太稔熟之间,既有 神秘感,又有亲切感,既能给想像力留出充分余地,又能使吸引力发挥到最满意的程度。
我不知道什么叫爱情。
我只知道,如果那张脸庞没有使你感觉到一种甜蜜的惆怅,一种依恋 的哀愁,那你肯定还没有爱。
人们常说,爱情使人丧失自我。但还有相反的情形:爱情使人发现自我。在爱人面前,谁不 是突然惊喜地发现,他自己原来还有这么多平时疏忽的好东西?他渴望把自己最好的东西献 给爱人,于是他寻找,他果然找到了。
呈献的愿望导致了发现。没有呈献的愿望,也许一辈 子发现不了。
与其说有理解才有爱,毋宁说有爱才有理解。爱一个人,一本书,一件艺术品,就会反复玩 味这个人的一言一行,这本书的一字一句,这件作品的细枝末节,自以为揣摩出了某种深长 意味,于是,"理解"了。
爱情是灵魂的化学反应。真正相爱的两人之间有一种"亲和力",不断地分解,化合,更新 。"亲和力"愈大,反应愈激烈持久,爱情就愈热烈巩固。
最强烈的爱都根源于绝望,最深沉的痛苦都根源于爱。
幸福是难的。也许,潜藏在真正的爱情背后的是深沉的忧伤,潜藏在现代式的寻欢作乐背后 的是空虚。两相比较,前者无限高于后者。
一切终将黯淡,惟有被爱的目光镀过金的日子在岁月的深谷里永远闪着光芒。
爱情与事业,人生的两大追求,其实质为一,均是自我确认的方式。爱情是通过某一异性的 承认来确认自身的价值,事业是通过社会的承认来确认自身的价值。
人在爱情中自愿放弃意志自由,在婚姻中被迫放弃意志自由。
性是意志自由的天敌吗?
也许,性爱中总是交织着爱的对立面--恨,或者惧。拜伦属于前者,歌德属于后者。
情种爱得热烈,但不专一。君子爱得专一,但不热烈。此事古难全。不过,偶尔有爱得专一 的情种,却注定没有爱得热烈的君子。
爱一个人,就是心疼一个人。爱得深了,潜在的父性或母性必然会参加进来。只是迷恋,并 不心疼,这样的爱还只停留在感官上,没有深入到心窝里,往往不能持久。
凡正常人,都兼有疼人和被人疼两种需要。
在相爱者之间,如果这两种需要不能同时在对方 身上获得满足,便潜伏着危机。那惯常被疼的一方最好不要以为,你遇到了一个只想疼人不 想被人疼的纯粹父亲型的男人或纯粹母亲型的女人。在这茫茫宇宙间,有谁不是想要人疼的 孤儿?
爱就是对被爱者怀着一些莫须有的哀怜,做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怕她(或者他)冻着饿着,担 心她遇到意外,好好地突然想到她有朝一日死了怎么办,轻轻地抚摸她好像她是病人又是易 损的瓷器。
爱就是做被爱者的保护人的冲动,尽管在旁人看来这种保护毫无必要。
"我爱你。"
"不,你只是喜欢我罢了。"她或他哀怨地说。
"爱我吗?"
"我喜欢你。"她或他略带歉疚地说。
在所有的近义词里,"爱"和"喜欢"似乎被掂量得最多,其间的差异被最郑重其事地看待 。这时男人和女人都成了最一丝不苟的语言学家。
给爱情划界时不妨宽容一些,以便为人生种种美好的遭遇保留怀念的权利。
让我们承认,无论短暂的邂逅,还是长久的纠缠,无论相识恨晚的无奈,还是终成眷属的有 情,无论倾注了巨大激情的冲突,还是伴随着细小争吵的和谐,这一切都是爱情。每个活生 生的人的爱情经历不是一座静止的纪念碑,而是一道流动的江河。
当我们回顾往事时,我们 自己不必否认、更不该要求对方否认其中任何一段流程、一条支流或一朵浪花。
爱情不论短暂或长久,都是美好的。甚至陌生异性之间毫无结果的好感,定睛的一瞥,朦胧 的激动,莫名的惆怅,也是美好的。
因为,能够感受这一切的那颗心毕竟是年轻的。生活中 若没有邂逅以及对邂逅的期待,未免太乏味了。人生魅力的前提之一是,新的爱情的可能性 始终向你敞开着,哪怕你并不去实现它们。
我不相信人一生只能爱一次,我也不相信人一生必须爱许多次。
次数不说明问题。爱情的容 量即一个人的心灵的容量。你是深谷,一次爱情就像一道江河,许多次爱情就像许多浪花。 你是浅滩,一次爱情只是一条细流,许多次爱情也只是许多泡沫。
不要以成败论人生,也不要以成败论爱情。
现实中的爱情多半是失败的,不是败于难成眷属的无奈,就是败于终成眷屈的厌倦。然而, 无奈留下了永久的怀恋,厌倦激起了常新的追求,这又未尝不是爱情本身的成功。
说到底,爱情是超越于成败的。
爱情是人生最美丽的梦,你能说你做了一个成功的梦或失败 的梦吗?
爱情既是在异性世界中的探险,带来发现的惊喜,也是在某一异性身边的定居,带来家园的 安宁。但探险不是猎奇,定居也不是占有。毋宁说,好的爱情是双方以自由为最高赠礼的洒 脱,以及决不滥用这一份自由的珍惜。
在崇拜者与被崇拜者之间隔着无限的距离,爱便是走完这个距离的冲动。一旦走完,爱也就 结束了。
比较起来,以相互欣赏为基础的爱要牢靠得多。在这种情形下,距离本来是有限的,且为双 方所乐于保持,从而形成了一个弹性的场。
性爱是人生之爱的原动力。一个完全不爱异性的人不可能爱人生。
人大约都这样:自己所爱的人,如果一定要失去,宁愿给上帝或魔鬼,也不愿给他人。
正像恋爱者夸大自己的幸福一样,失恋者总是夸大自己的痛苦。
在失恋的痛苦中,自尊心的受挫占了很大比重。
我爱她,她成了我的一切,除她之外的整个世界似乎都不存在了。
那么,一旦我失去了她,是否就失去了一切呢?
不。恰恰相反,整个世界又在我面前展现了。
我重新得到了一切。
未经失恋的人不懂爱情,未曾失意的人不懂人生。
你是看不到我最爱你的时候的情形的,因为我在看不到你的时候才最爱你。
爱情是人生最美丽的梦。倘用理性的刀刃去解析梦,再美丽的梦也会失去它的美。
弗洛伊德 对梦和性意识的解析就破坏了不少生活的诗意。当然还有另一种情况:生活本身使梦破灭了 ,这时候,对梦作理性的反省,认清它的美的虚幻,其实是一种解脱的手段。我相信毛姆就 属于这种情况。
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是最近的,也是最远的。
到世上来一趟,为不多的几颗心灵所吸引,所陶醉,来不及满足,也来不及厌倦,又匆匆离 去,把一点迷惘留在世上。
"生命的意义在于爱。"
"不,生命的意义问题是无解的,爱的好处就是使人对这个问题不求甚解。
"
食欲引起初级革命,性欲引起高级革命。
一切迷恋都凭借幻觉,一切理解都包含误解,一切忠诚都指望报答,一切牺牲都附有条件。
爱与孤独
周国平
孤独中有大快乐,沟通中也有大快乐,两者都属于灵魂。
一颗灵魂发现、欣赏、享 受自己所拥有的财富,这是孤独的快乐。如果这财富也被另一颗灵魂发现了,便有了沟通的 快乐。所以,前提是灵魂的富有。对于灵魂空虚之辈,不足以言这两种快乐。
在舞曲和欢笑声中,我思索人生。
在沉思和独处中,我享受人生。
你与你的亲人、友人、熟人、同时代人一起穿过岁月,你看见他们在你的周围成长和衰老。 可是,你自己依然是在孤独中成长和衰老的,你的每一个生命年代仅仅属于你,你必须独自 承担岁月在你的心灵上和身体上的刻痕。
有两种孤独。
灵魂寻找自己的来源和归宿而不可得,感到自己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没有根据的偶然性,这 是绝对的、形而上的、哲学性质的孤独。灵魂寻找另一颗灵魂而不可得,感到自己是人世间 的一个没有旅伴的漂泊者,这是相对的、形而下的、社会性质的孤独。
前一种孤独使人走向上帝和神圣的爱,或者遁入空门。后一种孤独使人走向他人和人间的爱 ,或者陷入自恋。
一切人间的爱都不能解除形而上的孤独。然而,谁若怀着形而上的孤独,人间的爱在他眼里 就有了一种形而上的深度。
当他爱一个人时,他心中会充满佛一样的大悲悯。在他所爱的人 身上,他又会发现神的影子。
当一个孤独寻找另一个孤独时,便有了爱的欲望。可是,两个孤独到了一起就能够摆脱孤独 了吗?
孤独之不可消除,使爱成了永无止境的寻求。
在这条无尽的道路上奔走的人,最终就会看破 小爱的限度,而寻求大爱,或者--超越一切爱,而达于无爱。
人在世上是需要有一个伴的。有人在生活上疼你,终归比没有好。至于精神上的幸福,这只 能靠你自己,永远如此。
只要你心中的那个美好的天地完好无损,那块新大陆常新,就没有 人能夺走你的幸福。
有邂逅才有人生魅力。有时候,不必更多,不知来自何方的脉脉含情的一瞥,就足以驱散岁 月的阴云,重新唤起我们对幸福的信心。
那些不幸的天才,例如尼采和凡·高,他们最大的不幸并不在于无人理解,因为精神上的孤 独是可以用创造来安慰的,而恰恰在于得不到普通的人间温暖,活着时就成了被人群遗弃的 孤魂。
独身的最大弊病是孤独,乃至在孤独中死去。
可是,孤独既是一种痛苦,也是一种享受,而 再好的婚姻也不能完全免除孤独的痛苦,却多少会损害孤独的享受。至于死,任何亲人的在 场都不能阻挡它的必然到来,而且死在本质上总是孤独的。
当我们知道了爱的难度,或者知道了爱的限度,我们就谈论友谊。
当我们知道了友谊的难度 ,或者知道了友谊的限度,我们就谈论孤独。可是,谈论孤独仍然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有人独倚晚妆楼"--何等有力的引诱!她以醒目的方式提示了爱的缺席。女人一孤独, 就招人怜爱了。
相反,在某种意义上,孤独是男人的本分。
恨是狭隘,爱是超越
耶稣反对复仇,提倡博爱。针对"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旧训,他主张:"有人 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让他打吧。"针对"爱朋友,恨仇敌"的旧训,他主张:"要爱你们 的仇敌。
"他的这类言论最招有男子气概或斗争精神的思想家反感,被斥为奴隶哲学。我也 一直持相似看法,而现在,我觉得有必要来认真地考查一下他的理由--
"因为,天父使太阳照好人,也同样照坏人;降雨给行善的,也给作恶的。
假如你们只爱 那 些爱你们的人,上帝又何必奖赏你们呢?……你们要完全,正像你们的天父是完全的。"
从这段话中,我读出了一种真正博大的爱的精神。
人与人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为什么会仇恨?因为利 益的争夺,观念的差异,隔膜,误会,等等。
一句话,因为狭隘。一切恨都溯源于人的局限 ,都证明了人的局限。爱在哪里?就在超越了人的局限的地方。
只爱你的亲人和朋友是容易的,恨你的仇敌也是容易的,因为这都是出于一个有局限性的人 的本能。
做一个父亲爱自己的孩子,做一个男人爱年轻漂亮的女人,做一个处在种种人际关 系中的人爱那些善待自己的人,这有什么难呢?作为某族的一员恨敌族,作为某国的臣民恨 敌国,作为正宗的信徒恨异教徒,作为情欲之人恨伤了你的感情、损了你的利益的人,这有 什么难呢?难的是超越所有这些局限,不受狭隘的本能和习俗的支配,作为宇宙之子却有宇 宙之父的胸怀,爱宇宙间的一切生灵。
有人打了你的右脸,你就一定要回打他吗?你回打了他,他再回打你,仇仇相生,冤冤相报 ,何时了结?那打你的人在打你的时候是狭隘的,被胸中的怒气支配了,你又被他激怒,你 们就一齐在狭隘中走不出来了。
耶稣要你把左脸也送上去,这也许只是一个比喻,意思是要 你丝毫不存计较之心,远离狭隘。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已经上升得很高,你真正做了被打 的你的肉躯的主人。相反,那计较的人只念着自己被打的右脸,他的心才成了他的右脸的奴 隶。
我开始相信,在右脸被打后把左脸送上去的姿态也可以是充满尊严的。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