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文学

李白与杜甫诗歌风格的特色

要求写出两个人的诗歌特色。如李白的诗歌大多为豪放的、浪漫的,杜甫的诗歌是写人民疾苦的为多等

全部回答

2006-02-22

0 0
    写作业哈?呵呵! 不要原文照抄,会被作者告官的。 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李白与杜甫 作者:中华诗词网 ( ) 这是一个老题目。1962年郭沫若同志在纪念杜甫诞生一千二百五十周年 会上的开幕词就是这个题目。
  在开幕词里,他说:“李白和杜甫是象兄弟一样的 好朋友。  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就跟天上的双子星座一样,永远并列着发出 不灭的光辉。”这是对李白和杜甫在我国诗歌史上的地位的确切评价。
  可惜不知 由于何种原因,十年后他在《李白与杜甫》一书里,观点全变了,再不认为李白 与杜甫是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而是抑杜以扬李,把杜甫说得几乎一无是处。   郭老对李、杜的不公允评价,当时即为学术界所私下非议。
  近年来,已有不少文 章对《李白与杜甫》一书提出了批评。 对于李白与杜甫,任何扬此抑彼都是不适当的。他们各自对我国诗歌的发展 做出了独特的、无法代替的贡献。历史上对他们的评价虽或时有抑扬,但总的倾 向一直是承认他们双子星座的地位。
    我们不妨对此作一番粗略的回顾。 抑扬李杜的历史回顾 扬杜抑李,始自中唐诗人元稹。他说杜诗“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 独专”。他认为李白的有些地方虽略能与杜甫相比,但在律诗上,却比杜甫差得 远。
  他的这种扬杜抑李的观点在当时并不带普遍性。他的好友、著名诗人白居易 虽也认为杜有超过李的地方,但基本上还是两人并列,说两人“吟咏留千古,声 名动四夷”。  与元稹看法完全不同的是韩愈。
  他写过一首《调张籍》诗,对贬抑 李、杜的人说了一些份量很重的话:“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 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显然,他对李、杜是同样十分尊崇的。 1959年在新疆?S羌县米兰古城出土了坎曼尔的三首诗,其中一首提到:“李、 杜诗坛吾欣赏,讫今皆通习为之。
    ”坎曼尔是唐宪宗元和年间安西人,与元、白、 韩、柳同时,这就说明,中唐以后,李、杜在诗坛上有同样广泛的影响,时论并 无扬此抑彼的倾向。 到了宋代,欧阳修更喜爱李白,而王安石更喜爱杜甫;苏轼虽更为推尊杜甫, 但其实他创作的艺术特色却更接近李白。
  而且他虽崇杜却并不抑李,他说:“李 太白、杜子美以英伟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  ”崇杜而不抑李,可 以看作有宋一代对李、杜的基本评价。杜诗在宋代有着甚高的地位,江西诗派就 以杜为宗师,但李也备受推崇。
  虽也有崇杜抑李的人(如苏辙、黄彻等),但并 未形成普遍倾向。诗论家严羽说:“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 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  ”这是说得很公允的。
   明代对李、杜的评价,大致与宋代相似。杜甫的地位甚高,但李白的声望也 未曾因此稍衰。茶陵派的李东阳,宗主杜甫,但对李也甚为景仰。提倡诗必盛唐 的前后七子,诗学杜甫,而对李白同样赞赏备至,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对此都 有所论述。
  力求摆迅垂攀康淖T拭鳌⑻埔瞥缋畎祝晃恼髅魅闯绨荻鸥Α? 有叛逆思想的李贽推崇李白,而主张独抒性灵的袁中郎,则李、杜并称。   清代的情形亦复如此。赵翼说了一句带有总结性质的话:“北宋诸公皆奉杜 为正宗,而杜之名遂独有千古。
  然杜虽独有千古,而李之名终不因此稍减。”这 说明,李、杜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各自做出的独特贡献,是无法抹杀的,采取简 单的扬此抑彼的态度,都无法改变他们在诗歌史上双子星座的地位。   不同的创作道路 李、杜齐名,但他们诗歌创作的道路却很不相同。
   李白比杜甫长十一岁。但这是很重要的十一年。李白的主要创作活动在安史 之乱以前;杜甫的主要创作活动在安史之乱爆发、也即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 点以后。加上他们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个性特点,他们诗歌反映的生活内容是有区 别的。
    李白诗歌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在祸乱酿成之前暴露和抨击了当时的黑暗政治; 而杜甫诗歌的一个重要内容,则在于祸乱既起之后,反映了国家忧患和人民疾苦。 李白的整个青年时期,正是唐王朝的全盛期,就是历史上所称道的开元盛世。
   处于经济和文化繁荣的盛唐社会,给了他昂扬的精神面貌,和建立非凡功业的理 想。  他用理想主义的眼光去看生活,似乎不世功业,唾手可得。但当他去敲仕途 的大门的时候,呈现在他面前的,不仅是盛唐社会的繁荣,而且有它的腐败与黑 暗。
  唐代社会正从它的高峰上衰落下来。就在这样一个时候,李白要去实现他那 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他开始时是希求援引,以一登仕途, 但未能如愿;后是应诏进京,供奉翰林,而不久即被排挤出京。
    前后两次进京, 对于朝政的腐败与黑暗,他都看到了。在诗中强烈地反映了他的愤愤不平。《古 风第十五首》中,他抨击当时远贤臣、亲小人的政治状况是:“珠玉买歌笑,糟 糠养贤才。
  ”《古风第二十四》、《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对此都表示了 愤怒揭露玄宗宠幸宦官和善斗鸡者,“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 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君不能 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蜺。”他还一再抨击当时那种权奸得意、贤才落 魄、是非颠倒的不合理现实:“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意鸣春风。”“鸡聚族 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蝘蜓嘲龙,鱼目混珍;嫫母衣锦,西施负薪。
    ”对权奸 他甚至指着鼻子骂:“董龙更是何鸡狗!” 李白揭露安史乱前唐王朝政治的腐 败与黑暗,其深刻性除杜甫外,并世无第三人。 杜甫的青少年时期虽也受到盛唐文化的熏陶,有着建功立业的非凡抱负,但 是他的长安十年,正是安史之乱的前夕。
  与其说他曾经看到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 不如说他更多地认识到衰败到来的危机四伏。  而且,接着,他便被卷入战火之中, 面对满目疮痍,而流徒奔波。由于生活的困顿与乱离的经历,他看到了人民的苦 难,并且对他们表示了深深的同情。
  杜甫也写了不少暴露黑暗政治的诗,但他写 国家灾难和人民疾苦的诗,占有着更大的比重。他写战乱带来的大破坏,是: “万国尽征戍,烟火被岗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他写人民在战乱中的 苦难,是:“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乱世诛求急,黎民糠籺窄。
  饱食复 何心,荒哉膏粱客。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白”;“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 何处村”;“石间采蕨女,鬻市输官曹。丈夫死百役,暮返空村号。闻见事略同, 刻剥及锥刀。  ”他写了有名的《三吏》、《三别》,对战乱中人民的悲惨生活, 作了形象生动、具体真实的极其深刻的刻画。
  在描写人民苦难的同时,他还真诚 地在诗中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切同情。他希望有人能够叩君门以减征赋,能够息兵 以休养生息。例如,乾元二年,杜甫从秦州去同谷途中,路过凤凰台,写下了 《凤凰台》诗,幻想着以自己的心血去哺养受饥的雏凤,让它长大后自天衔瑞图, 降祥瑞于国家,“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
    ”当时,杜甫正在饥寒途中,没有 能力去解救人民疾苦,一片心愿,只有借助幻想的形式表现出来。 从李白与杜甫诗歌题材的比较中,可以看到明显的差别。李白写任侠、求仙 学道,写祖国的壮丽山河,抒发个人失意的不平,而他反映当时现实最深刻的、 是那些暴露与抨击黑暗政治的诗篇。
    杜甫也写祖国的壮丽河山,也抒发个人的失 意的不平,也暴露与抨击黑暗政治,而他反映当时现实最为动人的,则是那些描 写贫富悬殊、战乱灾难、生民疾苦的诗篇。那些诗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 可以称得上是前无古人。
  他之被称为“诗史”,不为无因。 不同的创作方法 李、杜的诗,不仅在题材上有很大不同,而且他们所运用的创作方法,也是 很不相同的。  明代的袁宏道指出,李白善用虚,杜甫善用实。
  写虚与写实,正是 李、杜诗歌创作方法上的主要区别。 “虚”,是指侧重于精神世界的描写。在反映客观现实的时候,李白常常带 着强烈的主观色彩,以感情的逻辑去取代生活的逻辑。他写愁,是:“朝心不开, 暮发尽白”,“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两?入秋浦,一 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在这里 生活本身如何并不重要,感情爆发的需要才是重要的。抒发感情的需要,使生活 的逻辑让位于感情的逻辑。这样的例子还不少,如“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上句写思念长安,思念是一种精神活动,当然不 可能挂在树上;下句写思家,归心不是物体,当然也不可能吹堕。  但是这样写, 思念的急切却得到了更为深刻的表现。 李白的一些诗,常常把现实诗化为幻境。
  例如,玄宗后期大权旁落,李白看 到了这种现象的危害,他写了《远别离》。在诗里,最高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争 夺,幻化为自然界的愁惨景色:“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而可 能出现的篡权悲剧,在诗里则升华为一个传说中的悲惨故事的幻境:尧被舜囚禁 起来;舜又被禹所逼迫,出走于苍梧之野。
  政治危局被诗化为幻境,而幻境又漫 上绵绵哀愁,变得更为哀郁。李白的有些诗甚至离开现实,以理想直接写幻境。 他有近八分之一的诗,写求仙学道。诗中所写的幻境,既非生活所实有,也无托 喻现实的意义,而是他渴望成仙的理想的外化,他把那理想幻化为一个个并不存 在的幻境。
    在那些幻境里,他和仙人往来,和青童、玉女相处。那些自己构造的 幻境被当成了生活的实有去描写。 李白还有一些诗,是直接发议论。他的抨击现实黑暗的诗大多如此。这些诗 不是对客观现实的细微描写,而是强烈的感情通过发议论表现出来。
  所有这些, 都是以表现精神为主、更带主观色彩的写虚的方法。  当然,李白也有一些诗是写 实的。不过,写实的方法在李诗中不占主要地位。 与李白不同,杜甫主要用的是写实的方法。
   杜甫严格的写实方法的一个特点,就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反映出生活的本 质。例如,《兵车行》写咸阳桥头哭夫别子送行的场面,形象生动地反映出天宝 后期拓边战争给人民群众带来的灾难和人民群众对拓边战争的态度与心情。
    《三 吏》《三别》十分真实地写出了当时战地人民的生活苦况。其中的《无家别》, 写一个从战场上战败归来的士兵,见到故乡已面目全非,田园荒芜,亲人尽丧, 孑然一身而犹须就役,欲别无家,不禁悲从中来。
  这首诗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出当 时千万士兵的命运与千万村庄的普遍情景。 杜甫严格写实方法的又一点,是对客观世界观察的细微,描写的准确、传神。   杜甫观察现实的细微,往往使人叹为观止。
  例如,他在《羌村》诗中写归家的第 一个感觉,是:“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千里归来,有谁会去注意门外的 鸟雀叫呢?但这正是描写的细微传神处。战火蔓延中一个暂时平静的角落的安宁 气氛,家的温暖、亲切的感觉,家人幸免于难而终于得以相见的惊喜心情,就都 在这鸟雀的噪叫声中表现出来了。
    这正是杜甫许多名篇的共同特点,如《春夜喜 雨》写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饔晡恚奚尴⒌仄洌靡?个“潜”字,一个“细”字,真是把春雨的神韵全传达出来了。
   杜甫写实方法的又一点,是常常用描写与叙述。他的许多诗带有叙事的性质。 与李白的直接抒情不同,他是在叙述与描写中抒情的。   当然,杜甫也有时用写虚的方法,如《凤凰台》、《朱凤行》、《客从》等, 但主要的是写实。
   李白的善于写虚与杜甫的善于写实,都各自达到了极高的成就。 不同的艺术风格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在艺术风格上也是很不相同的。 李白的诗歌有一种清雄奔放的美。
    他的诗表达的感情往往是壮大明朗的,表 达感情的方式,则是爆发式的。他不是在那里娓娓动人地叙述或缠绵悱恻地抒情, 而是火山爆发、大河奔泻一般,把感情倒出来。他常常是一气直下,大有欲止不 能之势。
  他的诗,想象十分壮丽,而且常常瞬息万变,驰骋于天上地下,古往今 来,来去无踪。  前人说他“发想无端,如天上白云,卷舒灭现,无有定形”,指 的正是这一点。李白的诗,境界往往十分开阔。
  你看他写黄河:“黄河之水天上 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写五老峰:“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境 界何等壮美! 壮大明朗的感情基调,爆发式的感情表达方式,和壮美的诗境,构成了李诗 清雄奔放的风格特色。
     杜诗的风格特色是沉郁顿挫。沉郁顿挫首先表现为深沉忧思的感情基调。在 这深沉忧思里,蕴含着一份优念国家命运、人民疾苦的深厚感情,所以显得阔大 深远。杜甫表达感情的方法是波浪起伏、反复咏叹、百转千回。
  往往感情要爆发 了,却又折回去,在心中回流,象有一座感情的闸门阻拦住,让感情在受阻之后 再缓慢流出,因此那感情的抒发,也就显得更加深沉。  他有一首《登岳阳楼》, 开首是:“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登楼所见 的一派壮阔景色。接着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可以看出,面对洞庭 湖的壮阔景色,他骤然百感交集:对于身世苍凉、老病飘泊的伤怀;对于离散亲 朋的眷念;对于国家灾难与人民疾苦的忧虑,全都涌上心头。
    看来这百感交集的 强烈感情就要爆发出来了,但是没有千言万语,只说出了一句:“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强烈的感情没有一一毕陈,闸门只微微启开,汹涌的感情的海只 涌流出一股潮水。
  但这已经够了,虽然只这一句,却已经把心中没有吐露出来的 感情份量全都包含进去了。在感情抒发上给人以回流起伏之感。  波浪起伏、百转 千回、反复咏叹,在《秋兴八首》等诗中表现得更为典型。
   深沉的忧思、波浪起伏的感情表达方式,最后都通过语言、形象描写和节奏 韵律,表现为诗的意境的悲壮美,构成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 李白与杜甫的不同点还多,例如,政治理想与生活理想的不同,文艺思想、 表现技巧、诗歌体式的不同等等。
    这些,很难在一篇短文里全面介绍,而且,即 使已谈及的上面这些,对于两位伟大诗人来说,也只是点滴而已。

2006-02-22

135 0
  李白想落天外的特点,大大发展了庄子寓言,屈原初次的浪漫精神和表现手法,也融汇了道教的神仙意象,具有令人惊叹不已的艺术魅力,赢得了一代「诗仙」的赞誉。 而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
  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

2006-02-22

127 0
李白是浪漫主义,杜甫是现实主义。如果放在先秦,李白的诗近《楚辞》,杜甫的诗近《诗经》。如你所说,李白的诗重在个人的鸿鹄之志,杜甫的诗重在痛诉民间疾苦。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文学
民俗传统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文学
文学
小说
散文
诗歌
戏剧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