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军事

东汉时期 士兵的来源是什么?

东汉时期 士兵的来源是什么?

全部回答

2016-07-22

93 0
    士兵的来源, 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 募。 三国时期的募兵,与两汉的募兵已有不同。由于此时部曲制已很普遍, 许多豪强地主,统率自己的私兵部曲前来归附,也称为应募。如李典、典韦、夏侯 惇、吕虔、于禁等,都是率领自己的部曲归附曹操,地主阶级也称这些部曲为“义 兵”。
    曹操的军队,在初期主要就是以这些私人部曲为骨干而组织起来的◦由于当 时失去土地的流民很多,所以各个军阀的士兵。除私人部曲外,多是从流民中招募 而来。如《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曹操“兵少,乃与夏侯惇等诣扬州募兵,刺 史陈猛、丹阳太守周昕与兵四千余人”。
  同书《曹洪传》记:“扬州刺史陈温素与洪 善。  洪将家兵千余人就温募兵。得庐江上甲二千人;东到丹阳,复得数千人。”又如 乐进为曹操下吏,“还本郡募兵,得千余人”等。 三 国时士兵待遇很差,生活极苦,又连年作战,死亡甚多,士兵的处境是“生则 困苦,无有温饱,死则委弃,骸骨不反。
  ”所以百姓并不都是自愿应募,也有大量名之 曰募而实际上强迫当兵的。  如《九国春秋》记载,袁谭担任青州刺史时,派人去属 县募兵,“有赂者见免,无者见取。贫弱者多,仍至于窜伏丘野之中。
  放兵捕索,如 猎鸟兽,邑有万户者著籍不盈数百。”这哪里是募兵,实际是抓兵。 ② 征。 募兵制虽然逐渐占居主导地位,但封建统治阶级是不会完全放弃超经 济削剥的征兵制的。  如曹操占领冀州后,看到户籍有三十万,首先想到的就是“校 计甲兵”,扩充兵力。
  再如吕虔为泰山太守,设法使“诸山亡匿者(逃避战乱入山的 农民)尽出安土业,简其强者补战士”。可见当时征兵制度依然存在。特别是曹魏 政权,由于曹操有统一全国的企图,倾向于集权中央,所以也就更为重视征兵。
    孙 吴的豪强世家,其私家的佃户、宾客是不服政府的兵役的,而曹魏统治下则必须服 兵役。如曹操掌权时,任命杨沛“为长社令。时曹洪宾客在县界,征调不肯如法,沛 先挝断其脚,遂杀之”,曹操非常赞赏杨沛的作法,认为他是能官。
  又如司马芝为管 城长时,“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每不与役”,司马芝征刘“节客王同 等为兵”,刘“节藏同等”。  司马芝竟强令刘节自己代王同为兵。 此外,因战乱,地方官员临时征集百姓守卫城池的事,为数也不少。
  这虽非正 式征兵,但也说明这时并未因募兵盛行而百姓可以不服兵役。 ③ 收降。曹操的步兵,是以收降的青州兵为基础的,前已叙述。又如程昱为究 州都督率兵守鄄城时,“收山泽亡命,得精卒数千人”等。
    以收编降兵补充和扩大 军队实力的例子,几乎每战皆有,各国均用。 ④ 使 用少数民族为兵。三国时期,由今甘肃、青海直至辽宁,长城内外和河南 等地,都交错杂居着大量少数民族。
  就整个中国来说,这些民族的人口是少数,所 占比例不大。但如仅就北方来说,则这些少数民族人口所占比例是相当大的。  据 《晋书•江统传》记载,“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并州方面则是 “五部之众,户至数万,人口之盛,过于西戎”。
  当时沿长城内外地区,鲜卑族人分 布最广,数量也最大。两汉王朝为了分散匈奴力量和防止他们掠夺,曾大量用之守 边。三国形成前后,各割据势力统治集团,也同样使他们服役当兵。  魏、蜀,吴三国 都收缩少数民族为兵,以加强自己的军事力量。
  并用来对付敌国。曹魏政权曾以 征、募、收降等各种手段,役使少数民族当兵。曹魏军队中有大量乌桓骑兵,前已述 过。此外,还有大量匈奴兵,邓艾攻蜀时,募取凉州兵马,羌胡族战士就有五千人都 立了战功。
  据《文选》记载,曹魏军队中有“匈奴南单于呼完厨及六郡乌丸、丁令、 屠各、涅中、羌焚”和“武都氐、羌”等各族士兵。  既用少数民族人当兵,就要将他们 的部族家属内迁,以便于控制,这对以后历史的形成和民族的融合,有相当重要的 影响。
   ⑤ 世兵制。在三国分裂的情况下,基于政治、经济、特别是战争的需要,各国统 治集团,既需要有充足可靠的兵源和素质较好士兵,以保持强大的军队和较高的战 斗力,又需要有足够的劳动力进行生产,以维持和发展社会经济,保障人民生活和 军队的供应。
    于是人民被以行政手段强制分工为三部分:一是普通民户,隶属州郡 地方政府,进行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各种生产,承担田租、户调和徭役;二是屯田 户,隶属于各级农官,进行农业生产,是农奴性质的国家佃农,不承担兵役;三是军 户,也称士家、兵家,单立户口,称士籍或兵籍。
    由军将兼管或由州郡代管,专服兵 役,世代为兵。这种世兵制度,形成于汉末,确立于三国。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军事
其他社会话题
公务办理
法律
求职就业
时事政治
宗教
军事
军事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