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文学

什么是意识流文学?

全部回答

2018-03-12

0 0
    “意识流文学”是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随后被东、西方作家广泛地运用着(包括在小说、诗歌、戏剧、摄影、电影等领域的广泛运用)的一种创作方法。作为一种文学流派,它主要指流行于20世纪20至40年代的英、法、美诸国的一种小说流派。
  “意识流”这一术语最早是由美国哲学家兼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于20世纪初提出来的,随后便被借用到了文学领域。  20世纪中国文学曾受到西方意识流理论和创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了中国的意识流文学。
  “意识流”文学如何从西方辗转、漂流到中国,并对中国文学产生影响?“意识流”这一概念,以及其理论和创作,从西方到中国经历了怎样的旅行路线,在到达目的地后又发生了怎样的转换和变化?探究这些问题将会是非常有趣,而且是有意义的。
     “意识流”这一概念进入中国语境经由两条路线:一条由西方先“流”到日本,再由日本“流”到中国;另一条则由西方直接“流”到中国。在时间上,前者稍早于后者。因此,我们在考察意识流进入中国之前,首先应当检查意识流是如何进入日本文化语境的。
   1920至1930年间,当时有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被介绍和翻译进来,出现了很多像春山行夫编辑的《诗和诗论》这样的文学月刊,以及大批的年轻的外国文学工作者。  就在《诗和诗论》改名为《文学》的第二号(1932)上,编者以150页的篇幅组织刊登了关于詹姆斯·乔伊斯的特集。
  乔伊斯出版《尤利西斯》(1922)以后,在日本曾引发过一股翻译介绍乔伊斯的热潮。 就笔者所掌握的材料来看,最早把乔伊斯介绍到日本的是当时活跃在日本和欧美的著名诗人野口米次郎(1875-1947)。
    他于1918年3月,在著名杂志《学灯》发表了介绍乔伊斯《年轻艺术家的肖像》的文章《一个画家的肖像》。他称赞“这部小说是用英语写成的近代名作”。他说: 主人公的心理剖析像福楼拜尔似的极其详细。
  其所具有的审美的觉性和悟性,简直就可以说达到了变态的程度。 另外,较早留下了关于乔伊斯记载的是芥川龙之介。  他刊登在《三S》(《サンエス》1920年3月号)杂志上的文章《〈我鬼窟日录〉摘抄》谈到他曾购买丸善书店发行的《年轻艺术家的肖像》。
   。

2018-03-12

45 0
     “意识流文学”是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随后被东、西方作家广泛地运用着(包括在小说、诗歌、戏剧、摄影、电影等领域的广泛运用)的一种创作方法。作为一种文学流派,它主要指流行于20世纪20至40年代的英、法、美诸国的一种小说流派。
  “意识流”这一术语最早是由美国哲学家兼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于20世纪初提出来的,随后便被借用到了文学领域。  20世纪中国文学曾受到西方意识流理论和创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了中国的意识流文学。
  “意识流”文学如何从西方辗转、漂流到中国,并对中国文学产生影响?“意识流”这一概念,以及其理论和创作,从西方到中国经历了怎样的旅行路线,在到达目的地后又发生了怎样的转换和变化?探究这些问题将会是非常有趣,而且是有意义的。
     “意识流”这一概念进入中国语境经由两条路线:一条由西方先“流”到日本,再由日本“流”到中国;另一条则由西方直接“流”到中国。在时间上,前者稍早于后者。
  因此,我们在考察意识流进入中国之前,首先应当检查意识流是如何进入日本文化语境的。 1920至1930年间,当时有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被介绍和翻译进来,出现了很多像春山行夫编辑的《诗和诗论》这样的文学月刊,以及大批的年轻的外国文学工作者。
    就在《诗和诗论》改名为《文学》的第二号(1932)上,编者以150页的篇幅组织刊登了关于詹姆斯·乔伊斯的特集。乔伊斯出版《尤利西斯》(1922)以后,在日本曾引发过一股翻译介绍乔伊斯的热潮。
   就笔者所掌握的材料来看,最早把乔伊斯介绍到日本的是当时活跃在日本和欧美的著名诗人野口米次郎(1875-1947)。  他于1918年3月,在著名杂志《学灯》发表了介绍乔伊斯《年轻艺术家的肖像》的文章《一个画家的肖像》。
  他称赞“这部小说是用英语写成的近代名作”。他说: 主人公的心理剖析像福楼拜尔似的极其详细。其所具有的审美的觉性和悟性,简直就可以说达到了变态的程度。   另外,较早留下了关于乔伊斯记载的是芥川龙之介。
  他刊登在《三S》(《サンエス》1920年3月号)杂志上的文章《〈我鬼窟日录〉摘抄》谈到他曾购买丸善书店发行的《年轻艺术家的肖像》。并在1920年9月发表于《人间》杂志的《〈杂笔〉中的“孩子”》中这样谈到乔伊斯: 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无论如何看都是对儿童感受的直接述写。
    或者也许可以说是具有那种只要有一点感受就写下来的心情吧。但是无论怎样珍品就是珍品,像他这样写文章的找不到第二个。我想,读一读是有好处的。(8月20日) 正因为如此,他后来还亲自翻译了《年轻艺术家的肖像》的一部分。
   这以后,杉田未来(1890-1940)发表在《英语青年》第十二月号上的文章《乔伊斯:“尤利西斯”》介绍了乔伊斯。  文章还重点介绍了“意识流”及其手法。
  堀口大学(1892-1981)发表在1925年8月《新潮》上的《作为小说新形式的“内心独白”》重点介绍和分析了乔伊斯的内心独白手法。当然,较为全面而系统的评介乔伊斯的文章是土居光知识发表在1929年2月杂志《改造》上的《乔伊斯的尤利西斯》。
    这篇文章一边精确地引用《年轻艺术家的肖像》和《尤利西斯》,一边进行细致的分析。并且使用“意识流”和“无意识”等一些关键词对乔伊斯的表现方法和技巧进行了说明。对于“意识流”这个词的翻译,也就由此而被固定下来了。
   日本的现代主义思潮的突出代表是新感觉派。  新感觉派借鉴和吸收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盛行的达达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等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有些作家也开始注意并借鉴西方意识流文学技巧。
  横光利一(1899-1941)的小说《机械》(1930)就明显受到过西方意识流文学的影响。伊藤整(1905-1969)大力译介西方意识流文学,他翻译了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撰写了《普鲁斯特和乔伊斯的方法》、《新心理主义》(1932)等著作,介绍了普鲁斯特的“内心独白”和乔伊斯的“意识流”手法。
    与此同时,淀野隆三早在昭和四年至昭和五年(1929-1930)便翻译出版了法国著名意识流作家普鲁斯特的代表作《追忆似水年华》第一卷《斯万的家》。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交往密切,日本文坛对西方意识流文学的关注和译介很快就被中国知识界注意到了。
  不过,日本人最初对意识流的介绍和把握并不准确。  1933年由高明翻译的早稻田教授吉江乔松撰写的《西洋文学概论》便将普鲁斯特与乔伊斯归为超现实主义流派。朱云影在《现代》(第3卷第1期)上写了一则《日本通信》: “新心理派”以伊藤整等为代表,虽然出了几种同人杂志,理论宣传得颇热闹,但是作品简直没有,倒是翻译的朱易士(James Joyce)的《幼里西斯》(Ulysses)非常畅销,正宗白鸟曾推森欧外翻译的《即兴诗人》为明治时代的最大杰作,那么这里也不妨认为《幼里西斯》为新心理派的杰作了。
     《尤利西斯》就这样经由日本来到了中国。高明撰写的《一九三三年的欧美文坛》中有这样一段:“朱伊士在‘Transition’杂志上连载了‘Work in Progress’。
  在尝试着英语革命的点上,被人注目着。有时候把字连在一起,有时候利用句子所有的联想:看他的意思像是在表现上开一新境地。  他也许是说,‘新的感觉需要新的字眼’吧?在那里同时附着新字辞解;因为在那文章里,不加解释,是没有理解的可能的。
  ”文中“Work in Progress”指的是乔伊斯的最后一部小说《为芬尼根守灵》,该书1927年起在杂志上连载,1939年出版。在文章末尾作者注明道,本文“系根据1934年日本中央公论年报写成”。
    这又一次证明乔伊斯是辗转日本来到中国的。 中国新感觉派的主要作家刘纳鸥(1900-1939)原本是在日本长大的台湾人。1928年刘纳鸥回到上海时,“带来了许多日本出版的文学新书,有当时日本文坛新倾向的作品,如横光利一、川端康成、谷崎润一郎等的小说,文学史、文艺理论方面,则有关于未来派、表现派、超现实派、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文艺论著和报道。
    ”这一年他翻译了日本新感觉派小说集《色情文化》,他在《译者题记》中写道,“能够把现在日本的时代色彩描绘给我们看的也只有新感觉派一派的作品。”“这儿所选的片冈、横光、池谷等三人都是这一派的健将。
  ”他们的作品“未免也有些舶来的气味”,但反而觉得“新锐而且生动可爱”。  1929年郭建英还翻译了新感觉派的核心人物横光利一的小说集《新郎的感想》。刘纳鸥等对日本新感觉派小说的翻译,无疑使我们间接地了解一些西方意识流小说的内容及其创作特色。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文学
地理
器乐/声乐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民俗传统
舞蹈
文学
文学
诗歌
小说
散文
戏剧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