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心理学

请解释具体一下詹姆斯-兰格理论

全部回答

2006-08-28

0 0
    观点: ①对詹姆斯理论的疑问:一,机体上的生理变化在各种情绪状态下差异不大;二,机体的生理变化受植物性神经系统支配,变化缓慢,不能说明情绪的骤变;三,机体的生理变化可由药物引起,但不产生情绪。
   ②坎农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由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上向下发出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
   ③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它们都受到丘脑的控制。 。

2006-08-28

246 0
    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James-Lange Theory of Emotions)W。詹姆斯是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界的领导人物,自他的《心理学原理》一书于1890年出版以来,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一直是科学界一个争论不休的课题。
  詹姆斯理论的好些部分曾由丹麦生理学家C。  G。兰格在1885年予以系统阐述。詹姆斯又综合了自己和朗格的观点,史称"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这一理论,如詹姆斯所述,对一些悲伤、恐惧、忿怒和爱等属于"每个人都认识的机体的强烈反响"的粗情绪,以及诸如道德、智能和审美感等细"情绪,或那些机体反响不太明显和强烈的"情绪,提出了关于其组成、识别和条件作用的一种生理学解释。
     詹姆斯提出,情绪是对特殊刺激产生的机体变化的知觉。强烈的情绪与骨骼肌的活动和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活动实际上是密切相关的。在这一理论中,情绪的一般成因被假定为内在的、生理性的神经过程,而不是精神性或心理性的过程。
  按詹姆斯所述,人们所体验的心境感情和情绪"由机体发生的一些变化组成,通常我们称其为这些机体变化的表现或结果"。  一种纯碎脱离现实的情绪(例如不伴有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或四肢软弱无力的恐惧情绪)对这一理论来说是一种不存在的东西。
  当人们面临使人兴奋的物体或事情时,由于体内的反射作用而出现一些机体的变化,这种变化的结果即为情绪。 情绪体验的顺序有三个因素:(1)人们对兴奋的事情或物体的感知;(2)机体的表现,如哭泣、击打或逃遁;(3)精神的感情或情绪,如感到害怕或忿怒。
    许多情绪理论,或一般的常识,是把哭泣、击打或逃遁等机体的表现置于忿怒或恐惧之后的。詹姆斯-兰格理论改变了这种顺序,把体体的表现置于感知兴奋性事情和产生情绪的中间。用日常的话来说,意思是我们"哭,然后感到伤心",而不是"我们感到伤心,然后就哭了"。
  如詹姆斯所述,"机体的变化直接跟在感知兴奋性事件之后……然后出现感情,是为情绪"。   围绕这一理论的争议涉及到中枢神经系统过程和社会环境因素在产生情绪中的相对重要性。
  中枢论者认为,每种情绪都有机体各别的生理变化。外周论者则表明每种情绪不存在机体各别的生理变化;倒不如说,仅存在着随社会环境因素而改变的一种机体唤起状态。总之,根据实验的结果目前尚不能得到结论性的证据。
    也有不少学者认为,人们对于机体变化的知觉可能给认知反应加上某种情绪体验的色彩,但很难认为机体变化是情绪反应的成因。 J。P。萨特雷在1939年出版的《情绪理论概述》一书中,曾从现象学观点对詹姆斯-兰格理论进行了批判性的评估,而且提出以下几点加以反对:第一,不管生理性行为还是表现性行为,都不是情绪;对该行为的觉察也不是情绪;第二,机体并不会对自己作出解释,而是由人的意识领域作出解释的;第三,表现于情绪的体体功能失调是一些最普通类似的病症,而不是情绪的成因。
    这些失调可以证明该人存在着情绪并给情绪以可信性,但并不是情绪的成因;第四,仅仅把生物性机体和人对机体的意识考虑为情绪的源泉,其结果是把机体作为一件东西对待,以及把情绪置于机体的病症之中,情绪,作为人在生命世界中的生活体验的一部分,尚未引起那些追随詹姆斯-兰格理论的中枢论者或外周论者的注意。
     詹姆斯-兰格理论对于开展情绪的研究工作起了推动作用,尽管他们的理论本身并未能使人信服,但至今仍是一种可行的理论。由此理论分离出来的一些因素未遭否决。
  但是,对于这些因素的先后顺序,以及对于把重点放在生理因素和生理过程方面(与社会和心理因素相对),仍有不同的看法。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心理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心理学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建筑学
数学
天文学
工程技术科学
化学
环境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心理学
心理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