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生活 生活常识

白茶的产区在哪里?

全部回答

2006-07-03

0 0

    白茶的产区及历史  白茶,属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   白茶,目前产区主要在福建省(台湾省也有少量生产)建阳、福鼎、政和、松溪等县。
  境内丘陵起伏,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如以福鼎为例,年均气温在18.5℃,年降水量在1661毫米左右)。  山地以红、黄壤为主,主要种植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及水仙等优良茶树品种。
     白茶的制作工艺,一般分为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而其关键是在于萎凋。萎凋分为室内萎凋和室外日光萎凋两种。要根据气候灵活掌握,以春秋晴天或夏季不闷热的晴朗天气,采取室内萎凋或复式萎凋为佳。
    其精制工艺是在剔除梗、片、蜡叶、红张、暗张之后,以文火进行烘焙至足干,只宜以火香衬托茶香,待水分含量为4~5%时,趁热装箱。白茶制法的特点是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显现,汤味鲜爽。
     白茶主要品种有白牡丹、白毫银针。白牡丹何以冠此高雅之芳名?白牡丹因其绿叶夹银白色毫心,形似花朵,冲泡后绿叶托着嫩芽,宛如蓓蕾初放,故得美名。  白牡丹是采自大白茶树或水仙种的短小芽叶新梢的一芽一二叶制成的,是白茶中的上乘佳品。
  而采自大白茶树的肥芽制成的白茶称为"白毫银针",因其色白如银,外形似针而得名,是白茶中最名贵的品种。其香气清新,汤色淡黄,滋味鲜爽,是白茶中的极品。而采自菜茶(福建茶区对一般灌木茶树之别称)品种的短小芽片和大白茶片叶制成的白茶,称为"贡茶"和"眉茶"。
    贡茶的品质优于眉茶。   白茶,素为茶中珍品,历史悠久,其清雅芳名的出现,迄今已有八百八十余年了。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成书于1107~1110"大观"年间,书以年号名)中,有一节专论白茶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
  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  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
  浅焙亦有之,但品不及。   宋代的皇家茶园,设在福建建安郡北苑(即今福建省建瓯县境)。《大观茶论》里说的白茶,是早期产于北苑御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  其制作方法,仍然是经过蒸、压而成团茶,同现今的白茶制法并不相同。
  而白茶的生产,是于清嘉庆初年(1769)采芽茶制成银针。1885年改采福鼎大白茶制成白毫银针。   关于白茶的历史究竟起于何时?茶学界有些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白茶起于北宋,其主要依据是"白茶"最早出现在《大观茶论》、《东溪试茶录》(文中说建安七种茶树品种中名列第一的是"白叶茶")中;也有认为是始于明代或清代的,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是从茶叶制作方法上来加以区别茶类的,因白茶的生产过程只经过"萎凋与干燥"两道工序。
    也有的学者认为,中国茶叶生产历史上最早的茶叶不是绿茶而是白茶。其理由是:中国先民最初发现茶叶的药用价值后,为了保存起来备用,必须把鲜嫩的茶芽叶晒干或焙干,这就是中国茶叶史上"白茶"的诞生 。
  

2006-07-03

668 0

    白茶的产区及历史  白茶是茶类中的特殊珍品。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   白茶,目前主产区在福建省(台湾省也有少量生产)建阳、福鼎、政和、松溪等县。
  境内丘陵起伏,山地以红、黄壤为主,主要种植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及水仙等优良茶树品种。   白茶的制作工艺,一般分为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而其关键是在于萎凋。  萎凋分为室内萎凋和室外日光萎凋两种。
  要根据气候灵活掌握,以春秋晴天或夏季不闷热的晴朗天气,采取室内萎凋或复式萎凋为佳。其精制工艺是在剔除梗、片、蜡叶、红张、暗张之后,以文火进行烘焙至足干,只宜以火香衬托茶香,待水分含量为4~5%时,趁热装箱。
  白茶制法的特点是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显现,汤味鲜爽。     白茶主要品种有白牡丹、白毫银针。白牡丹何以冠此高雅之芳名?白牡丹因其绿叶夹银白色毫心,形似花朵,冲泡后绿叶托着嫩芽,宛如蓓蕾初放,故得美名。
  白牡丹是采自大白茶树或水仙种的短小芽叶新梢的一芽一二叶制成的,是白茶中的上乘佳品。而采自大白茶树的肥芽制成的白茶称为"白毫银针",因其色白如银,外形似针而得名,是白茶中最名贵的品种。  其香气清新,汤色淡黄,滋味鲜爽,是白茶中的极品。
  而短小芽片和大白茶片叶制成的白茶,称为"贡茶"和"眉茶"。贡茶的品质优于眉茶。   白茶,素为茶中珍品,历史悠久,其清雅芳名的出现,迄今已有八百八十余年了。白茶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
    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浅焙亦有之,但品不及。
   白茶的生产是于清嘉庆初年(1769)采芽茶制成银针。1885年改采福鼎大白茶制成白毫银针。     关于白茶的历史究竟起于何时?茶学界有些不同的观点。
  有人认为白茶起于北宋,其主要依据是"白茶"最早出现在《大观茶论》、 中;也有认为是始于明代或清代的,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是从茶叶制作方法上来加以区别茶类的,因白茶的生产过程只经过"萎凋与干燥"两道工序。
    也有的学者认为,中国茶叶生产历史上最早的茶叶不是绿茶而是白茶。其理由是:中国先民最初发现茶叶的药用价值后,为了保存起来备用,必须把鲜嫩的茶芽叶晒干或焙干,这就是中国茶叶史上"白茶"的诞生。
   。

2006-07-03

666 0

    福建白茶和安吉白茶: 白茶是一种轻微发酵茶,选用白毫特多的芽叶,以不经揉炒的特异精细的方法加工而成。白茶的鲜叶要求“三白”,即嫩芽及两片嫩叶均有白毫显露。成茶满披茸毛,色白如银,故名白茶。
  白茶因茶树品种、采摘的标准不同,分为芽茶(如白毫银针)和叶茶(如贡眉)。  采用单芽为厚料加工而成的为芽茶,称之为银针;采用完整的一芽一二叶叶背具有浓密的白色茸毛加工而成的为叶芽,称之为白牡丹(大白茶品种树,以采自春茶第一轮嫩梢者品质为佳)。
   白茶为福建的特产,主要产区在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 白茶初制基本工艺是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  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 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或形态自如花朵,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清中显绿,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
   安吉白茶从1980年发现时的一个单株,迅速培育成为一个品种群,并有了二万多亩栽培面积,数千亩投产茶园,超亿元产值,“安吉白茶”一举成了我国名特优茶类中的佼佼者。  其品种推广速度之快、产品价位之高、市场品牌之响、总体效益之好都是我国茶树育种史上少有的。
  综其然,主要是在于它有特殊的白化现象、优异的自然品质和独有的茶韵,而这一切又是其他品种所不具备的。 一、品质特征及成因 用春梢一芽一二叶所制成的“安吉白茶”,具有翠绿间黄的色泽,清鲜持久的香气,鲜爽甘醇的滋味,鹅黄明亮的汤色,玉(肉)白脉绿的叶底。
    冲泡时似片片翡翠起舞,颗颗白玉卧底;饭后唇齿留香,甘醇生津,欲罢不能。这样的评价,恰如其分地道出了“安吉白茶”“表里昭澈,如玉之在璞,他无与伦也”的特征和底蕴。 现在的“安吉白茶”是用鲜嫩芽叶经摊放—杀青—理条—复炒—烘焙而制成的,从制茶工艺看并无独特之处,因此,品质的形成应该是取决于其自然品质,而这又似乎与以下两方面有关。
     首先,优越的自然要件。安吉白茶原生长在浙西北海拔800米的山区,属天目山系。境内群峦叠嶂,云遮雾霭,以竹木为主组成的林相常年葱绿,由花岗岩母岩风化成的土壤含有较多的钾、镁等微量元素;全年无霜期短,冬季低温时间长,绝对低温一般在-10℃以下,相对湿度大,直射的兰紫光较少。
    在这样的生态条件下发生的突变体形成了独有的遗传特性,如有规律的白化返绿现象和高氨低酚的代谢特征。据测定,春梢一芽二叶的氨基酸含量在6%左右,茶多酚在10%—14%,酚氨比只有1。
  6—2。3,这样的高氨低酚在我国众多品种中是极为罕见的。这是“安吉白茶”香高味鲜的生化基础。   据研究,安吉白茶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是较强的,如越冬芽在冬季不度过低温期,翌年春梢的白化现象就不显著,表明低温是诱发白化的重要条件。
  一些南部低海拔地区引种后反映,白化现象不明显,品质也逊于安吉本地,这可能是生态条件差异大,越冬期低温不足所致,因此引种安吉白茶首先要考虑到自然条件的相似性。   第二,特殊的生理机制。
  据研究,安吉白茶是一个具有阶段性白化现象的温度敏感型突变体,也即越冬芽在日平均温度在23℃以下时生长的新梢才有白化现象,超过这一阈值就不表现,并逐渐返绿,夏秋茶也均为绿色。我们做过这样的试验,将二年生茶苗先放在10℃的人工气候箱中预处理二星期,然后分成三组,分别放入15℃、19℃、23℃三种气候箱中。
    6天后观察,15℃和19℃组的长出的一芽一叶均为白色,23℃组的虽已长到一芽二叶,都是绿色;12天后,23℃的长到一芽三叶,仍是绿色,也即23℃的苗没有出现在白化现象,15℃和19℃的与田间苗一样,叶白脉绿。
  我们再将处理过的15℃的苗放入23℃中,发现4-7天后开始返绿,16天后完全复绿;将23℃没有白化过的苗放入15℃温度中,叶片并不表现出白化现象。  由此表明,安吉白茶是否白化,关键是第一轮芽生长时所处的温度范围,超过23℃就不会变白。
   在白化期间,由于叶绿体膜结构发育发生障碍,叶绿体退化解体,叶绿素合成受阻,质体膜上各种色素蛋白复合体的缺失,导致了芽叶变白;在生理上,由于RUBPcase—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大小亚基含量及酶活性下降,同时伴随着蛋白水解酶活性的升高,使可溶性蛋白质的大量水解,导致游离氨基酸含量上升,平均含量达到一般品种的一倍以上(在已系统鉴定过的我国600余份种质资源中仅有个别的超过6%),这一特殊的变化,是形成“安吉白茶”优异品质的基础。
     二、由安吉白茶引出的话题 ㈠ 白茶,我国自古有之,宋赵舍(1101-1119)《大观茶论》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了。虽非人力所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
  于是白茶遂为第一”。从其描述的环境、性状、数量来看,似乎指的就是安吉白茶(但也绝非是现在的安吉白茶母株,因茶树活不到八、九百年)。  白茶也非仅产安吉,因还有安溪白茶、歙县白茶、天台白茶、嵊州白茶等等,它们或因白化程度低,或是偶而为之,或是遗传性不稳定,都未能有规模地开发成商品。
  安吉白茶虽有稳定的白化返绿现象,但从植物学特征看,在形态分类上,仍属于山茶属茶种(Camellia sinensis)。   ㈡ 现在,茶区有一味追求“早”的现象,早品种,早发芽,早上市,卖高价几乎成了产区的共识。
  实际并非如此,如有些发芽特早的国家或省级品种,虽春茶捷足先登,但因香气低,滋味淡薄,未能赢得市场,滞销积压,只能充当花茶茶胚。安吉白茶是中生种,发芽比福云6号、黄叶早等迟,抢不到头口水,但因其品质优异,不愁没有市场,且高档“安吉白茶”卖介稳居在3000元/公斤以上。
    由此看来,在消费观念日益成熟的今天,优质才是茶叶生产的生命线。由此对今后的育种、引种工作也都有很大的启示。 安吉白茶在1998年被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品种。
  从种质资源角度看,它又是一个非常珍稀的资源,是品种创新或生物技术研究不可多得的材料。例如,其白化现象属于陷性遗传,种子苗为绿色(仅3%左右为白色),如能深入研究白化表现与控制制状的基因,如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检测与白化性状有关的DNA标记,并定位在染色体上,有可能育成四季皆白的新品种;利用电泳法,显示安吉白茶的特异谱带和功能性成分的关系,在茶树品质育种上具有作用;利用白茶氨基酸源库平衡变化的机理,研制出蛋白质水解剂,有可能提高一般品种的氨基酸含量。
    这些在生产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㈢ 安吉白茶的春梢在日平均温度超过23℃后就会返绿,为了延长白化期,多产多收高档“安吉白茶”,应尽量在高海拔山地或气温回升较慢的阴坡地种植。
   ㈣ 鉴于目前生产有机茶的关键技术尚不够成熟,尤病虫防治和营养施肥缺乏有效措施,往往会导致产品自然品质下降,产量降低,收入减少。  安吉白茶是个温度敏感型突变体,光合作用能力较弱,长势较差,如果作为有机茶园栽培,很可能因管理不到位,导致减产减值,因此,引种安吉白茶应以发展无公害茶园为主。
   ㈤ 建议:1、要象保护黄浦江源头生态环境一样保护好安吉白茶母株,不宜把“白茶祖”当作旅游景点开发;要采取“原生境保护方式”进行保护,尤春茶期间要落实专人看管,防止采叶攀枝,损伤生机。  2、“安吉白茶”品牌已享誉省内外,为避免业外人士与“安吉白片”混淆,应将“安吉白片”另行取名,以视正听。
   安吉白茶网: 。

2006-07-03

642 0

俺就是想告诉嫩,俺其实不知道!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生活
生活常识
美食/烹饪
起名
服装/首饰
美容/塑身
购物
购车养车
家电
礼节礼仪
家居装修
保健养生
交通出行
婚嫁
购房置业
育儿
生活常识
生活常识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