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的产区在哪里?
福建白茶和安吉白茶:
白茶是一种轻微发酵茶,选用白毫特多的芽叶,以不经揉炒的特异精细的方法加工而成。白茶的鲜叶要求“三白”,即嫩芽及两片嫩叶均有白毫显露。成茶满披茸毛,色白如银,故名白茶。白茶因茶树品种、采摘的标准不同,分为芽茶(如白毫银针)和叶茶(如贡眉)。 采用单芽为厚料加工而成的为芽茶,称之为银针;采用完整的一芽一二叶叶背具有浓密的白色茸毛加工而成的为叶芽,称之为白牡丹(大白茶品种树,以采自春茶第一轮嫩梢者品质为佳)。
白茶为福建的特产,主要产区在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
白茶初制基本工艺是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
白茶具有外形...全部
福建白茶和安吉白茶:
白茶是一种轻微发酵茶,选用白毫特多的芽叶,以不经揉炒的特异精细的方法加工而成。白茶的鲜叶要求“三白”,即嫩芽及两片嫩叶均有白毫显露。成茶满披茸毛,色白如银,故名白茶。白茶因茶树品种、采摘的标准不同,分为芽茶(如白毫银针)和叶茶(如贡眉)。
采用单芽为厚料加工而成的为芽茶,称之为银针;采用完整的一芽一二叶叶背具有浓密的白色茸毛加工而成的为叶芽,称之为白牡丹(大白茶品种树,以采自春茶第一轮嫩梢者品质为佳)。
白茶为福建的特产,主要产区在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
白茶初制基本工艺是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
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或形态自如花朵,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清中显绿,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
安吉白茶从1980年发现时的一个单株,迅速培育成为一个品种群,并有了二万多亩栽培面积,数千亩投产茶园,超亿元产值,“安吉白茶”一举成了我国名特优茶类中的佼佼者。
其品种推广速度之快、产品价位之高、市场品牌之响、总体效益之好都是我国茶树育种史上少有的。综其然,主要是在于它有特殊的白化现象、优异的自然品质和独有的茶韵,而这一切又是其他品种所不具备的。
一、品质特征及成因
用春梢一芽一二叶所制成的“安吉白茶”,具有翠绿间黄的色泽,清鲜持久的香气,鲜爽甘醇的滋味,鹅黄明亮的汤色,玉(肉)白脉绿的叶底。
冲泡时似片片翡翠起舞,颗颗白玉卧底;饭后唇齿留香,甘醇生津,欲罢不能。这样的评价,恰如其分地道出了“安吉白茶”“表里昭澈,如玉之在璞,他无与伦也”的特征和底蕴。
现在的“安吉白茶”是用鲜嫩芽叶经摊放—杀青—理条—复炒—烘焙而制成的,从制茶工艺看并无独特之处,因此,品质的形成应该是取决于其自然品质,而这又似乎与以下两方面有关。
首先,优越的自然要件。安吉白茶原生长在浙西北海拔800米的山区,属天目山系。境内群峦叠嶂,云遮雾霭,以竹木为主组成的林相常年葱绿,由花岗岩母岩风化成的土壤含有较多的钾、镁等微量元素;全年无霜期短,冬季低温时间长,绝对低温一般在-10℃以下,相对湿度大,直射的兰紫光较少。
在这样的生态条件下发生的突变体形成了独有的遗传特性,如有规律的白化返绿现象和高氨低酚的代谢特征。据测定,春梢一芽二叶的氨基酸含量在6%左右,茶多酚在10%—14%,酚氨比只有1。6—2。3,这样的高氨低酚在我国众多品种中是极为罕见的。
这是“安吉白茶”香高味鲜的生化基础。
据研究,安吉白茶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是较强的,如越冬芽在冬季不度过低温期,翌年春梢的白化现象就不显著,表明低温是诱发白化的重要条件。一些南部低海拔地区引种后反映,白化现象不明显,品质也逊于安吉本地,这可能是生态条件差异大,越冬期低温不足所致,因此引种安吉白茶首先要考虑到自然条件的相似性。
第二,特殊的生理机制。据研究,安吉白茶是一个具有阶段性白化现象的温度敏感型突变体,也即越冬芽在日平均温度在23℃以下时生长的新梢才有白化现象,超过这一阈值就不表现,并逐渐返绿,夏秋茶也均为绿色。
我们做过这样的试验,将二年生茶苗先放在10℃的人工气候箱中预处理二星期,然后分成三组,分别放入15℃、19℃、23℃三种气候箱中。6天后观察,15℃和19℃组的长出的一芽一叶均为白色,23℃组的虽已长到一芽二叶,都是绿色;12天后,23℃的长到一芽三叶,仍是绿色,也即23℃的苗没有出现在白化现象,15℃和19℃的与田间苗一样,叶白脉绿。
我们再将处理过的15℃的苗放入23℃中,发现4-7天后开始返绿,16天后完全复绿;将23℃没有白化过的苗放入15℃温度中,叶片并不表现出白化现象。由此表明,安吉白茶是否白化,关键是第一轮芽生长时所处的温度范围,超过23℃就不会变白。
在白化期间,由于叶绿体膜结构发育发生障碍,叶绿体退化解体,叶绿素合成受阻,质体膜上各种色素蛋白复合体的缺失,导致了芽叶变白;在生理上,由于RUBPcase—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大小亚基含量及酶活性下降,同时伴随着蛋白水解酶活性的升高,使可溶性蛋白质的大量水解,导致游离氨基酸含量上升,平均含量达到一般品种的一倍以上(在已系统鉴定过的我国600余份种质资源中仅有个别的超过6%),这一特殊的变化,是形成“安吉白茶”优异品质的基础。
二、由安吉白茶引出的话题
㈠ 白茶,我国自古有之,宋赵舍(1101-1119)《大观茶论》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了。虽非人力所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
于是白茶遂为第一”。从其描述的环境、性状、数量来看,似乎指的就是安吉白茶(但也绝非是现在的安吉白茶母株,因茶树活不到八、九百年)。白茶也非仅产安吉,因还有安溪白茶、歙县白茶、天台白茶、嵊州白茶等等,它们或因白化程度低,或是偶而为之,或是遗传性不稳定,都未能有规模地开发成商品。
安吉白茶虽有稳定的白化返绿现象,但从植物学特征看,在形态分类上,仍属于山茶属茶种(Camellia sinensis)。
㈡ 现在,茶区有一味追求“早”的现象,早品种,早发芽,早上市,卖高价几乎成了产区的共识。
实际并非如此,如有些发芽特早的国家或省级品种,虽春茶捷足先登,但因香气低,滋味淡薄,未能赢得市场,滞销积压,只能充当花茶茶胚。安吉白茶是中生种,发芽比福云6号、黄叶早等迟,抢不到头口水,但因其品质优异,不愁没有市场,且高档“安吉白茶”卖介稳居在3000元/公斤以上。
由此看来,在消费观念日益成熟的今天,优质才是茶叶生产的生命线。由此对今后的育种、引种工作也都有很大的启示。
安吉白茶在1998年被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品种。从种质资源角度看,它又是一个非常珍稀的资源,是品种创新或生物技术研究不可多得的材料。
例如,其白化现象属于陷性遗传,种子苗为绿色(仅3%左右为白色),如能深入研究白化表现与控制制状的基因,如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检测与白化性状有关的DNA标记,并定位在染色体上,有可能育成四季皆白的新品种;利用电泳法,显示安吉白茶的特异谱带和功能性成分的关系,在茶树品质育种上具有作用;利用白茶氨基酸源库平衡变化的机理,研制出蛋白质水解剂,有可能提高一般品种的氨基酸含量。
这些在生产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㈢ 安吉白茶的春梢在日平均温度超过23℃后就会返绿,为了延长白化期,多产多收高档“安吉白茶”,应尽量在高海拔山地或气温回升较慢的阴坡地种植。
㈣ 鉴于目前生产有机茶的关键技术尚不够成熟,尤病虫防治和营养施肥缺乏有效措施,往往会导致产品自然品质下降,产量降低,收入减少。
安吉白茶是个温度敏感型突变体,光合作用能力较弱,长势较差,如果作为有机茶园栽培,很可能因管理不到位,导致减产减值,因此,引种安吉白茶应以发展无公害茶园为主。
㈤ 建议:1、要象保护黄浦江源头生态环境一样保护好安吉白茶母株,不宜把“白茶祖”当作旅游景点开发;要采取“原生境保护方式”进行保护,尤春茶期间要落实专人看管,防止采叶攀枝,损伤生机。
2、“安吉白茶”品牌已享誉省内外,为避免业外人士与“安吉白片”混淆,应将“安吉白片”另行取名,以视正听。
安吉白茶网: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