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文学

读苏轼《定风波》,完成两个小题。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借狼狈...

  读苏轼《定风波》,完成两个小题。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借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③-----------------,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在横线处默写出原词句:③----------------------------         (2)人们说此词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句充满了艺术的张力,并体现了词人苏轼最具魅力的人格光辉。你是怎样理解这一说法的?请结合苏轼的身世,说说你的理解。
   答:------------------------------------------------------------------------------------------------------------------------------------------------------------------------------------------------------------------------------------------。

全部回答

2018-12-26

0 0
(1)③_回首向来萧瑟处__ (2)答: “烟雨”已经不是自然界的这场短暂的变故,而是人生旅途中的大风雨(1分)。从这个意义上说,此句拓宽了全词的境界,充满艺术的张力(1分)。苏轼一生坎坷,屡经政治风雨的洗礼,(1分)但是这恰恰磨练了他的顽强意志,面对风雨,不惊恐,不逃避,不哀伤,泰然处之,潇洒从容,(1分)这就是苏轼最具魅力的人格光辉(1分)。 解析: 略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文学
民俗传统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文学
文学
小说
散文
诗歌
戏剧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