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高学历高收入导致了剩女的出现?
认清几个问题很重要: 1、有学历不等于有知识。 2、精神交流跟学历关系甚微,除非你想找个工作伙伴。 3、80后自以为是的态度太严重了,我也是80后。 4、寻找爱情要用心,不是用脑子里面的天平。
剩女为何越来越多?
----当生活遇上经济
剩女者单身大龄女是也。简单地分25--27岁为初级剩女,俗称“剩斗士”(圣斗士); 31--35岁为高级剩女,俗称“斗战剩佛”(斗战胜佛); 35岁往上为特级剩女,俗称“齐天大剩”(齐天大圣); 45岁以上为超级剩女,俗称“剩着为王”(胜者为王)。
据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北京“剩女”已突破了50万,而这仅仅是保守数据。《海峡时报》一篇文章称北京剩女数量已达80万,创世界之最。剩女的基本特点是其往往为“三高”人群:高学历、高收入、高年龄。
我们不竟好奇越来越多剩女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原因呢?
在古代
传统的男耕女织的农业社会里,或者近代公有制为主体农业社会里,现代工业极不发达,农业为主的生产活动专业化分工水平较低,家庭与家庭之间交换商品的种类与数量较少,市场经济很不发达。
男耕女织所需要的人力资本一般是体力与手工,专业化知识不太重要。在市场交易范围与内容单薄的情况下,一个男人或者女人想仅仅依靠自己个人的努力生产产品到市场上交换,所得收入是有限的,一旦有个病灾啥的,生存往往会成为难题。
既然在农业社会里依靠体力与手工的单个男人或者女人在市场上收入有限,而家庭内部的男女又可以细化诸如男耕女织,“你担水来我浇园”的之类的专业化分工合作,强化男女双方各自的比较优势,提高生产效率,于是男女组成家庭往往能带来“家庭红利”,传统农业社会里的剩女就比较少。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工业化程度提高,私有产权与私营企业普及,市场经济发展,个人积累的知识与技术在市场里越来越值钱,著名口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便是明证。男女各方无论在企业工作还是直接面对市场做生意,随着经济发展,专业化积累的能力与知识报酬越来越高,应对病灾的能力提高。
相对企业与市场越来越细化的专业化分工与效率提高,家庭内部的分工合作优势相对减弱,男女在经济方面越来越独立,男女双方组织家庭带来的“红利”相对减少,于是,剩男剩女便越来越多。
随着市场化与专业化相互促进与发展,投资于生产性人力资本的收益越来越高,投资于感情的收益相对减少,这个角度看,高学历、高技能、高收入的女孩成为高龄剩女的可能性就增加了。 这样看,剩女们往往是“三高人群”便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这个角度看,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女孩成为剩女的可能性增加,从事第一产业的女孩成为剩女的可能性相对较小。有人说农村的女孩剩女少,按照我们的推测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村的女孩剩女少更加合理些,在经济相对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剩女应该相对较少。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工业化程度提高,女生在企业与市场的收入增加,家庭组织优势与效率优势相对缩小,剩女就会增加,同时,投资知识与技能的收入增加,投资感情的收入相对减少增加了剩女增加的可能性。
。
[展开]
我觉得楼主分析的非常精确。
不是绝对的,但是是原因之一。
根据你的费用,去日本吧泡温泉和滑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