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束发”究竟是多大年龄?
在一些介绍古代文化常识的文章中,说到古代对年龄的称谓时,常将“束发”解释为十五岁。这种说法很不准确,严格说是错误的。
《大戴礼•保傅》:“束发而就学。”注:“束发谓成童。”又《礼记•内则》:“成童舞象。 ”注:“成童,十五以上。”《礼记•内则》有云:“成童舞象,学射、御。”孔颖达疏云:“成童谓十五以上,舞象谓武舞也,郑玄注:“成童,十五以上。”〈(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汉代崔宴在《四民月令》中说:“农事未起,命成童以上入太学,学五经;命幼童入小学,学篇章。”可见成童的任务是学习五经(诗、书、...全部
在一些介绍古代文化常识的文章中,说到古代对年龄的称谓时,常将“束发”解释为十五岁。这种说法很不准确,严格说是错误的。
《大戴礼•保傅》:“束发而就学。”注:“束发谓成童。”又《礼记•内则》:“成童舞象。
”注:“成童,十五以上。”《礼记•内则》有云:“成童舞象,学射、御。”孔颖达疏云:“成童谓十五以上,舞象谓武舞也,郑玄注:“成童,十五以上。”〈(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汉代崔宴在《四民月令》中说:“农事未起,命成童以上入太学,学五经;命幼童入小学,学篇章。”可见成童的任务是学习五经(诗、书、礼、易、春秋),”篇章是指《苍颉篇》之类的识字课本。
因《苍颉篇》“断六十字以为一章,凡五十五章。”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就是指这时可以学习经书的意思,而不是单单识字。
古代男子20岁加冠,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或其他长辈、宾客给取一个表字,表示成人,可以有婚姻之事。
由此可知:古代男子在十五至二十岁之间称之为“束发”(成童)。这是一个约数,指一个年龄阶段,一般并不特指某一年龄。
古代男孩将头发由两髻(总角)束成一髻叫做“束发”,束发表示已到少年期,可以学习儒家经典了。但也有例外,《后汉书•李固传》中有“固弟子汝南郭亮,年始成童,游学洛阳”一句,李贤注:“成童,年十五也”,在这里特指十五岁。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