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孩子为什么喜欢争第一?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自我评价,这种评价的依据就是竞争,并为结果沾沾自喜或沮丧。竞争中的“常胜将军”会积累自信。在这种情况下,父母需要给予一定的鼓励,或者予以疏导——虽然你跑步很慢,但是你积木搭得又快又好。 多和同龄人“较量”,学会认识自己。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的比较,只能以父母为坐标测量自己。只有在和小伙伴在一起玩耍的时候,孩子才开始对自己形成一个比较现实的认识,这时候,每个小朋友都成为一面镜子,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 至于成败输家到底意味着什么,孩子需要慢慢地消化。孩子理解的竞争大都和能力有关,属于一锤子定输赢的“竞争”,时间和学习对...全部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自我评价,这种评价的依据就是竞争,并为结果沾沾自喜或沮丧。竞争中的“常胜将军”会积累自信。在这种情况下,父母需要给予一定的鼓励,或者予以疏导——虽然你跑步很慢,但是你积木搭得又快又好。
多和同龄人“较量”,学会认识自己。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的比较,只能以父母为坐标测量自己。只有在和小伙伴在一起玩耍的时候,孩子才开始对自己形成一个比较现实的认识,这时候,每个小朋友都成为一面镜子,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
至于成败输家到底意味着什么,孩子需要慢慢地消化。孩子理解的竞争大都和能力有关,属于一锤子定输赢的“竞争”,时间和学习对于竞争的影响,孩子们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理解。
父母怎么做才是保护孩子健康的“竞争意识”?不要插手孩子的游戏和竞争。
当然有些界限要事先确定下来:比如不要让竞争对孩子的身体造成危险,或者不能共同排斥一个弱小的孩子等等,这些需要成年人的适当指导。大人也应当注意孩子的团结,孩子不能单枪匹马地逞能,而是要有与小朋友们一起玩的能力。
不要无意中带给孩子压力。孩子的竞争和大人的不一样,大人的标准大多是可量化的——更好或更坏,而且常常由他人来决定竞争结果。而孩子之间的竞争是游戏式的,内容、规则和评判结果常常有他们自己决定。重要的是让小家伙们在游戏中竞争,以游戏的态度竞争,所以做父母的要避免这样一些“鼓励”孩子的话:“给他们点颜色看看”,“加油,你比他们强多了”……这样使游戏变成了功利的比较,而且无形中给孩子带来了压力。
不要用奖励把孩子卷入疲惫的竞争。小小的竞争也可以成为家庭生活的点缀,甚至成为父母们屡试不爽的家教手段:“如果你能比把爸爸穿衣服穿得快,就可以得到一个‘加长版’的睡前故事”“不许磨磨蹭蹭了,谁最快把鞋穿上。
就可以得到一块巧克力。”……由于竞争是这个年纪孩子的天性,如果父母把比赛当伎俩使用,孩子会乖乖上钩。但是,如果家庭中类似的竞争过于频繁,甚至每天都以成败论犒赏,孩子就会有过大的压力,还会产生一种让人伤心的错觉;爸爸妈妈的爱与我的成绩、能力有关。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