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26
为什么我国用100毫米舰炮,外国用大口
随着火药的发明和在军事上的广泛运用,人类的战争模式由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枪支和火炮成为战争的常用武器,特别是火炮以其威力大、射程远而深受青睐,享有“战争之神”的美誉。现在,由于军事科技的日新月异,新式兵器层出不穷,导弹的出现曾经给古老舰炮带来极大的冲击,射程更远、精度更高、威力更大的导弹一度被视为舰炮的终结者,英国甚至建造没有火炮的纯导弹军舰。 但是,直到现在,导弹并没有代替舰炮,因为舰炮有着价格低廉、性能可靠、火力连续性强等优点,这是导弹所达不到的。当前,世界各国对舰炮的发展又重新加以重视,可以说舰炮的发展又迎来一个春天。
中国是火药的创造者,火炮对中国来说既感到骄傲也让人伤...全部
随着火药的发明和在军事上的广泛运用,人类的战争模式由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枪支和火炮成为战争的常用武器,特别是火炮以其威力大、射程远而深受青睐,享有“战争之神”的美誉。现在,由于军事科技的日新月异,新式兵器层出不穷,导弹的出现曾经给古老舰炮带来极大的冲击,射程更远、精度更高、威力更大的导弹一度被视为舰炮的终结者,英国甚至建造没有火炮的纯导弹军舰。
但是,直到现在,导弹并没有代替舰炮,因为舰炮有着价格低廉、性能可靠、火力连续性强等优点,这是导弹所达不到的。当前,世界各国对舰炮的发展又重新加以重视,可以说舰炮的发展又迎来一个春天。
中国是火药的创造者,火炮对中国来说既感到骄傲也让人伤心。
骄傲的是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火炮生产者;伤心的是侵略者的火炮给中国带来无穷无尽的痛苦。舰炮在中国也有悠久的历史,它的经历虽充满艰难困苦,但最终铸就了今日的辉煌。
61式25毫米双管舰炮是一种小口径半自动舰炮,用于对空、对海和对岸上目标射击。
1959年,根据当时海军装备的需要,中国一机部接受了仿制苏联双联装25毫米舰炮的任务。1960年初,首先进行自动机和液压传动的试制。在试制中遇到不少的困难,机体滑行槽、铲齿、滚珠轨道和膛线的加工,特别是液压传动部分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要求很高,这对当时中国薄弱的工业基础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但在中国工人的努力下,这些问题均得到较好的解决。1962年,工厂生产9门样炮进入靶场进行实弹射击实验。10月和12月发生两次炸膛。为此,1962年12月,工厂成立事故检查组对事故进行全面分析。
1964年,经过国家靶场和海上实验证明,存在的问题已得到解决,工厂决定小批量生产。1964年,该炮被中国海军命名为1961式25毫米双管舰炮,随之大量装备的中国舰艇“黄埔”级 、“上海”级 、“海南”级 、“湖州”级、“河谷”级 、“黄蜂”级、“6610”级、 “榆林”级等。
61式25炮的主要数据:初速890米/秒,射速800-900发/分,有效射程2778米,有效斜距2800米。
61式25毫米双管舰炮刚刚定型后不到一年,就赶上1965年著名的“八六”海战。这次海战结果是年轻的人民海军取胜。
61式25毫米双管舰炮的威力也得到考验,但是实战也暴露该炮在高射角下故障多,对海、空火力不够集中等。
总的来说,61式25毫米双管舰炮是一种性能相当优秀的半自动火炮,实战能力强。
但是其自动化程度低,防护能力差,无三防能力,现在已嫌落后。
61式37毫米双管舰炮于1958年开始研制,是一种全自动火炮,曾是中国海军装备数量最多的一种舰载防空火炮。为了自行研制舰炮武器系统,海军军械部于1958年组建37毫米舰炮研制组。
该炮采用ZPJ—4型机电式指挥仪;谷灯(342)炮瞄雷达。在舰炮、指挥仪、雷达等各个子系统分别定型后,又经过整炮的陆上和海上试验才定型生产。
61式37毫米双管舰炮初速1000/秒,射速180发/分,主要5000千克,主要装备“江湖”Ⅰ、Ⅱ、Ⅲ型护卫舰是中国自行研制成功的小口径舰炮系统,该炮采用当时中国国内最先进的电子设备,技术先进。
后来试验证明其性能良好,满足设计要求,曾占据中国海军舰艇副炮的主要地位,也曾是中国海军多数护卫舰的贴身卫士。
图2:61式双37MM舰炮
target=_blank>
该炮是第一代37毫米双管舰炮的改进型,采用全封闭结构,是中国新一代舰艇的标准火炮。
该炮仿制意大利奥托·梅莱拉公司40毫米炮,采用苏联的炮管。1978年开始预先研究工作。1983年进行射击试验,1985年完成定型炮试制任务。试验中曾出现200米立靶密集高低公算偏差超差等两个技术问题。
在采取多种措施后,经射击试验表明两个问题已经得到解决。1987年设计定型,作为副炮装备新型导弹驱逐舰。该炮采用谷灯(342)炮瞄雷达或EFR-1(340)炮瞄雷达,初速1000米/秒,射速180发/分,有效射程4。
6海里,最大射高7200米全重5000千克,装备“红星”级、“红箭”级、“江卫”级、“旅大”Ⅲ型、“旅沪”级等舰艇。
target=_blank>
76A式37毫米双管舰炮体积小、精度高,是中国军专事家“双重命中”理论的执行者,可见中国军方对其性能的信赖。
但有情况表明它将不是中国最新军舰的装备选择。
1970年开始研制,1979年通过国家定型试验,1984年定型,命名为79式双联100毫米舰炮。该炮是一种全封闭结构的高平两用自动舰炮,配有高低和方位瞄准随动系统和引信测合装置,既可由雷达和计算机组成的火控系统进行瞄准射击,也可以遥控自动射击。
79式双联100毫米舰炮虽然采用自动装弹,但留有手动瞄准和装弹备份设备,这样可保证舰炮的作战效能,不至于因舰上电子设备受损而丧失战斗力。火炮初速916米/秒射速225发/分最大射程22500米最大射高15000米全重34000公斤 装备“江东”级、“江湖”Ⅰ型、“江湖”ⅠG型、“江湖”Ⅱ型、“江卫”级等舰艇。
总的来看,79式双联100毫米舰炮的性能和当时西方同口径火炮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却不失为一种可靠实用的优良武器。它的定型结束了中国护卫舰长期缺乏理想主炮的局面。该炮不但采用火控雷达实施目标跟踪,而且还装备有较为先进的光电装置,可进行全自动瞄准。
对空射击时,该炮可发射装有先进引信的预制破片特种弹药,以实行大面积的打击。
target=_blank>
新型100毫米双管舰炮是中国新研制的舰载主炮,首次露面于旅沪级“哈尔滨”号舰,随后又装备113和167两舰及“江卫”Ⅱ型。
该炮的详细情况目前外界并不了解,只是认为它将是中国新一代大型舰只的标准装备。从外形上来看,新型100毫米双管舰炮炮塔光滑整洁,具有一定的隐身能力,采用347G炮瞄/导弹制导雷达。从该炮可以看出中国在研制大口径舰炮方面已经靠近西方,摆脱苏联舰炮外形庞大粗壮的弊病,同时也体现中国火炮全自动化电子设备技术具有相当的水平,能保证该炮的射击精度和可靠性。
target=_blank>
作为战舰的主要压制火力,单从公开的数据上看,新型100毫米双管舰炮与79式100毫米双管舰炮似乎没有太大的区别,射程为12海里,射速为12发/分。
不过由于新炮采用自动化技术,因此其实际使用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在压制陆地有生力量时,新炮比以往的100毫米炮更有效,但和以前装备在“旅大”级上的130毫米舰炮相比却稍差。当然,考虑到军舰如果用于巡逻时遇到的战斗多半是低烈度对抗,特别是对敌方的小型导弹快艇或轻型军舰,这样的一座高射速火炮还是非常经济、实用和有效的。
76式130毫米双管舰炮是中国第一代导弹驱逐舰配套的火炮武器系统,是在66式130毫米双管岸炮基础上研制的。1966年开始研制,1968年开始进行舰炮及其随动系统的设计,由第一重型机器厂负责生产。
舰炮系统最初采用数字式指挥仪,随后,改进的炮指——IA型指挥仪采用了多微机分布式控制系统,使其主要参数都以表页显示,并配以720所设计的343炮瞄雷达。1975年和1980年,76式130毫米双管舰炮的陆上实验和海上定型试验基本完成,1987年11月经国家批准定型,命名为76式双130毫米舰炮系统。
后来又进行部分改进,性能有较大提高。
(76式130毫米双管舰炮)
target=_blank>
从总体上看,76式双130毫米舰炮系统是一种相当可靠且威力大的火力系统。
该炮的威力十分惊人,6枚130毫米炮弹基本上可使一艘3000吨级的舰艇失去战斗力。同时,该炮实现微机化控制,有较好的自动化能力和精度,在电子系统失效后还可以应用人工射击。但是从外形上看,该炮有明显的苏式痕迹,炮塔体积庞大,隐形性能差,防护能力弱。
AK-630M是俄罗斯的一种著名小型舰炮,被大量装备在大中型水面舰艇上,用于近程防御、攻击小型水面目标和漂雷。我国随“现代”级一同引进。
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海上、空中威胁,苏联海军决定生产一种新型近程防御舰炮,1963年开始了AK-630M型30毫米火炮的设计。
它的炮管组在射击时通过利用火药气体的能量不停地逆时针(从后挡板的方向看)旋转,火药气体被依次从每个炮管中导入气体导管,并将往复运动传递给燃气发动机的活塞,再通过后挡板的曲柄连杆机构将这种往复运动转换成炮管组的旋转运动。
该炮的30毫米炮弹性能也十分优良,它集优良的弹道性能与足够的装药量于一身。例如,当炮弹质量为390克左右时,装药量约为51克。用这种炮弹攻击反舰导弹、飞机、直升机、小尺寸海上目标、漂雷以及有生力量和岸上火力点时都有很高的效能。
此外,该炮的射击控制系统MP-123中有电视跟踪器,该电视跟踪器能观测到千米以内的205型快艇类水上目标和7千米以内的米格-19飞机类空中目标。当雷达损坏时,火炮装置还具有备用的操纵战位,通过带有环形瞄准具的瞄准柱来工作。
该炮初速900米/秒,射速5000发/分,射程5000米,全重:1000千克,是一门堪称一绝的近程防御系统,全炮具有射速高、可靠性好、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从它的射速、口径、火力和威力来看,其作战效能无疑高于美国的“密集阵”及其它西方的近程防御系统,被认为是当今世界最有效的舰载防御系统之一。
target=_blank>
AK-130型舰炮是苏联(俄罗斯)在20世纪80年代研制的主力舰炮,我国随”现代”级一同引进。这是1门130毫米口径的双管全自动舰炮,能够执行反舰、防空、对岸火力支援等多种任务。
这型舰炮配备了炮瞄雷达、红外和光学火控系统,即使在强烈干扰或舰队、电子系统战损的情况下,还可用炮塔右上方的光电瞄准装置进行半自动自主控制,以保持战斗力,具有极高的射击精度和很高的可靠性、生命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射速高达每分钟70发,在对岸打击时可以提供持续的猛烈火力支持,相比之下,同口径的地面火炮持续射速不过每分钟2-3发。在执行对岸火力支援任务时,1门这样的舰炮便可抵得上1个炮兵营的地面火炮。
target=_blank>
该炮初速875米/秒,射速45—35发/分,最大射程30000米,最大射高20000米,全重90000千克,是当今世界舰炮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威猛异常,其威力称得上是“武林至尊”。
当然,作为苏式武器,AK-130型130毫米舰炮也具有苏联武器共有的弱点:体积庞大,隐形效果差;采用钢铁铸成的炮底使其重量极大,因此只能装备在大型军舰上。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