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澹泊敬诚殿与土尔扈特东归的历史故事是什么?

澹泊敬诚殿与土尔扈特东归的历史故事是什么?

全部回答

2016-07-21

70 0
     澹泊敬诚殿因上演过清代历史上最感人的一幕——乾隆接见万里东 归的土尔扈特部的杰出领袖渥巴锡而闻名中外。 土尔扈特部蒙古族是16世纪居住在我国西北边疆地区的一支少数 民族部落。
  17世纪初,由于和准噶尔部不和,便西迁至沙俄尚未控制 的荒凉的伏尔加河草原。  在那里,他们虽然远离祖国,但始终保持着 与祖国的联系。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皇帝曾派侍读图理琢等, 跋山涉水去伏尔加河探望土尔扈特部,土尔扈特部首领阿玉奇十分感 激,表示念念不忘祖国。
  雍正九年(1731年),他们曾派使者回祖国, 请求去西藏拜见达赖喇嘛。   乾隆二十一年( 1756年),阿玉奇的儿子 又派使者假道俄国,冲破重重艰难险阻来承德朝见乾隆,呈献了贡品、 方物、弓束箭袋等物。
  乾隆赐宴于热河行宫万树园,并派遣官员护送 来使去西藏。后来,沙俄势力扩展到伏尔加河,对土尔扈特部倍加欺辱,不仅掠 夺土尔扈特部的财物,还强迫他们当兵,更令人无法忍受的是沙俄还强 迫他们放弃自己的宗教信仰,改信他们的东正教,土尔扈特面临着灭族 之灾。
    在生死存亡之际,年轻勇敢的头领渥巴锡决定带领族人东归。 1771年1月5日,年仅26岁的渥巴锡毅然率领33 000户,16 900 人,启程回国。但东归的道路非常艰难,不仅有沙俄的围追堵截,还有 哥萨克的犯难,当时就有9 000人壮烈牺牲,他们当中无一人投降。
    疾 病、饥饿也在折磨着他们,人数日渐减少。面对艰难困苦,有的人丧失 了返回祖国的信心。看到这种情况,渥巴锡他们立即召开会议,再次发 出了 “俄国是奴隶的国土,中国是希望的乐土。
  因此,让我们前进,向 东!再向东! ”的豪迈誓言。 最后,土尔扈特部终于突破重重险难,打 败了俄国人的追击,返回到离开140多年的祖国。  当他们到达新疆伊犁 时,已经有一半人在中途丧生,活着的人“御寒无具”,“衣服破烂,靴 鞋倶无,其幼孩有无一丝寸缕者”(《清高宗实录》)。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历史话题
历史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