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文学

如何看待文学接受过程中的“共鸣”与“延留”现象

全部回答

2018-11-29

1 0
文学作品在造成读者的共鸣、净化和领悟之后,继续留存于脑际并使其不断回味,体现为读者对作品的含英咀华及一时思想情感的变化

2018-11-29

1 0
    共鸣,原是物理学方面的一个术语,指在不同物体之间,由声波作用引起的共振现象。在文学理论中,则通常是指文学接受过程中出现这样的两种情况:一是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深深打动,从而形成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应状态;二是指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身份的读者,在阅读同一作品时,产生大致相同或相近的情绪激动和审美感受现象。
    比如第一种现象,高尔基在阅读福楼拜的短篇小说《一颗纯朴的心》时,整个身心都被迷住了,周围的世界全被小说中的厨娘遮掩了。福楼拜在小说中细致刻画了乡间女性的纯朴形象,描绘了她平凡而又惨淡的一生,表现了作家对下层劳动者的深切同情。
  同样有着丰富的下层劳动者生活体验的高尔基,显然为作品中的人物深深打动,从而产生了感同身受的共鸣。  第二种共鸣现象更容易理解。唐诗宋词,《窦娥冤》、《红楼梦》、莎士比亚的戏剧、托尔斯泰的小说等中外名著,全世界的无数男男女女都喜欢。
  这种原因是: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身份的读者之间,也往往存在着许多相通的政治、道德、审美情感与观念区域。(我在课堂上也是这样讲给大学生听的) 所谓延留,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之后的一种心理延续和留存状况,是指文学作品在造成读者的共鸣、净化和领悟之后,继续留存于脑际并使其不断回味的状况。
    延留不仅体现为读者对作品的含英咀华及一时思想情感的变化,还体现在对读者审美趣味、精神气质以及人格规范潜移默化的久远影响。延留,是文学作品产生直接社会效应的重要方式之一。
  延留时间的长短以及延留效果的性质,也是我们判定一部作品价值高低的重要尺度。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文学
地理
器乐/声乐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民俗传统
舞蹈
文学
文学
诗歌
小说
散文
戏剧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