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中元节放河灯有何寓意?

中元节放河灯有何寓意?

全部回答

2018-03-12

0 0
    放河灯(也常写为放“荷灯”),是华夏民族传统的习俗,用以对逝去亲人的悼念,对活着的人们祝福。放河灯流行于汉、蒙古、达斡尔、彝、白、纳西、苗、侗、布依、壮、土家族等地区。
  民间七月十五日祭奠去世的人,最隆重的纪念活动要数放河灯了。人们习惯用木板加五色纸,制作成各色彩灯,中间点蜡烛。  有的人家还要在灯上写明亡人的名讳。商行等则习惯做一 只五彩水底纸船,称为大法船。
  传说可将一切亡灵超度到理想的彼岸世界。船上要做一人持禅杖,象征目莲,也有的做成观世音菩萨。人夜,将纸船与纸灯置放河中,让其顺水漂流。人们依据灯的漂浮状况来判断亡魂是否得救。如果灯在水中打旋,便被认为让鬼魂拖住了。
    如果灯 在水中沉没,则被认为亡魂得到拯救,已经转生投胎了。如果灯漂得很远或靠岸,则被认为亡 魂已经到达彼岸世界,位列天国仙班了。总之,一切都是美好的祝愿。放河灯活动,要数晋西北的河曲放河灯最为壮观了。
  晋西北的河曲县城,紧临黄河,河道开阔,水流平缓。每年到了农历七月十五日夜晚,全城百姓扶老携幼齐聚黄河岸边的戏台前广 场,竞观河灯,场面十分热闹。  各色彩灯顺水漂移,小孩子紧盯着自家的河灯看它能漂多远。
   老人们嘴里念念叨叨,不断地祈祷。如今的放河灯民俗,已经成为人们娱乐的活动项目了。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民俗传统
民俗传统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