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商业/理财

精算赔付率与修正精算赔付率是什么?

精算赔付率与修正精算赔付率是什么?

全部回答

2018-12-31

0 0
    精算赔付率:是对赔付率进行精算。赔付率是指一定会计期间赔款支出与保费收入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为:赔付率=(赔款支出÷保费收入)×100%。   但在实践中,由这一公式计算出的赔付率严重失真,不能如实地反映该期间发生的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程度,也不能为今后风险控制提供准确信息。
     一、现行计算公式分析   从理论上讲,赔付率=(赔款支出÷保费收入)×100%,但是这里的赔款支出在实际的会计核算上,仅是指事故已经发生且赔款已经支付的那部分;而对事故已经发生,赔付责任业已开始,只不过因为某种原因尚未结案或未实际支付款项的部分则未计算在内。
    除非在一种极理想的状态下,即事故一旦发生而赔款立即支付时,赔款支出才包含了已发生的全部赔付责任。但事实上这一理想状态是不可能存在的。那么现在已经明确,即无论考察哪一会计期间的赔付率,赔款支出都应加上当期未决赔款。
  为简便起见,姑且将赔款支出与未决赔款之和统称为责任赔款。     同时,某一特定会计期间的赔款支出即使是责任赔款,它与保费收入也是不对应的。例如:假如1999年1-6月发生的责任赔款全部是在1998年7-12月期间承保的业务,这时计算的赔付率为:(1999年1-6月责任赔款)÷(1999年1-6月保费收入)×100%。
    显然此处的赔款与保费收入是错位的,逻辑上应该是(1999年1-6月责任赔款)÷(1998年7-12月保费收入)×100%。但按照这种逻辑来考察赔付情况,也还是误入了歧途。
  因为1998年7-12月承保的业务在当年已经发生了一些事故,并作了赔付,在核算上已计入1998年。  显然假设中的1999年1-6月发生的责任赔款也不是完全对应1998年7-12月保费收入。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赔款支出除以保费收入在实际运用中之所以失真,根本问题即在于违反了权责发生制原则。   二、新公式的建立   按照考察目的的不同,赔付率的计算可以有不同的公式。
       如果我们需要对历史进行统计分析,那么我们将现行公式中的赔款支出修正为责任赔款,即:   赔付率=(责任赔款÷保费收入)×100% (公式1)   以此即可以计算出过去经营年度内的赔付率。
  但在确定责任赔款时,则要借助现代电脑功能。随着电脑在保险系统承保、理赔和核算过程中普遍而深入的应用,这一计算公式则更具可操作性。  例如:1997年承保的业务,一般情况下到1998年底其责任全部完结。
  利用电脑将1997年承保的业务而在1997年和1998年两年发生的责任赔款检索出来,然后将相关数据套入公式即可计算出1997年承保的业务所对应的赔付率。   如果我们需要计算当期赔付率,那么在建立公式前则必须解决责任赔款与保费收入错位的问题。
    从广义的角度讲,保费收入其实就责任准备金,只不过要把它分划到当期和以后各期而已,比如:1998年度的保费收入按现行的核算办法,到年终决算时则要从保费收入中提取50%作为责任准备金,留待1999年以应付赔付责任。
  因为1998年承保的业务概算有一半的责任到1999年底才完结,故提取50%的准备金是理所当然的。  同理,我们将责任准备金进一步细划,1999年1月的保费收入按其责任期间1年来划分的话,那么它要分割为12份,到1999年12月责任到期。
  以此类推,1999年2月承保的业务则到2000年1月到期等等。   按照上述观点,那么在计算某一特定会计期间的赔付率时,就不宜再直接使用保费收入,而应将之调整为与当期责任赔款对应的广义准备金。
    广义准备金包含以前为本期提取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加上本期保费收入,减去从本期保费收入中为以后责任期提取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为简便起见,姑且称之为责任保费。现在则可以建立公式:   赔付率=(责任赔款÷责任保费)×100%   以1998年12月赔付率进行验证:   A   1998年赔付率=——   B   注:A表示1998年全部赔款支出+(1998年12月末未决赔款-1998年初未决赔款)   B表示1997年保费收入×50%+1998年保费收入×50%   这里是按年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不免显得过于平均或粗糙,但如果我们按月提取责任准备金,则任何一个期间的赔付率都能比较准确地计算出来。
       假设1:以M表示保费收入:1月、2月……12月的保费收入分别为M1、M2……M12。   假设2:以N表示上一年度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并假设它在本期每月的责任均等,即分摊到1月、2月……12月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为N1=N2=……=N12=N/12。
     假设3:以P表示本期责任保费,1月、2月……12月的责任保费为P1、P2……   P12,则   P1=N/12+M1/12;   P2=2?(N/12)+2?(M1/12)+(M2/12);   P3=3?(N/12)+3?(M1/12)+2?(M2/12)+(M3/12);   … … …   P12=12?(N/12)+12?(M1/12)+11?(M2/12)+10?(M3/12)+……+(M12/12);   一般地,Pn=n?(N/12)+n?(M1/12)+(n-1)(M2/12)+……+(1/12Mn),式中n为月份(1、2、3……12)。
       假设4:以Q表示责任赔款,则n个月内的责任赔款Qn=n个月赔款支出+第n月末未决赔款-年初未决赔款。   假设5:以R表示赔付率,则n个月内的赔付率Rn=(Qn/Pn)×100%   (公式2)   三、新旧公式的比较   从两个新公式的推理演算过程发现,新公式与现行公式比较,其相关因素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公式的最大特点是围绕特定会计期间的“责任”,对赔款和保费作出了明确定义。
    在现行公式中,由于赔款支出与保费收入在特定会计期间很难找到对应关系,所以计算出的赔付率失真。就新公式1而言,它历史地反映了过去某一年度承保业务的质量,亦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当年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可以历史地考察各险种的风险程度、获利情况;对今后哪些是应大力发展的优势险种,哪些是比较稳定的普通险种,哪些是应限制或停止发展的险种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就公式2而言,它主要是对现时状况的反映,责任保费体现了本期承担赔偿的能力;责任赔款体现了本期应赔偿的责任;赔付率Rn的大小则体现了本期赔偿责任与赔付能力的一种比较。通过比较即可对本期业绩作出恰当评价,也是对现行经营管理政策正确性的一种检验,进而为今后经营管理提供经验性指导。
     修正精算赔付率:对算错的进行修正,应用新公式。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商业/理财
商业/理财
经济研究
股票
银行业务
外汇
创业投资
财务税务
贸易
基金
商务文书
保险
个人理财
企业管理
产业信息
经济
证券
金融
银行
黄金
期货
商业
财政
房地产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