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时事政治

红军长征的经过及其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红军长征的经过及其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全部回答

2016-05-27

100 0
     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 党军第五次“围剿”,被迫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1934年10月10日 晚,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 和直属部队共&6万余人,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
  其后,其他革命根 据地主力红军也相继踏上征途。   中央红军的最初计划是从南线突破粤军的封锁,到达湘西会合红 二、六军团。由于当时临时中央的领导者在指挥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 移和突围时,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红军虽然英勇作战,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但也损失惨重,至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时,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出发时的8万余人已经锐减至3万余人。
     而且这时国民党已判断出红军将沿湘桂边境北上湘西同红二、六军团 会合的战略意图,调集重兵,企图把中央红军一网打尽。在此危急关 头,在毛泽东等人的力争下,中央红军改变了原先的战略计划,决定 争取主动,向敌人防御薄弱的贵州前进。
  12月,红军在占领通道城后, 立即进入贵州东部,一举攻克黎平,强渡乌江,把国民党的追剿军甩 在乌江以东和以南地区,于1月7日占领黔北重镇遵义城。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
  之后,红军好像重新获 得了生命,重整旗鼓,振奋精神,展开了激动灵活的运动战。他们转 战贵州、四川、云南边界地区,四渡赤水,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重兵 之间,歼灭大量敌人。随后,红军南渡乌江,佯攻贵阳,分兵黔东, 诱出滇军来援。
    这时,红军出其不意地向云南疾进,在昆明附近虚晃 一枪,随即于5月初抢渡金沙江。至此,中央红军摆脱了优势敌军的 追堵拦截,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之后,由于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红军得到葬族人民的支援, 顺利通过大凉山地区。  1935年5月下旬,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人迹罕至的夹金山,在6月12日与先期到达懋功 的红四方面军一部会师。
   两军会师后,摆在党和红军面前的首要任务是正确制定统一的红 军发展的战略方针。6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两河口会议。会 议决定,红军应集中主力向北进攻,以创造川陕甘苏区。  此后,红军 连续翻越梦笔山、打鼓山等大雪山,到达四川松潘地区的毛儿盖。
  8月 上旬,中央决定红一、四方面军混合编队,组成左、右路军北上。8月 下旬,中共中央随右路军跨过草地,先后抵达阿坝和巴西地区。9月, 在中央的一再催促下,张国焘才率领左路军抵达阿坝地区。之后,他 拒绝执行中央北上方针,并要挟中央和右路军南下,甚至企图危害中 央。
    中央发觉后,为贯彻北上方针,避免红军内部可能发生的冲突, 决定率右路军中的红一、红三军和军委纵队迅速转移,脱离险境,单 独北上,并攻占天险腊子口。中共中央先行北上后,已经南下的张国 焘于10月5日公然另立“中央”。
  党中央和毛泽东等同张国焘的分裂 主义进行了严肃斗争,决定以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于10 月19日抵达陕甘根据地的吴起镇。  红四方面军南下后,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攻袭击,损失巨大。
  6月6日,张国焘被迫取消他另立的 “中央”。1936年7月2日,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于川康边 的甘孜。10月,红一方面军同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至 此,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红军长征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长征是在纠正了 “左” 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反对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在遵义会议确立以毛 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下取得胜利的。它充分表现了中国共 产党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 红军发展壮大的巨大精神力量,并给了全国人民以巨大影响。  正当抗 曰战争的烽火即将在全国熊熊燃烧起来的时候,红军主力部队在西北 会师,这无疑是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
  正如毛泽东所宣称的 那样,“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 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它预示着中国革命新的局面的开 始。  长征用铁的事实表明,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 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具有战胜任何困难的无比坚强的生命力,是国 内外任何反动势力所不可战胜的。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时事政治
其他社会话题
公务办理
法律
军事
求职就业
宗教
时事政治
时事政治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