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空吗?古代的“三军”也是指陆?

古代的“三军”也是指陆、海、空吗?

全部回答

2016-10-13

46 0
     看古典演义小说或戏剧经常有“三军”的说法。统帅在下命令的时候,开头一句便是“三军听令”。那古代所说的“三军”是现在所指的陆、海、空三军吗? 很明显,古代有水军;至于空军的出现,则是在飞机发明以后。
  所以按照逻辑判断,古代所指的三军与现在绝不是同一个概念。“军队”一词的产生源于周朝的分封制,当时规定各诸侯国可以有一定数量的武装力量存在。  编制约为2万多人,称为一个军;军中最小的编制是队,“军队”因此而得名。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东周王室统治力逐渐衰微,很多强大的诸侯国开始扩充军队,积极进行土地兼并和掠夺的战争。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打破祖制,将原来的一个军扩充到3个军(约7万人),并分别称他们为“上军”、“中军”、“下军”。
    这便是“三军” 称呼的最早来源。后来,随着社会的动荡和兼并战争的加剧,很多诸侯纷纷仿效晋文公,将军队扩大为“三军”。比如楚国的三军叫“左军”、“中军”、“右军”。各军分设将、佐;其中“中军”大将为全军统帅。
   随着时代的发展,上、中、下三军的称呼逐渐被前军、中军、后军所取代。  唐宋时期,这样的编制是军队的固定编制,各军的职责和任务也发生了变化。其中,前军为先锋部队,中军为大将所率之主力,后军则担任运输粮草或警戒的任务。
  古代军队编制中,军为最大的单位,但由于编制方式的不同,人数存在一定差异。如汉代实行五人一伍,二伍为火,五火为队,二队为官,二官为曲,二曲为部,二部为校,二校为裨,二裨为军的编制。   古代战争讲究行伍编队、阵式战法,与冷兵器的使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个摆开的合理的阵势往往容易取得战斗的胜利,所以团队的组织以及保证队伍在作战过程中连贯通畅 (不受阻隔和分散)非常重要。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历史话题
历史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