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时事政治

为什么要组织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为什么要组织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全部回答

2018-06-23

0 0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应该成为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 者。要以坚持“第一要务”、服务建设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不 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基础,动员组织人民群 众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党的乡村两级组织,要积极探索让干部经常受教育、让农民群 众长期得实惠的有效途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党组织,必须坚 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积极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充分发 挥政治核心作用。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要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 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领导工会和共青团等群众组 织,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社区党的组织,要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 局。
  要加大在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 度。要全面做好机关党建工作和学校、科研院所、文化团体等事业 单位的党建工作。总之,要充分发挥各类、各方面基层党组织的积 极作用,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 事业。
    关于组织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毛泽东同志在建 国前夕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从1927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 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
   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党的 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 导乡村的时期”。  在这一历史时期,党和国家的基本任务是“使中 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 主义国家”。
  对“城市领导乡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攻坚”阶段。 我国的“城市领导乡村”的城市化进程,从1949年“进京赶考”时的 132个城市发展到21世纪初的近700个,小城镇发展到23000多 个。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三大城市群落”的兴起与发 展,带动和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并形成了我国东部沿 海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带动了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 变为工业国的进程。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 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全面繁荣农村经 济,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 城镇化建设,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 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是新时期中央的战略部署。
    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将是我国城镇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时期,原有的700个大中小城市将进一步提升规模和档次,一大批城市将会 接近、达到和超过发达国家同等城市的发展水平,一大批县将发展 提升为县级市,众多的小城镇将在中国的大地上崛起。
  对此,党的 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努力奋斗,奋力攻 坚,打造“城市领导乡村”的辉煌时代。  在中国,每个历史时期都有每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及其独特的 发展规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 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因此,“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战 争,而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今天,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经 济建设,是“发展”解决根本问题。
    因此,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 第一要务,而推动“发展”的具体“实现形式”是市场经济。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城镇化道路, 主要是通过发展市场经济来实现。
  所以,党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干 部,一定要认真研究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领导广大人民群众遵循 规律,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发展市场经济。  探索中国特色的“城市领导乡村”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离不 开国情和我们党的历史经验。
  “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 系群众”,我们党最成功的历史成就是“领导人民战争”。在一个13 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应依据中国人 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借鉴党在战争年代领导“人民战争”的历史经 验,建设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有大型企业“野战军,,和“集团 军”,组织好省市所辖的大中型企业“地方兵团”,发展起市、县、乡、 村辖地众多的国有中小企业、合资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个体 工商户和个体与集体股份制种植业大户、养殖业大户、加工业大户 及覆盖全国的各种各样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公司类”组织;进而充 分地调动起从中央到地方的“集团军”、“野战军”、“地方兵团”和各 类经济组织的积极性,广泛动员起13亿人民群众投人市场经济的 “人民战争”,日益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 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在市场经济的竞 争中,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能力和素质,提升中国经济的规模和质 量,实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城镇化道路。
    我国人民群众已经积累了近30年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道路上,正 在走向成熟。只要我们党的基层组织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谦虚、谨 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紧紧扭住“第一要务,,不放,抓住机遇, 开拓进取,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道路上存在的问题,努力做 到奋发有为、大有作为,我们党的基层组织就一定能够在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交出优异的答卷。
    只要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的头二十年里,全力以赴投人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图伟业,就必将在我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上谱 写出新的灿烂的乐章。组织全国人民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宏伟目标,是基层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时事政治
其他社会话题
公务办理
法律
军事
求职就业
宗教
时事政治
时事政治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