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人们的饮食都是三餐制吗?

从古至今,人们的饮食都是三餐制吗?

全部回答

2017-10-31

0 0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现如今,人们的饮食大多一日三餐制,那么,古人也是实行这样的饮食制度吗?在秦汉以前,人们一天通常吃两顿饭。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比较落后,人们经常食不果腹,所以,即使是一天两顿饭,也不是人人都能享受得到的。
  这还要根据家庭,以及人们的地位而定。  一般情况下,人们在9点到11点左右吃第一顿饭,这顿饭被称为“朝食”或“饔”;下午4点左右,人们进行一天中的第二餐,这顿饭被人们称为“獪”或“食”。
  《孟子•滕文公上》记载说:“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始。”也就是说,一天吃两顿饭,以朝食为开端,獪食结束。吃过了繪食,也就意味着一天结束了。  其实,人们实行一天吃两顿饭的餐制,除了粮食有限这个原因外,还受其他因素影响。
  据《论语》记载,如果人们私自开了小灶,没有在饭点吃饭,便是违反礼仪规范的行为。如此看来,一日两餐准时准点吃,还是礼仪规范的内容。按照相关规定,如果人一天之内能吃上第三顿饭,多是获得某种特殊奖励。
    《史记》就曾记载刘邦学项羽三餐犒赏士兵,最终攻夺烧关的史实。有人说,一日三餐的饮食制度,源自庄子{逍遥游》中的“适莽苍者,三餐而返,腹犹果然”,意思说,只有一天吃三顿饭,才能保证人体基本需要,到了晚上,肚子还是饱饱的。
  事实是否如此,并没有其他资料佐证。但是,一日三餐的制度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汉代以后,人们渐渐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餐制。一日三餐的饮食,不仅符合养生学原理,还是人们工作生活最佳的饮食安排。
  一般来说,早餐是大脑活动的能量之源,所以早饭要吃好;中饭是人身体的加油站,因而要吃饱;晚饭之后人们活动减少,即将进入睡眠状态,所以要吃少。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历史话题
历史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