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其何能淑,《孟子》中“孟子曰?

  《孟子》中“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 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 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 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 为丛驱爵者,鹩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封也。
  今天下之君 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 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 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云:‘其何能淑,载胥及 溺。’此之谓也。””是什么意思?。

全部回答

2016-06-03

223 0
     孟子说:“夏桀、商纣之所以失去天下,是因为失去了百 姓;失去了百姓,是因为失去了民心。得天下是有方法的:得到 百姓,就能够得到天下。得到百姓也是有方法的:得到了民心, 就能够得到百姓。
  得到民心也是有办法的:给百姓聚集他们所 想要的,不要给他们所厌恶的,仅此而已。  百姓都是倾向于仁 义的,就好比水都会向下流,野兽都会向旷野行走一样。所以 向深水赶鱼的,是水獭;为树林赶来鸟的,是鹞鹰;为商汤、 周武赶来百姓的,是夏桀、商纣。
  而今天天下有爱好仁义的君 王,诸侯都会替他赶来百姓。即便他没有称王的欲望,也是不 可能的了。而今想要称王的人,就好像卧病七年的人要得到三 年艾草一样。  平日里不积累,一辈子都不会得到。
  如果志向没 有在仁义上,一辈子都会遭受忧愁侮辱,最后导致死亡。《诗 经》说:‘那怎么能办好事情,只好一块儿溺水而亡了。’说的 便是这样了。‘”。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历史话题
历史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