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的是金碟考试模拟软件,请问在考试中如何对自定义报表中的公式输入正确呢?如:D3为应收帐款,D4为坏帐准备,D5为应收帐款净值已知D4和D5的值,在D3中应如何输入正确的公式?又如:已知资产总值,流动资产总值等,还有长期资产未知,那么长期资产单元格中应输入什么公式,以求出正确的值!为什么输入的公式会出现"#错误"?
问题补充: 审计人员应如何分析和应对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存在的必然性 审计风险存在的首要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任何审计在实施检查过程中,都存在着面对众多的被审计资料如何确定审计样本的问题,既使经验再丰富的审计人员,甚至电脑,也不可能确定自己所选取的样本均为有问题样本。 这样,就形成了由于抽样而带来的风险,这种风险称之为抽样风险。抽样风险的大小决定着审计风险中的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的大小。 审计风险的客观性还表现在固有风险的存在。内部审计人员所接触的审计资料是由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所需要的审计证据也是从被审计单位内部取得的,而提供的资料是否完整、出据的证据是否真实,审计人员只能凭经验判断,这里就...全部
问题补充:
审计人员应如何分析和应对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存在的必然性
审计风险存在的首要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任何审计在实施检查过程中,都存在着面对众多的被审计资料如何确定审计样本的问题,既使经验再丰富的审计人员,甚至电脑,也不可能确定自己所选取的样本均为有问题样本。
这样,就形成了由于抽样而带来的风险,这种风险称之为抽样风险。抽样风险的大小决定着审计风险中的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的大小。
审计风险的客观性还表现在固有风险的存在。内部审计人员所接触的审计资料是由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所需要的审计证据也是从被审计单位内部取得的,而提供的资料是否完整、出据的证据是否真实,审计人员只能凭经验判断,这里就存在着审计风险。
而且作为内部审计,由于受审计权限和审计手段的限制,难于从外部获取可信度更高的资料和证据,因而这种固有风险的比例就更大。
审计风险的主观性主要反映在检查风险上,检查风险的大小是由审计人员的素质(包括工作责任心和业务素质)和经验决定的。
其主要反映在审计假定、审计复核和审计定性几方面。审计假定是指对审计工作所涉及的方面所作的合乎逻辑的说明或推理。审计工作中对各种条件的认定不可能—一证实,必须根据以往经验或假定认可,或保持合理的怀疑态度。
因此,审计假定是构成审计风险的主观因素。
审计复核包括对账表、账账间勾稽关系的复核,对存货的实地监盘、对货币资金的账实核对,对债权债务的必要函证等。这项工作不能以审计假定来代替。由于审计算核的工作量较大、程序较繁,审计复核工作到位,会降低检查风险,反之则存在较大的检查风险。
审计定性是对经审计证据证实的事项进行分析,对其中存在问题的性质对照相应的法规予以定性,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和建议。审计定性是审计工作的一道关键环节,定性是否准确,关系到位终审计结果的质量。
如何防范审计风险
(-)重视符合性测试在审计工作中的作用。所谓符合性测试是“为确定对内部控制制度的信赖程度,确定实质性测试的程序,必须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调查了解、分析和评价”。
一般而言,内部控制制度越健全,其审计的相对风险就越小;反之,其审计的相对风险就越大。衡量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是否健全,要通过符合性测试来证明。对于铁路单位而言,由于具有严格的核算体制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在账目处理方面的内控制度一般较健全,但对资产管理的内控制度相对较为薄弱。因此对资产管理内控制度进行测试,以确认其控制是否到位,有无存在漏洞,可信赖程度有多高,进而确定审计抽样的数量及范围,是每项审计实施阶段开始时的首要工作,也是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环节。
(二)确保审计证据完整有效。审计证据是用来证明审计事项真实和审计意见正确的证明材料,必要时它还能为划分审计责任提供证明。因此审计证据是否完整有效,关系到审计风险的大小。有效的审计证据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客观真实性,即证据必须是客观事实的真实写照,必须与审计事项有内在的联系,对被审计单位有明显的针对性;有证明力,作为审计证据,在数量上、质量上都必须具有充分的证明作用;审计证据的来源和取得都要符合法定的要求。
对审计证据的有效性进行鉴别时还必须注意到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执行情况良好的情况下产生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情况下所取得的证据更为真实可靠;从被审计单位外部取得的证据比从被审计单位内部取得的证据更有说服力和证明力。
鉴别伪证和篡改过的证据比较困难,因为这些证据在形式上是正规的,必须靠审计人员平时的观察、经验和判断来发现疑点。
(三)严密执行审计程序,健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审计程序可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具体包括审计方案的编制、审计实质性检查、审计取证、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交换审计意见、草拟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意见等。
其中关键控制点是审计的实质性检查和审计报告两个环节,因为审计实质性检查是审计工作的主要阶段,也是审计风险。产生的“导火线”,而审计报告则是审计结果的最终书面总结反映,是审计风险的载体,作为审计组长,必须对这两个审计质量环节严格控制把关。
(四)采取必要的防范手段。对于内部审计来讲,由于其资料和证据的来源大部分都是被审计单位内部提供的,其真实、完整性很难确定,由此而产生的审计风险较大,因此必须采取一些必要的防范手段,诸如:审计组内部实行逐级负责制、责任落实到人;要求被审计单位对其所提供的资料和证明的真实、完整性给予书面承诺,并明确因提供的资料不真实、不完整而产生的后果由被审计单位承担责任;审计报告中必须对所审计的范围和抽取的样本及采取的审计方式—一说明,在审计中借助其他检查部门的结论商对审计范围内的事项减少工作量时,必须在审计报告中明确反映,以便于分清责任范围。
(五)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对防范审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审计人员要对审计事项作出符合客观事实的评价。因此作为审计人员,必须要有较高的包括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才能胜任这一工作。
作为审计人员自身来讲,要经常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的学习,使自己的思想与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形势合拍,不断充实知识、更新知识。作为审计机构,要更多地组织审计人员进行系统地学习和交流,保证审计人员每年有必要的学习、培训时间。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