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历史学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这话出自哪,是什么意思的

全部回答

2005-09-02

0 0
     据《晋书》载:晋元帝在建康(现在的南京)即位后,丞相王导的堂兄王敦任“镇东大将军”,掌握征讨之权,颇有功劳,声望很高。后来,元帝有些猜忌他,想加以制约,他就从荆州起兵,以诛刘隗为名,进攻建康(参看“城狐社鼠”)。
  王敦的军队一直打到了石头(属现在的南京,在当时建康的西边)。  元帝害怕起来,只得要求和解。王敦杀了一批和他作对的宦臣,仍回湖北。 当时,有个名叫周?的,字伯仁(参看“唐突西施”),王敦不了解他的为人,曾问王导:“周?是咱们的敌人还是朋友?”王导也不太了解,没有肯定答复,就把周?也杀了。
  事后,王导才知道,周?曾经救过他的命。  因为王敦起兵,进攻首都,在元帝看来当然是叛变的行为,身为丞相的王导既是王敦的党,怎能不被怀疑。幸亏周?上书元帝竭力替王导说话,才得不予追究。
  这件事,王导当初并不知道,等他知道的时候,周?已经被杀。因此,他不禁大哭,十分悔恨地说道:“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虽然没有直接杀人,但是,对于被杀的人应负一定责任,因而心中不安。
    就往往引用这句话:“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尤其是“伯仁由我而死”这一句便流传为成语,或简作“伯仁由我”。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历史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人文学科
历史学
管理学
传播学
考古学
伦理学
语言学
哲学
历史学
历史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