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典故出处

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全部回答

2006-10-06

77 0
    《世说新语》载,公元322年,晋室重臣王敦起兵作乱,其弟王导及家族受牵连,为了请罪一大早王导带着王氏子弟跪在宫殿门前等候皇上发落。这时周?进宫,王导希望周?能替他说些好话,便小声对他说:“伯仁(周?的字),我全家100多口,就靠你了。
  ”结果周?就当没听见,昂首走进宫去。  等他从宫里出来,已经喝得晕乎乎的,王导和他招呼,他还是不理不睬,一边走还一边嘀咕:“今年杀贼子,取个斗大金印……”   后来王敦总揽朝政,要收拾周?遂询问王导:“周?也算是个人才,是不是给个官当当?”连问了几次,王导因想起周?曾在宫门口不帮自己的事就一直都沉默不语。
    王敦见他这样就眼中凶光一闪:“如果不配为官,那么应该杀掉!”王导还是沉默。于是,周?被王敦杀害。   后来,王导有一次在整理中书省的文件时,才发现周?极力维护自己为自己辩白的奏章。
  又听说了那天自己跪在宫门时,周?一进宫就激烈地维护王家全家,只不过没有在自己面前表示出来而已。  联想到自己却在能救活他的时候没有伸手相救,一股强烈的负罪感涌上心头,他回家后对儿子们说:“我虽不杀伯仁,但是伯仁却因我而死。
  幽明之中,负此良友呀!”这就是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个典故的来历。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K12
学习帮助
学习帮助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