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城邦
斯巴达是古希腊除了雅典之外另一个势力庞大的城邦。从公元前七世纪开始,希腊人由于人口的膨胀就开始了对外殖民,当然,这种殖民活动还是限于小亚细亚和北非在内的地中海沿岸。在对外扩张过程中,希腊城邦和东方的波斯帝国产生了冲突,斯巴达的地位就是在两次“希波战争”中确立和巩固的。 斯巴达在政体方面和雅典大相径庭,它没有在民主政治方面有任何进展。相反,其政府日渐演化为一种“精英”专政的形式。文化上在公元前6世纪以后也停滞不前。此外,也没有兴起一个强大的中产阶级来领导大众争取自由的斗争。 “专政”的政体其国家机器一旦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时就是“专制”了,“专制”和“民主”相比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决策的高效性和...全部
斯巴达是古希腊除了雅典之外另一个势力庞大的城邦。从公元前七世纪开始,希腊人由于人口的膨胀就开始了对外殖民,当然,这种殖民活动还是限于小亚细亚和北非在内的地中海沿岸。在对外扩张过程中,希腊城邦和东方的波斯帝国产生了冲突,斯巴达的地位就是在两次“希波战争”中确立和巩固的。
斯巴达在政体方面和雅典大相径庭,它没有在民主政治方面有任何进展。相反,其政府日渐演化为一种“精英”专政的形式。文化上在公元前6世纪以后也停滞不前。此外,也没有兴起一个强大的中产阶级来领导大众争取自由的斗争。
“专政”的政体其国家机器一旦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时就是“专制”了,“专制”和“民主”相比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决策的高效性和权利的集中性(在这儿暂时不考虑决策的草率和由此导致的失误的增加)。举个例子:专制的国家在某些方面有着民主国家难以比拟的优势,比如:战争,战争最需要一个高效而权威的政府,所以一般来说,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准备发动一场战争的时候,总是会先对内部政府进行自觉和不自觉的“改造”(这点在近现代史上表现得更明显一些)。
斯巴达位于希腊半岛南部的拉哥尼亚平原。拉哥尼亚三面环山,中间有一块小平原。“斯巴达”原来的意思就是“可以耕种的平原”。虽然有块可以耕种的平原,但这块小小的平原显然根本不能提供充足的产品来维持斯巴达公民的生活和发展。
在这儿有一点需要指出:不论是任何岛国,肯定都是有一定量的农业生产者存在的,岛国公民并不等于“渔民”,“渔民”只是我在前文中举例使用的一个较典型的群体,其目的是想说明“不可靠的生存发展资源的获得对民族性格的影响”。
渔民只是在岛国中更为常见罢了(就像温带草原上的牧民很常见一样),日本的远洋捕捞量一直是全球第一——这也说明了一定的问题。斯巴达采取了寻求外部输入的方法来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又由于大规模对外贸易实在缺乏生长的土壤,那对外战争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实际上,就是这块小小的平原都是斯巴达人的祖辈从别人手中抢过来的——约在公元前11世纪,一批叫做多利亚人的希腊部落,南下侵入拉哥尼亚,他们毁掉原有的城邦,在这里居住下来,这既没有城墙,也没有象样街道的地方就是后来的斯巴达城。
斯巴达人在征服拉哥尼亚的过程中,把原有的居民变成奴隶,称作希洛人。公元前8世纪,斯巴达人又向邻邦美塞尼亚发动长达10年的战争,最后征服了美塞尼亚,将多数美塞尼亚人变成奴隶,并为希洛人。希洛人被固定在土地上,从事艰苦的农业劳动,每年将一半以上的收获缴给奴隶主,自己过着半饥半饱、牛马不如的生活。
有一首诗中这样写道:像驴子似地背着无可忍受的负担,他们受着暴力的压迫;从勤苦耕作中得来的果实,一半要送进主人的仓屋。
作为一个奴隶制的专制国家,斯巴达必然需要一支强大的军队来维持自己对内的血腥统治和频繁的对外扩张。
也许是觉得通过对外扩张来获得产品和资源来得更快更直接,斯巴达人干脆禁止了工商业和对外贸易,所以他们的货币不必按照经济学理论使用能充当一般等价物的金银来制造,就用价值低廉的铁来铸造完事。
斯巴达的政治制度简单得惊人:全体公民组成公民大会,由这个大会选出的28位60岁以上的长老(终身职)组成"监察院",再加上两位世袭的"王"(除军事领导权之外几乎没有特权)组成城邦唯一的,也就是最高的权力机构。
由于斯巴达人的生活中几乎没有经济、娱乐等内容,所以这样精干的机构也就够用了。很明显这是一个"军事民主制"中的第二个元素--长老议事会膨胀到了极点的典型。
谈斯巴达的政治制度,一般人的脑海中恐怕首先浮现出来的词就是"闭关锁国"。
不错,斯巴达的闭关锁国确实是很有名的。他们的货币是铁的,除了在斯巴达别处无法流通,所以没有商贩、教师到斯巴达来,这也就断绝了他们跟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他们的将军在外任职不能超过一定时间,以免被外界文化侵染。
率军最后取得伯罗奔尼撒战争胜利的莱山德因为把很多金银运回来反而遭到国内的怨言,说他感染了腐化的生活习惯。
古希腊斯巴达城邦的衰亡之战
留克特拉会战
当公元前404年斯巴达摧毁了雅典的霸权后,整个希腊对斯巴达的反感越来越强。
斯巴达的海军统帅莱山达在打击雅典的同时积极干涉各城邦的内政,他在许多城邦内扶植寡头政权并派兵予以维持。除此而外斯巴达人在胜利之后大肆掠夺战败城邦的财富即使是盟邦也不免要受到骚扰。在这个问题上斯巴达又在重复着一百年前雅典在提洛同盟的问题上所犯的错误。
二者唯一的区别是雅典奉行民主政体而斯巴达却崇尚寡头政治。斯巴达犯的另一个大错误是在公元前383年它以武力解散了底比斯的民主政府并强行扶植了一个依附于斯巴达的寡头政权。斯巴达自从在雅典培植势力的企图失败后(三十暴君)又在底比斯进行了同样的尝试,但这样的行动是根本无法成功的。
公元前379年,在雅典的帮助下底比斯人推翻了斯巴达的傀儡政权重建了民主政治。底比斯人在民主派领袖菲洛比达斯、伊巴密浓达的领导下积极准备对斯巴达进行复仇战争。与此同时希腊内部对斯巴达的不满日增,许多城邦认为斯巴达有意和波斯勾结来欺压自己的同族,更有不少城邦认为斯巴达自愿成为波斯在希腊的代言人。
(详见大王合约与大王和平)底比斯人之所以受到斯巴达的压制是因为斯巴达逼迫其放弃在彼奥提亚同盟中的领导地位,而这正是所谓“大王合约”所规定的。公元前378年雅典建立了第二次海上同盟,入盟的城邦为70个。
这个同盟是以反对斯巴达的霸权为目标而建立的。在建立的初期,雅典吸取了在组织提洛同盟中的过程的一些教训,它强调自己只不过是联盟的普通一员并向盟邦保证决不寻求恢复往昔的霸权。这一举措使第二次海上同盟在成立的初期的发展十分顺利。
不过雅典的人终究是无法放弃称雄希腊的野心的,所谓平等的同盟只不过是雅典用以与斯巴达抗衡的工具而已,雅典人又如何会肯和其他的城邦分享权益呢?公元前374年雅典和斯巴达签定了一项有利于前者的和约后,底比斯的崛起和彼奥提亚同盟的壮大使雅典的影响力大打折扣。
双方摩擦渐起并最终将导致雅典和底比斯的决裂和对抗,不过此时此刻它们还有共同的敌人需要对付。为了向斯巴达复仇底比斯开始了建设新军的工作。和当时希腊世界普遍使用的雇佣军不同,底比斯的新军完全是由本邦的自由公民组成,因而具有极其强大的战斗力。
为了克敌制胜,底比斯人还设立了一支特别部队即后来扬名天下的“圣队”。据说这支精锐部队是由300名有同性恋爱好的底比斯青年贵族组成。(同性恋在古代希腊社会是很正常的现象。)荷马在伊里亚特中就曾经提到过关于青年战士之间的“爱情”。
柏拉图也认为在战场上的这一对“情人”会为了彼此而血战。底比斯军事实力的不断加强使斯巴达人十分惊慌,为了尽快的扼杀底比斯斯巴达终于在公元前371年发动对底比斯的战争。这里我先简单的介绍一下双方的阵容和兵力。
底比斯方面,菲洛比达斯和伊巴密浓达两人共同出阵。(当然在实战中还是由伊巴密浓达指挥。)菲洛比达斯负责指挥“圣队”。斯巴达军由两王之一的克莱昂伯罗图斯统帅。
底比斯军有重装步兵6500名、轻步兵1000名、骑兵1500名。
斯巴达军拥有11000名重装步兵、1100名轻步兵和1000名骑兵。其中的斯巴达公民只有1400人,其余的兵马都是伯罗奔尼撒同盟的同盟军。斯巴达王克莱昂伯罗图斯帅军侵入彼奥提亚在距离底比斯不远的留克特拉停了下来。
伊巴密浓达深知自己的兵力远远少于斯巴达人,即便如此他还是决心与拉锡戴孟人决一雌雄。伊巴密浓达称赞自己的部下是最勇敢善战的军队,他特别指出“圣队”的强大并要求全军要以“圣队”为核心奋勇前进。斗志昂扬的底比斯士兵在伊巴密浓达的率领下奔向了战场。
克莱昂伯罗图斯在留克特拉布下了传统的斯巴达军阵,主力重装步兵组成了一个纵深为12列的半月形方阵,轻步兵和骑兵部署在方阵的两翼以为掩护。伊巴密浓达在重建底比斯军队时曾经思考过如何改良步兵方阵战术。
古希腊传统的方阵的作战方式是非常刻板的。重装步兵的主要武器是长矛(2。4-3米),当两阵靠近时士兵们就用手中的长矛猛刺对方不为盔甲所保护的颈部并使用盾牌撞击对方。但是直接死于这种面对面的白刃格斗的人总是寥寥无几,因为重装步兵的全副披挂是很难被刺穿的。
方阵战的取胜关键在于一方凭借着冲击力冲散对方的阵线,然后在追击的过程中给予敌人以重击。(古希腊会战中绝大多数的伤亡就是这么造成的。)伊巴密浓达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有意识的加厚方阵的纵深来增加冲击力。
斯巴达对这全新的战术一无所知,不过雅典人在3年前就领教了底比斯新阵的厉害。(在公元前374年的第力安会战中伊巴密浓达首次采用了纵深达25列的战阵挫败了雅典人。)伊巴密浓达对方阵战术还有其他的发现,他观察到当方阵沿直线向前冲锋时阵形总是会向右侧弯曲,士兵们总会不自觉的向右翼靠拢来掩护自己的同伴。
(这或许是因为右手持矛的结果。)伊巴密浓达设计了一个斜形方阵,将全军的主力部署在左翼并向前突出,加强左翼的目的在于消灭敌方精锐所组成的右翼。当敌人的右翼被击溃时,他们的士气一定会受到沉重打击,此时发动总攻击就可以一举将其击溃。
于是在留克特拉的战场上伊巴密浓达将全军布成斜形方阵其左翼厚达50列。由于底比斯军的兵力有限所以其右翼便主要由轻步兵构成了。骑兵位于左翼步兵的外侧而全军最精锐的“圣队”在菲洛比达斯的率领下站在全军的最前线。
克莱昂伯罗图斯率先发动了进攻,重装步兵排列成整齐的密集队形向底比斯军压了过去,两翼的骑兵也发起了冲锋。伊巴密浓达命令骑兵出动去抵御斯巴达的骑兵,步兵按兵不动等待时机。斯巴达人依仗着自己在兵力上的优势企图一举击溃底比斯人的阵线,但很快他们就发现自己的打算落了空。
就在斯巴达人即将举起他们长矛的那一瞬间,伊巴密浓达发出了冲锋的命令,底比斯的士兵们如下山猛虎一般冲向了敌阵。一会儿工夫斯巴达的轻步兵被击溃了。底比斯军厚达50列的左翼象一把锋利的匕首一样撕开了斯巴达的右翼阵线,一下子把斯军冲得七零八落。
战在第一列的斯巴达王克莱昂伯罗图斯此时才意识到伊巴密浓达的真实意图他试图将左翼的兵力调来加强右翼,然而正当他准备发出命令时“圣队”的士兵已经冲到了近前,一切都太迟了。克莱昂伯罗图斯很“光荣”的成了“圣队”的刀下鬼,紧挨着他的400斯巴达卫士也陪着他一块命丧黄泉。
斯巴达的那些同盟军本来就是被强拉来的,他们一看到统帅阵亡就纷纷的败退了。这么一来斯巴达军的整个右翼就彻底崩溃了,有趣的是此时此刻底比斯的右翼还没和敌人的左翼接触呢。消灭了斯巴达轻步兵的底比斯骑兵也反转过来和步兵一块攻打起敌军的左翼来了。
最后的战果是斯巴达人在战场上扔下了500具尸体又在逃跑的路上扔下了另外500具尸体,底比斯的损失不足300人。留克特拉会战在希腊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宣告了斯巴达霸权的终结和底比斯霸权的兴起。
(在军事史上它宣告了希腊传统的重装步兵的落伍,对机动性和打击力的追求使得希腊各城邦都开始了各自的军事改革。)公元前370年伊巴密浓达率领彼奥提亚同盟的7万大军进入了伯罗奔尼撒半岛,他绕开了斯巴达城却在拉哥尼亚的农村大肆焚掠并在公元前369年帮助美塞尼亚人摆脱了斯巴达的奴役重建了自己的国家。
此后的10年希腊被底比斯人掌握着,斯巴达终于沦为没有地位的二流城邦,然而底比斯的霸权又能比斯巴达人的长多久呢?
总而言之,斯巴达的衰亡主要是他的闭关锁国和战争。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