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是不是要破位下行了?可能性大
我国股市牛熊之源及运行趋势探析
龙润寰
摘要:供求力量的对比、变化,是股市牛熊行情产生及转变的根源。因此,要把握股市运行方向,就必须弄清股市供求的现实状况和供求的发展趋势。笔者据此对我们股市的运行趋势进行大胆预测:股指调整的目标位为600点左右。
2001年6月是我国股市牛熊行情的分水岭。在此之前,我国股市牛气冲天,此后,便一厥不振。为了弄清我国股市牛熊之根源及其运行之趋势,众多学者、市场人士竭力探索,并提出了很多观点。 然而,这些观点或者过于复杂,或者难以让人信服。那么,我国股市牛熊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呢?股市的运行趋势又是怎样呢?
一、股价涨跌一般性分析
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于是...全部
我国股市牛熊之源及运行趋势探析
龙润寰
摘要:供求力量的对比、变化,是股市牛熊行情产生及转变的根源。因此,要把握股市运行方向,就必须弄清股市供求的现实状况和供求的发展趋势。笔者据此对我们股市的运行趋势进行大胆预测:股指调整的目标位为600点左右。
2001年6月是我国股市牛熊行情的分水岭。在此之前,我国股市牛气冲天,此后,便一厥不振。为了弄清我国股市牛熊之根源及其运行之趋势,众多学者、市场人士竭力探索,并提出了很多观点。
然而,这些观点或者过于复杂,或者难以让人信服。那么,我国股市牛熊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呢?股市的运行趋势又是怎样呢?
一、股价涨跌一般性分析
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于是花钱购买具有某种效用的物品。
当众多的资金追求同种物品,且购买者日益增多,而物品的供给又没有相应增加,或者供给增加的速度跟不上购买者增加的速度时,该种物品的价格就会不断上涨。随着该种物品价格的上涨,生产经营该种物品逾来逾有利可图。
在利润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厂商进入该种物品的生产经营领域,于是,该种物品的供给不断增加。当供给达到一定程度,即供给大于需求时,该种物品的供求状况就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时,生产经营该种物品的厂商为了争夺购买者就会竞相压价,该种物品的价格便会不断下跌。
伴随竞争的加剧、物品价格的下跌,厂商的利润也跟着下降,甚至于有些厂商的利润变为负数。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厂商不得不撒出这一领域,该种物品的供给也会因此而减少,并最终使得该物品的供求趋于平衡。只有到这个时候,物品的价格才能停止下跌。
这是物品价格涨跌的一般规律。
股票价格的涨跌同样遵循这一规律。投资者之所以购买股票,就是因为股票能给投资者带来财富增殖的效用。投资者正是在这种财富增殖欲望的支配下进入股市的。当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大于股票的供给,或者资金投入增加的速度大于股票供给增加的速度时,股票价格便呈现上涨态势;反之,当股票的供给超过资金的投入时,股票价格便会处于下跌的趋势,直至股票的供求达到平衡为止。
二、牛市和泡沫行情分析
前些年,我们的股市为什么能够牛气冲天?泡沫行情为什么会产生和得以长时间维持?我们可以从需求与供给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需求方面。在我国股市开设之前,由于多年的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逐渐改善,手头闲置资金也渐渐增多,并且产生了强烈的致富欲望,但苦于投资渠道的缺乏,人们不得不把暂时不用的闲置资金存于银行。
股市的开设正好为闲置资金提供了一个增殖平台,为人们开辟了一条致富渠道。可以说,股市开设尤如水坝开闸,储蓄资金尤如洪流注入股市。想当时我国股市开设之初,人们在致富欲望的驱使下,蜂拥而至深圳、上海,投资者对股票的需求急剧增加,股票价格也随之急速上涨。
由于股票价格的上涨,一部分人快速致富。
随着股市致富效应的扩散,特别是一些炒股暴富的事例,后来通过媒体的宣传、人际的传播,广为人所熟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杨百万”杨怀定为首的暴富榜样,不知拔动了多少人的暴富心弦,不知激起了多少人的暴富欲望。
正是在这些榜样的示范下,愈来愈多的人争先恐后地投入到炒股大军,股民的队伍迅速壮大。据证监会资料统计,1998年1月—2000年12月,投资者开户数由3387。19万户增加到5801。13万户,增加量为2413。
94万户,增长率为72%。
(二)供给方面。在股市开设初期,由于股市开设的试验性质,公司上市数量仅有几家,股票的数量也极为稀少。股票的这种供给量与当时的需求量相比极不平衡,股票的供求缺口巨大,从而导致了股票价格的狂升。
后来,随着股市被正式纳入国民经济范畴,特别是股市主要为国企服务的功能的确立,股票的供给量有了显著增长,但是,由于股票供给的计划发行和股票的分置上市,股票供给的增加量仍然小于资金投入的增加量。我们仍以上述资料为例。
三年间,投资者开户数增加2413。94万户,流通股股本增加 。199万股。假设投资者平均投入资金5万元,那么,资金的增加量则为1 万元,是流通股股本增加量的17。44倍。正是在资金的推动下,股价不断地上涨,股市的投机气氛愈益浓厚,股市泡沫越来越大。
三、熊市行情和股市运行趋势
我国股市三年多的熊市格局及其将来运行趋势,仍然可以用股票供求力量对比的变化予以说明和预测。
(一)供给方面。1。 增量扩容是大势所趋。资本短缺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将长期存在。
过去以及现在,企业的融资主要依赖于银行的间接融资。这种融资方式不仅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而且,由于银行融资规模的过大以及银行呆帐的巨量累积,已经危及银行系统的安全,因此,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加速企业上市步伐已为势之所逼;再则,众多企业由于发展的需要以及为竞争压力所迫,急切希望进入股市融资。
2002年证监会人士曾披露,逾千家企业在轮候A股上市。在这两种力量的推动和迫使下,管理层不得不增加发行规模。截止2004年底,境内上市公司已达1300多家。特别是随着一些大盘股的发行,股票供给数量将急剧增多。
2。 存量扩容如箭在弦。股权分置已严重影响我国股市的健康发展,解决全流通问题已成各方的共识。目前,只是由于市场的压力以及一时找不到令各方满意的方案,全流通问题暂时搁浅,但全流通是大势所趋,是任何力量阻挡不了的。
因为这一问题不解决,股市的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
(二)需求方面,投资者数量呈减速趋势。据证监会发布的资料显示,1998年6月—2001年6月,股民开户增长率为72。96%,2001年6月—2004年6月,股民开户增长率下降为11。
6%,并且据一些券商营业部人员反映众多账户已变成空壳账户,因此,股民开户增长率实际已为负数。随着股民数量的递减,资金则以更快的速度撒离股市,因为股民不会只带1。00元钱入市。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投资者和资金的数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场内投资者和场内资金不断地撒离股市。
中央银行资料显示,我国的储蓄存款已达11万亿之巨。在负利率时代,人们为什么还不愿把钱投入股市呢?这是因为股价虚高,股市缺乏投资价值。当笔者说这句话时,又有人咒骂,但感情毕竟掩盖不了事实。笔者对深市代码000001-001896共484家上市公司的资料进行了统计。
这484家上市公司2004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均价为5。395元,该年度484家公司平均每股现金分红为0。056元,现金分红率仅为1。05%,远低于一年期银行储蓄存款利率,即是说用钱购买股票还不如存在银行划算。
既然这样,场外投资者又何必把钱投入股市这个巨大漏斗之中呢?
场内投资者又为什么要撒离股市呢?原因很简单,就是难以在股市赚钱,甚至亏损惨重。如前所述,我们的股价严重虚高,而且上市公司整体质量低劣,因此投资者难以获取理想的投资报酬。
笔者对上述484家公司2004年第三季度财务报表进行统计,这484家公司平均每股净资产仅为2。55元,权益比仅为42。73%,净资产报酬率竟然为-3。57%。在2001年6月之前,由于股价在资金的推动下不断地上升,投资者还能获利。
但由于股价的涨升缺乏公司业绩支持,随着供给的增加以及股市制度的不断完善,特别是退市制度的确立,使得那些空壳筹码可能消于无形,于是,股市泡沫开始破裂,股市从此步入漫漫熊途。在这三年多的熊市中,众多投资者虽然偶有崭获,但最终仍损失惨重。
有位股民心酸地自我调侃道“我与股市拼刺刀,左一刀,右一刀,刀刀刺中我钱包;辛辛苦苦干一年,颗粒无收收获还赔钱!”这是众多股民赔钱惨象的真实写照。面对操作的失败以及财富的急剧缩水,人们不得不思考:股市究竟怎么了?该怎样操作才能赚钱?经过反复思索,很多投资者认识到,在没有公司业绩支撑的股市,无论如何操作都注定了最终亏损的命运。
随着这种认识的扩散和被众多的人所接受,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撤离了股市。这是股市虽历经多年熊市仍难反转的根源之所在。
时下,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通过积极发展机构投资者,大力推动机构投资者入场,就可以解救股市困局。
笔者认为这不过是一种美丽的幻想!试问:券商是不是机构投资者?它们为何一个个倒下?券商与其它机构投资者相比,优势明显得多:1。独霸的经纪业务为其带来信息优势;2。拥有一大批经历市场考验的分析师,因而具有人才优势。
这样的机构竟然陷入危机之中,其它机构难道有通天法术?笔者认为,在整个社会的有效监督机制没有确立之前,大力推动机构投资者入市,不仅不能解救股市困局,反而会给市场带来巨大风险。
在猴年岁末和鸡年开始的几个交易日,股市确实欢喜了一阵,于是,又有人开始鼓吹牛市行情已经来临。
果真如此吗?笔者对此不敢苟同。笔者认为,股市仍将继续走熊,一直到股价跌至股票投资价值显露时,股指才会止跌。如前所述,众多投资者在股市摸爬滚打多年,已经深刻认识到投机泡沫市的财富只是一种虚拟,价值市的财富才是真金白银,即是说,价值投资理念已开始根植于人心。
因此,只要股价没有跌到股票的价值区间,场外潜在投资者就不会入场,已经痛苦地选择离场的投资者也不会返回股市。
那么,股指大概要调整到哪一点位呢?股指能否止跌回升,取决于投资者的入场意愿和资金进入的规模,而这又取决于股市的投资回报率。
股市只是投资者投资的一种方式,因此,股市能否吸引投资者和资金入场,就要看股市的投资回报率是否大于或等于其它投资方式的回报率,特别是银行储蓄的投资回报率。我们仍以前述资料进行测算:深市484家上市公司2004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均价为5。
395元,该年度这484家公司平均每股现金分红为0。056元。若以2。25%的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为参照,则这484家上市公司的每股均价应降为2。489元,降幅应为53。87%。上证2004年最后交易日的收盘指数为1266。
50,若按53。87%的降幅,则上证指数应降到682。26。(E-mail:trlyl@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