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农业科学

防治小麦全蚀病有何方法?

防治小麦全蚀病有何方法?

全部回答

2018-03-01

0 0
    小麦全蚀病的防治应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充分利用生物、化学的防治手段达到保护无病区,控制初发病区,治理老病区的目的。① 保护无病区无病区严禁从病区调运种子,不用病区麦秸作包装材料外运。
  从病区调进种子要严格检验。② 控制初发区发现零星病株应及时拔除,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病穴内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撒生石灰进行消毒。  发病地块,单收单打,麦粒不作种子,秸杆、麦糠不沤肥。
  ③ 治理老病区老病区应采取农业措施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压低病情,控制为害。a。 合理轮作重病区轮作倒茬可控制全蚀病危害,零星病区轮作可延缓病害扩展蔓延。轮作应因地制宜,坚持1~2年与非寄主作物轮作一次,如棉花、花生、烟草、番茄、甜菜、蓖麻、绿肥等。
    b。 平衡施肥增施有机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无机肥施用应注意氮、磷、钾的配比,土壤速效磷达0。06%、全氮含量0。07%、有机质含量1%以上,全蚀病发展缓慢;速效磷含量低于0。
  01%发病重。病麦糠和病麦秸等都不能用于沤肥,如需要时必须进行高温沤制。C•种子处理用0。   1%硫菌灵液浸种10分钟;用三唑酮或三 唑醇按种子重量的0。025%~0。03% (有效成分)拌种;或用2% 戊唑醇或25%丙环唑乳油,按种子量的0。
  2%拌种;或2。 5%咯菌 腈种衣剂按药量与种子的1 : 1000比例包衣处理,对小麦全蚀病有 一定防控效果。  d。 土壤处理小麦播种前,将土壤深翻20厘米,以减少土表 层菌源量。
  播种前,每亩用50%多菌灵或50%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2~3千克,掺土 20~33。 3千克拌勻,于犁地前撒施,重病区要多 撒。或用以上药剂兑水6。 7千克,在播种前喷洒于地面,或造墒时 顺水灌人田中,然后耕翻整地。
    e•生物防治对全蚀病衰退的麦田或即将衰退的麦田,要推 行小麦两作或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以维持土壤拮抗菌的防病作 用。美国用荧光假单胞菌防治全蚀病,大田增产30%,但效果不 够稳定。
  中国农业科学院开发的生防菌,山东农科院开发的生防菌 剂“蚀敌”、“消蚀灵”均有防治效果。  f。化学防治秋苗或春苗返青期,每亩可选用15%三唑醇可 湿性粉剂0。 2千克,或20%三唑酮乳油0。
   1升,兑水100千克, 或12。 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50克,兑水50~70千克,或用含5 亿活芽孢/克荧光假单胞杆菌(消蚀灵)可湿性粉剂100~150克, 兑水50~70千克,充分搅拌,除去喷头旋片,喷射于麦茎基部, 或拌干细土 26。
     7千克顺垄撒施。在重病区,小麦抽穗期再用药一次,如用15%三唑醇可湿性 粉剂0。3千克兑水2000千克,于拔节期灌根,每隔15天。一次,共 3次,可有效地抑制病害发生、发展。
  在小麦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黑穗病与地下害虫混合发生 的地区或田块,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100毫升,加20%三唑酮 乳油50毫升后,兑水2~3千克,拌麦种50千克,拌后堆闷2~3 小时,然后播种。
    可有效防治上述病害,兼治地下害虫。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农业科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建筑学
心理学
数学
天文学
工程技术科学
化学
环境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农业科学
农业科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