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什么是唐代的“制科”?

什么是唐代的“制科”?

全部回答

2018-03-13

0 0
    唐代科举在常设的常科之外,又有非 常设的制科。制科又称大科、特科,是皇 帝根据特殊需要临时下诏安排考试,具体 科目和结束时间均不固定,其目的在于有 针对性地选拔某一类特殊人才。
  应试人的 资格,初无限制,官员和布衣主要觉得自 己有自信,均可自荐应考。后限制逐渐增 多,需公卿推荐方可应考;布衣还要经过 地方官审查。    制科考试虽然由皇帝亲自主 持,考中者往往也能获得不错的官职,但 总体而言,在唐人眼中非是正途,在官场 遭到轻视。
  
  唐代制科比较盛行,宋代渐趋衰微,整个宋代仅录取41人而已。至元、 明,制科完全废弃。清代日^制科又开始 设立,清初,康熙沿唐制重开博学鸿同科, 其后雍正、乾隆又一度开此科;清末因政 府财政困难,光绪又开经济特科。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人文学科
人文学科
管理学
传播学
考古学
伦理学
语言学
哲学
历史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