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竹林七贤之嵇康为什么会被杀?

竹林七贤之嵇康为什么会被杀?

全部回答

2016-07-30

208 0
     嵇康缘何被杀?两晋的史学家都有记载,却各偏执一词,不足全信。我们姑 且从论证的角度给读者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历史带我们去了解嵇康的生前 死后。 第一^种说法是:祸起吕安一 案,后遭钟会陷害。
   鉴于嵇康在魏晋时期的影响力,高官子弟钟会欲借嵇康之名提高自己在名士 中的地位。  但嵇康深恶此人,便对钟会不予理会,由此钟会便怀恨在心,伺机报 复。偏不凑巧,嵇康的好友吕安有个漂亮的妻子,其兄吕巽垂涎弟妻美色已久, 趁吕安外出,将弟妻灌醉进而奸污,并陷害其弟不孝曾殴打母亲,因此吕安也身 陷囹圄,嵇康为了向官府说明真相也被传召 至官府。
  在庭审的时候一个在幕后等了很久 的小人钟会出现了,他告诉司马昭:“嵇 康,卧龙也,不可起。  公无忧天下,顾以康 为虑耳。”又说,当时曹氏心腹将领毋丘俭 起兵造反的时候,嵇康就极力支持,嵇康、 吕安平时言论放荡,不拘礼法,有违孝道。
   做皇帝切不可留这样的人,应尽早除之。昭 听会言,遂杀嵇康。 这个说法有很多逻辑不通的地方。第 一,告吕安不孝,需要有足够的证据,魏晋 以孝治天下,不孝乃是大罪,不可妄下结 论,必须有吕安母亲的证词才可定罪。
    第 二,就算吕安不孝,但是有阮籍在母亲服丧期间曾饮酒吃肉,司马昭并没有追究, 此案为何一定要治吕安死罪呢?这就有失司法的公正性。 另外,钟会陷害嵇康之词也有不通之处。
  第一,毋丘俭反叛的时候,嵇康已 移居山阳,也就是说嵇康有不在场的证据。第二,魏晋时代名士们大都蔑视礼 法,狂放不羁,强调精神自由,展现个性的可爱。  如若按此定罪,当诛者何止吕 安一人? 第二种说法: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嵇康有个特殊的身份,他是曹操的孙女婿,前文我们也提到嵇康曾在山阳一 住就是十几年,其他地方也还无所谓,山阳这个地方司马氏就比较敏感,因为汉 献帝被贬以后就曾在这里居住过,嵇康难道是思故主?这个罪名可不轻,够杀嵇 康一千回的。
     嵇康从来都不与司马氏往来,好友山涛举荐其出任吏部郎,他不光拒绝还写 了与山涛的《绝交书》。司马昭曾欲借嵇康的影响力为自己正名,但嵇康却以“非 汤、武而薄周、孔”拒绝,这在名义上已经表达了对司马氏篡位的驳斥。
  更为要 命的是,嵇康在当时太有影响力了,在吕安案被捕入狱以后,三千太学生请愿, 而且打出如不释放嵇康他们愿意和嵇康一起坐牢,这下把司马昭给镇住了,他没 有想到嵇康在文士中有如此之高的影响力,这严重地威胁到了他执政的基础,于 是他下定决心必除嵇康而后快。
      也算是杀一儆百!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嵇康的死有两条线,一明一暗。明的一条是吕安一案, 暗的是嵇康不与司马氏合作并且反对司马氏篡曹魏天下,两条线就注定嵇康必遭 杀身之祸。
  诸多两晋的史学家掩耳盗铃,替司马氏掩饰罪行,而是把嵇康的死归 罪于钟会的诬陷,这就导致很多迷信正史的人,对嵇康的死因不加怀疑,导致我 们从没有看到事实的真相。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历史话题
历史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