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生活 美食/烹饪 酒类/饮品

竹林七贤指的是魏晋时期哪七个人?

竹林七贤指的是魏晋时期哪七个人?

全部回答

2016-07-29

557 0
     在魏晋时期,由于不满司马氏篡权和阶级斗争尖锐,出现了七个著名的社会名流。他们虽然在政治观点上和哲学信仰上不尽相同,但各有所见,各有其长。他们经常酣饮纵酒,交游于竹林之中,时而弈棋,时而赋诗,海阔天地,无拘无束,听其自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所以人们称之为“竹林七贤”。
    其中对后世影响较大者有嵇康、阮籍、刘伶三人。这七个人是: (1)嵇康(224〜263年),字叔夜,燋郡(今安徽宿县西南)人,三国、魏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
  与魏宗室通婚,官至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他的政治观点,“非汤武而薄周孔”,厌恶儒家各种人为的烦琐礼教,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并认为“元气陶铄,众生禀焉”,主张回到自然。  他“思想新颖,往往与古时旧说反对。
  ”在政治上不满意司马氏集团,弃官归里,当了铁匠逍遥岁月,善饮酒,“夏月常锻大柳下,钟会过之,康锻如故,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有所闻而来,有所见而去。’”他一生著作甚多,搜集于《嵇康集》中,他为人正直,不苟同权势,他的酒友山涛劝他仕为官,竟然撰写了《与山巨源(即山涛)绝交书》,誓死不仕司马氏,后遭钟会构陷,遂为司马昭所杀。
     (2)阮籍(210〜263年),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是三国魏晋时文学家、思想家。曾为官至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颇有盛名,与嵇康齐名。在哲学上,他认为“天地生于自然,万物生于大地。
  ”“道者,法自然而为化,侯王能守之,万物将自化。”主张把“自然”和封建等级制度相结合,做到“在上而不凌乎下,处卑而不犯乎贵”。  蔑视礼教,尝以“白眼”看待“礼俗之士”。一生嗜酒,不拘小节,“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
  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他与嵇康不同,因饮酒醉失言而丧生,而阮籍却往往借酒醉,以保护自己。籍有女儿“司马昭(晋文帝)初欲为子求婚于籍,籍沉醉三十日,不得言而止。  ”“钟会欲置之罪,皆以酣醉获免。
  ”史书说:“籍为步兵校尉,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恒游府内,朝宴必与焉。令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据案醉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他“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碁,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  ”他母亲死后发丧时,“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或问楷:‘凡吊者主哭客乃为礼,籍既不哭,君何为哭,’楷曰:‘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礼典。
  我俗中之士,故以轨仪自居。’时人叹为两得。可见不拘小节如此,他生前著作,多已散佚,余者后人辑有《阮嗣宗集》”。   (3)刘伶,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县)人。曾为建威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对朝廷策问,强调无为而治,以无能罢免。
  嗜酒,生活放荡不羁,蔑视礼法。为官时,常乘鹿车,携酒一壶,使人荷锸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免官后喝醉了,就“脱裸形屋中”,有人责备他太放肆。他说:“我把天地当居室,把房子当裤衩,是你们自己跑进我的裤衩当中去,你怎么反怪我呢?”史书说:“伶放情肆志,常以细宇宙,齐万物为心。
    澹默少言,不妄交游,与阮籍嵇康相遇,欣然神解,携手入林。扬不以家产有无介意。尝渴甚,求酒于妻,其妻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酒太过,非摄之道,必宜断之。”伶曰:“善,吾不能自禁,惟当视鬼神自誓耳,便可具酒肉。
  ”妻从之,伶跪视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斗,五斗解酲。  妇儿之言,慎不可听。”仍引酒御肉,隗然复醉。尝醉与俗人相忤,其人相攘块奋拳而往。伶徐曰:“鸡肋不足以安尊拳。
  ”其人笑而止。伶虽陶兀昏放,而机应不差。著有《酒德颂》。 (4)向秀(约227〜272年),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陟西南)人,魏、晋时哲学家、文学家,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哲学观点,主张自然与名教相统一,合儒道为一。
  认为万物自生自灭,所以各任其性,即是“逍遥”,但君臣上下亦皆出于“天理自然”,故不能因要求“逍遥”而违反“名教”。秀与嵇康善友,嵇死后著《思旧赋》,情辞沉痛,感人甚深。 (5)阮咸,是阮籍之侄,毫放不拘礼法,善弹琵琶,为时著名的音乐家。
    官至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嗜酒纵饮,交游于竹林之中。 以上五人晚年的生活皆为隐逸之士。南朝文学家颜延之撰有《五君咏》,传之于世。“竹林七贤”中另二人: (6)山涛(205〜283年),字巨源,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陵西)人,好老庄哲学,与嵇康、阮籍等人交游。
  曾因魏政局不稳,遂隐身不问世事。  司马氏当政后,出仕,任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嗜酒,为官清廉,选用官吏,都亲作评论,时称之为“山公启事”。为官时,欲荐嵇康出任尚书吏部郎,为嵇康所拒绝,后康致书绝交。
   (7)王戎(234〜305年),字浚冲,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好清谈,嗜酒常出入竹林之中。  常怀念酒友,一日“从黄公酒垆下过,顾与同游曰:‘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此垆,自嵇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世所羁绁,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
  
  ”戎为人贪吝好货,广收八方园田,积钱无数,每自执牙筹,昼夜计算,为时人所讥。 “竹林七贤”是通过一酒字,把他们的友谊联系起来的。  对于他们七人的评价,由于他们尚清谈,听自然、放荡不羁,多为时人所贬低,殊有不公,应按其一生作为进行实事求是的评论,方为公正,当然这是史学家的任务了。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生活
酒类/饮品
服装/首饰
美容/塑身
购车养车
家电
礼节礼仪
美食/烹饪
购物
购房置业
婚嫁
生活常识
家居装修
交通出行
起名
保健养生
育儿
美食/烹饪
酒类/饮品
烹饪方法
厨具
餐厅/酒店
酒类/饮品
酒类/饮品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