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语言学

“之”是文言虚词,它的用法是什么

全部回答

2019-01-02

0 0
    1 作动词, 可译作“到、往、去”。如《鸿门宴》中的“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之”用在处所名词“沛公军”前,作动词。 2 结构助词“的”。如《谏太宗十思疏》中的“代百司之职役哉”。
  3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夫晋,何厌之有”,这里“何厌”是“有”的宾语,提前了。  此句可译为“晋国(的欲望),有什么满足的(可能)呢?” 4 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如《劝学》中的“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5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如《归去来兮辞》中的“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这里两个“之”用在主谓词组之间,表示这一词组不能单独成句。
    此句可译为“(我)羡慕一切生物得到复苏的时节其时,感叹自己的年华行将结束。” 6 作代词 A 代人,如《项脊轩志》中的“先妣抚之甚厚”,“之”可译作“她”,代老妪。B 代物,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之”代“土地”。
   C 代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与坐谈,问之客曰”,“之”代“与徐公孰美这件事”。   D 指示代词,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之”可译作“这,这样”指上文“河内凶……亦然”。
  “不若长安君之甚”《触龙说赵太后》,“之”译作“那样”。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语言学
出国/留学
院校信息
人文学科
职业教育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人文学科
语言学
考古学
传播学
伦理学
管理学
哲学
历史学
语言学
语言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