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军事

潜艇问题

为什么二战时的潜艇大部分的水下航速低于水面航速,而现在的潜艇则水下航速高于水面航速?

全部回答

2018-02-23

0 0
    潜艇在水面航行时影响航速的阻力一般有摩擦阻力、旋涡阻力、兴波阻力、突出体阻力和空气阻力。这5种阻力随着航速的增加而变大。潜艇在水下时空气阻力就不存在了。由波浪造成的兴波阻力也会随着潜艇的下潜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水面惊涛骇浪时,水下可能风平浪静。
  这样,影响潜艇水下航速的阻力就只剩下摩擦阻力、旋涡阻力和突出体阻力。     如果潜艇都是以同样的低速航行,其在水面所受到的阻力要小于水下受到的阻力,航行速度以水面为快。
  这是因为潜艇低速在水面航行时,其兴波阻力和空气阻力都相当小,所面对的只是摩擦阻力、突出体阻力和旋涡阻力;而潜艇在水下低速航行时的主要航行阻力虽然也是这3个阻力,但因潜艇在水下状态时浸水表面积大大增加,会使摩擦力较水面增大许多,同时由于潜艇在水下时一些突出体(如指挥台)入水后会加大突出体阻力,所以潜艇水下低速航行时的阻力要大于水面低速航行时的阻力,也就是说,低速水下航行比低速水面航行要消耗更大的功率,其航行速度自然低于在水面航行。
       然而在高速航行时,就会出现与上面所讲的完全不同的状态。随着航速的增加,潜艇在水面上的空气阻力和兴波阻力将大大增加,使其总阻力值大于在水下高速航行的潜艇的总阻力值。
  据计算,当潜艇的速度达到一定值时,水面阻力甚至是水下阻力的两倍,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对于核潜艇来说,不管是水面航行还是水下航行都采用的同一动力装置,在同样的额定功率下,在水面和水下就会产生出不同的最大航速值。
  此外,因核潜艇的主要活动是在水下,在动力装置的设计上主要考虑的也是尽量减少水下的阻力,以适应在水下航行的特点,所以核潜艇的水下航速高于水面航速。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潜艇需要向船员及发动机提供空气,因此当时大多数潜艇主要时间都在水面上,船身被设计得能在破浪前进时获得最快的行驶速度。
  这样做的结果是,这种潜艇能以20公里的时速在水面上巡弋,而下沉后其速度勉强能达到水面速度的一半。 20世纪50年代,核动力潜艇的出现改变了一切,潜艇的发动机靠核反应堆提供能量,不再需要空气,而船员可以通过将海水电解成氢和氧得到氧气。
    其结果是,这种潜艇能潜伏数月,它们不再需要折衷的船体设计,而是着眼于在波涛之下航行时能有最好的表现。据推测,某些猎潜艇的时速已经超过了50公里。 。

2018-02-23

43 0
以前的设计是可以下潜的船.主要用于水面航行,只是可以下潜.所以水面时间较长.设计多为破浪型设计.但水下阻力大. 现在设计多以水滴或流线型位基本设计,水下阻力小,水上则有扎头现象.但水下姿态好.利于潜行及呼吸管航行.

2018-02-23

57 0
  因为二战时潜艇的设计中和现在的潜艇设计存在区别。 那时的潜艇艇首设计和舰首是一样的,为了在水面航行中能得到更高的速度,这和当时的攻击方式相适应,因为当时的潜艇很长时间上都是在水面航行的,(因为蓄电池技术的限制),只有在有敌情的情况下才下潜。
   现在的潜艇已经解决了蓄电池的技术限制,可以 长时间的在水下伏击,特别是现在的核潜艇,可以在水下潜行数月,所以现在的潜艇更多的时候在水下,所以艇首设计大多为球型,整个潜艇设计为水滴型,以减少水的阻力,提高航速。
  

2018-02-23

56 0
    二战时的潜艇技术还不成熟,蓄电池水平较低,只能在水下航行较短时间,潜艇在部署和机动等大部分时间是处于水面航行状态,作战方式一般是设伏猎杀,对水下性能只能将就一点,因为水面和水下航速很难兼顾,只有将应用较多的水面航速列为最重要性能指标,所以水面航速大于水下航速 随着核潜艇技术的发展和反侦察的需要,潜艇需要长期潜伏水下,即使常规潜艇也需要使用通气管保持水下航行,水下航速就成了重要设计指标,故而现代潜艇水下速度大于水面速度 顺便提一下,现代潜艇水下速度是不一样的,大约在下潜二三十米内越深速度越快,超过这个深度就是一个样了,这是水面涌动造成的影响。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军事
其他社会话题
公务办理
法律
求职就业
时事政治
宗教
军事
军事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