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父女.夫妻.金钱 --评“人生就是一种交易”

请以高二课文《守财奴》为背景,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题目为"父女.夫妻.金钱" --评"人生就是一种交易" 如写为记叙文,则题目为《一把金路易》或《虚伪的面纱撕破后》,请大家帮忙,急用~~~!!!

全部回答

2005-03-13

52 0
    夸张的笔法 神奇的效果——《守财奴》赏析 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的杰作《欧也妮·葛朗台》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金钱统治造成的种种罪恶。
  高中课文从中节选之后改名为《守财奴》。虽然小说问世已有一百五十多年,但它所激起的反响却在一代又一代人的灵魂中回荡。  人们读着它,心里会激起万千情愫,会引起种种叹息、吃惊、大笑、沉思……这种迷人的艺术效果首先缘于作者运用夸张的笔法、变形的语言塑造了守财奴葛朗台这个离奇扭曲而又意味深长的艺术形象。
   课文一开始,就把一个占有金子的执着狂毫不掩饰地推倒了读者面前——如果妻子死了,要把财产放手一部分,“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这就是葛朗台。  对他来说,金钱就是性命。
  “爱财如命”这个词,仿佛是为他特造的。 葛朗台家里,妻子和女儿正兴致勃勃地对着梳妆匣咂摸着查理的肖像。葛朗台一看到梳妆匣,马上瞪起“金子的眼光”——因为他看见了梳妆匣上面的金子,他的眼中只有金子,一看到金子就产生条件反射。
    看到丈夫这种怪异的眼光,葛朗台太太便大叫起来:“上帝呀,救救我们!”眼前已经不是丈夫,而是魔鬼!可惜上帝没有听到葛朗台太太的叫喊,救不了她,所以只能任凭这个魔鬼大发淫威了。
  葛朗台发淫威也挺有艺术性,颇具观赏价值。请看他:“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动作之神速、之利落,令人称奇。  其速度与力度简直可与《新英雄本色》中的武打动作相媲美。各位可别忘了他的年龄。
  课文开头就告诉我们,他“刚刚跨到七十六个年头”。虽然是“刚刚”,可毕竟是“七十六”啊。你看他,“好似一头老虎扑向一个睡着的婴儿”。这哪里是家庭争执,简直是森林中的弱肉强食。只不过这头老虎不吃婴儿,对婴儿不感兴趣,感兴趣的只是金子。
     抢到宝匣后,他发出了一连串惊喜的狂叫:“噢,是真金!金子!”更令他惊喜的是:“这么多的金子!有两斤重!”这里的“这么多”、“两斤”要重读,才能体现他此时的心情与性格。
  然后他得意地对女儿说:“小乖乖,你真是我的女儿,我明白了。”葛朗台为什么不说“你真是我的好女儿”呢?请注意前面的话:“这交易划得来。  ”所以我们不难揣摩出葛朗台的意思:你跟我一样,很会做交易,只赚不亏,太像我了!真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父亲在惊喜地狂叫,女儿呢,却在“四肢发抖”。她害怕极了,任凭着这只老老虎独发淫威。这只老老虎发威的目的其实也很单一,只是想得到金子。女儿当然不能让他撬下金板,扑过去想抢回,老头子便“手臂一摆,使劲一推”,三下五除二,干净利索。
    欧也妮只好跪下求情。老头儿就回他一句荒唐“名言”:“为什么拿来看呢,要是寄存的话?看比动手更要不得。”找到了理由,他就要继续撬了。欧也妮只好拿起刀子,以自杀想威胁。毫无人性的父亲竟天真地问她:“你敢吗,欧也妮?”言外之意,不敢的话我可要继续撬了。
  葛朗台太太被吓得晕过去了,或者说被气得昏过去了。  葛朗台反应非常快,“马上把梳妆匣扔在床上”,并且由大喊大叫变得低声下气了,凶猛的老虎突然变成了温顺的绵羊,而且说话特别亲昵:“妈妈,小妈妈,好妈妈,得了!我拥抱欧也妮了。
  她爱她的堂兄弟,她要嫁给她就嫁给她吧……”然后可怜兮兮地乞求:“可是你得长命百岁地活下去啊,可怜的太太。  ”他为什么突然变得如此温柔体贴,如此缠绵多情呢?课文开头就告诉我们:“如果妻子死了,(就)要把财产放手一部分。
  ”这就是答案。可见他变得温顺并不是因为良心发现,人性回归,而是本色不改,爱金依旧。为了表示他的“悔改”决心,他到密室去拿了一把路易来摔在床上送给母女俩,还“一边说一边把钱拈着玩”,以让母女俩开心起来。
    为什么他要用这种怪异的方式表达心意呢?因为在他看来,世界上金子最重要,自己这么爱金子,别人也肯定跟他一样,爱金如命,见了金子就开心。偏偏葛朗台太太母女俩看不懂,“面面相觑,莫名其妙”。
  她们搞不懂,为什么葛朗台用金子表示悔改的决心;更搞不懂,刚才还是凶狠无情的魔鬼,怎么突然间变成了温顺的小绵羊。  她们不知道其中的原委,只有葛朗台一人知道,所以只好让他一个人孤独地尽兴表演。
  但也正是他这孤独而尽兴的表演,爱财如命、贪婪变态的性格才赤裸裸地、毫不掩饰地表现出来。 女儿看他这样子,就对他说:“父亲,把钱收起来吧;我们只需要你的感情。”这话正中下怀,他非常高兴地说:“对啦,这才对啦。
    ”然后马上把钱装进了袋子。——可见他说的“对啦”并非女儿说的那个意思,而是说不要他的钱“对啦”。 这是精彩而又紧张的抢夺梳妆匣一幕。葛朗台竭力表现,却未能胜出,金板没撬到,却差点因太太昏死过去而使自己失去一部分财产,经历了一场心理上的惊险。
     医生叫来后,葛朗台的问话直截了当:“要不要化很多的钱?”他最怕的就是花钱。他还“悲壮”地说:“要是我的女人还有救,请你救救她,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郎也行。
  ”注意这“一百两百法郎”,我们觉得他吝啬小气,可他自己却觉得已经慷慨得不得了了。好好体会一下:“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郎也行。  ”再听他的特殊名言:“我多爱她,虽然表面上看不出,因为我们家什么都藏在骨子里的。
  ”我们只听过“刻骨之恨”,还从没听过“刻骨之爱”呢!葛朗台又让我们开眼界了。 葛朗台太太还是很快往死路上走。临终前,他对孤零零的女儿说:“幸福只有在天上,你将来会知道。  ”这凄凉的告别语既反映了她的宗教观,更说明了她在人世间没有享受到幸福,没有体验过家庭的温暖,没有感受到丈夫的亲情、爱情,只“享受”过魔鬼丈夫对她的折磨和虐待! 妻子死后,葛朗台对女儿又“温柔”又“体贴”,亲自搀女儿去用餐,然后用“差不多很慈祥”的眼光几小时地看着她。
    女儿非常不解,以为“错看了老父的心”——可见她平时没领受过老父的这般礼遇。但老父却很好解,因为女儿是“金铸的一般”,因为她拥有继承权,她的含金量极高,或者说她就是金子的化身。
  这就是老父对她好的原因。接下来,葛朗台单刀直入,提出了遗产继承权的问题。请注意,他是在“全家戴孝”,妻子尸骨未寒的时候提出来的。  提出的话也怪怪的:“咱们中间可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
  ”既是“小小的事”,却又说“我不能让事情搁在那儿牵肠挂肚。你总不至于要我受罪吧。”可见绝非小小的事,财产就是他的性命,有命没命就看这下子了。再看他古怪的行为:“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一刻不停地抹着。
    ”当公证人向女儿说明真相后,他马上阻拦:“别多嘴,克罗旭。——一言为定。”女儿放弃了继承权后,他兴奋不已,热烈地拥抱女儿,并在这时说出了他的真心话:“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
  ”下一句则更露骨、更无人情味了:“咱们两讫了。这才叫公平交易。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听着”葛朗台的“名言”,看着他的“精彩”表演,我们不禁会想起马克思、恩格斯的精辟论述:“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葛朗台在诱骗继承权时,曾对女儿许诺每月给一百法郎。
  可继承权骗到手后,他就把这些“忘了”。女儿提起此事,他就拿出廉价买来的金首饰来充当。他先是挖苦,然后又“因为能够利用女儿的感情占了便宜”而高兴。   财产骗到手了,接下来他就要充当忠实的守财奴了。
  课文在这一部分似乎没有什么生动的故事,没有什么动人的情节,但作者却通过几个典型的细节深刻揭示了葛朗台虽病魔缠身却仍固守本性的特点。你看他“连狗在院子里打呵欠都听得见”,“他好像迷迷糊糊地神志不清,可是一到人家该送田租来,跟管庄园的算帐,或者出立收据的日子与时间,他就会立刻清醒”。
    要知道,这时候他已年逾八十,病魔缠身,行将就木了,可他却有如此惊人的超越神志的清醒、胜过女儿的谨慎。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守财本领,不能不佩服他心目中金子地位之崇高之神圣。
   弥留之际,他的因守财注意力过度集中而引起的变态心理更暴露无遗。他非常多疑,随时都担心人家偷了他的金子,不时惊慌地问:“在那里吗?在那里吗?”这样还不放心,他要女儿把金路易铺在桌上,让他几小时地盯着,然后才满意地说:“这样好教我心里暖和!”当法器出现的时候,他“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因为法器是金镀的、银镶的。
    神甫让他亲吻十字架上的基督圣像,他却想把镀金的十字架抓在手里,占为己有。他竟然至死都有这么强烈的贪婪欲望。也正因为贪婪送了他的命。可见他为财而活,为财而死,真是个地地道道的“守财奴”。
  “奴”者,何也?《现代汉语词典》告诉我们,“奴”是指受压迫、剥削、役使而没有人身自由的人。  那么葛朗台就是受金钱役使而失去自我、失去人性的变态的人。 更精彩的还在后头呢!他断气之前还念念不忘固守了一辈子的财产,不忘叮嘱一句:“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真令人瞠目结舌,惊奇不已。
   这就是巴尔扎克笔下的守财奴,这就是巴尔扎克惊人的艺术水平!作者娴熟地运用了漫画式的夸张手法,运用幽默离奇的变形语言,刻画出了一个极端贪婪、极端吝啬的变态人形象,让人觉得既荒诞可笑,又真实可信。
    左拉曾钦佩地说,在巴尔扎克生动逼真的人物形象面前,“古希腊罗马的人物变得苍白无力,浑身抖颤,中古的人物像玩具铅兵一样倒伏在地。”(《论自然主义的戏剧》) 我们不禁被左拉的精彩概括陶醉了。
   。

2005-03-12

61 0
    一.《一把金路易》 有个富翁,生性吝啬,舍不得花钱,攒了一大把金路易。一次,他生了一场大病,经医生诊断后说:脉气虚弱,最好用人参补一补。富翁听说要用人参,吓了一大跳,说道:这么高贵的药,我可吃不起,只好听天由命了! 医生听他这么一说,便说道:如果不用人参,也可以用熟地来代替,价钱就低得多了。
    富翁还是摇摇头说:费用太多,我情愿死掉算了。 医生知道他舍不得花钱治病,便故意挖苦说:如果这样,倒还有一个药方,就是用乾狗屎调一两红糖,也可以补元气。没想到富翁一听,竟从床上一跃而起,问道:可不可以只用乾狗屎? 这个富翁生病不肯买药吃,却把全部金路易,埋藏在墙角下,每天都要看好几遍。
    他的仆人发现了这个秘密,便趁他不注意的时候,把金路易都挖出来偷走了,富翁即刻变得一无所有。 二.《虚伪的面纱撕破后》  --评熟人间的交易 我的熟人不多,但毕竟有一些。
  近一年半载,因了熟人的缘故,使我惮于认熟人了。   一次,我和妻子去菜市场,买了菜,又想买点肉,转了一圈,总怕碰上猪婆肉或病猪肉。  这时,我发现乡下邻居有个摊,便笑脸迎去,想着近邻本是实实在在的人,价钱质量都信得过。
  乡亲也热情,一刀下去便是很旺的二斤二两,我问多少钱,他说给十一元钱就行了。我和妻子不禁对视了一下,便很不好意思地付了钱。因为当时市场的肉价是四元伍一斤,他按伍元要了钱,我们为了自己的面子,还能说什么呢?就这样,在近邻颇为安然的目光里,暗暗地受了这一刀。
       其实妻子对熟人早有警觉。前年妻子要做条裤子,我陪她去一个裁缝铺,一看,是熟人的妻子掌尺执剪,于是很自然地寒喧上了。后来裤子穿到身上,总觉得不大对劲,脱下细看,粗针乱线不说,两个裤筒竟是宽窄不一。
  就因为这,妻子曾有内训:“熟人不可信,熟人的买卖不能沾,熟人的交情没情份。  ”但是,我总觉得妻子是妇人之见,大为不服的慨然而辩:“熟人不是你一个人的熟人,所以他不可能只记着你一个人的事;熟人也偶有失误的时候,所以你应该原谅他;现在的事情就得靠熟人帮忙。
  正因为是熟人,所以你也应为熟人多想,你不相信熟人还能相信什么人呢?”不料,这些慷慨陈词,竟成了掌自家嘴巴的有力证据。  因为这许多关于熟人的种种好处,后来都一一被熟人的智慧利用得淋漓尽致,使我不得不对熟人产生了敬而远之的觳觫感。
     与熟人交往,着实也是不得已的事。只要你生活在人事间,一来二去自然成了熟人,你常常为了某种情面,不得不陷入熟人织成的网中。为此,我曾经一而再,再而三地忘记过“内训”。  譬如熟人向你借钱,多了当然拿不出,少了你不能说没有,但借给后就是闭口不提了。
  人家忘了还是佯装不知,反正那种坦然的神态,叫你心里老是悬着,只好靠种种的猜测责备自己何以那样轻信别人。假使你鼓起二十分的勇气,抹下脸去要,人家会情真意切地说:“这几天我刚好要给你送去,就是没空!”这不,你已经面如火烧了吧,好象是你欠了人家的。
    如果对这点钱你没了信心,只好纯当是搞了赞助,也许心里会平衡些。但钱总之是被人家用了,你只有从其他方面省着了。无论怎样,熟人你总难交下,不过吃亏多了,怀疑也就多了,结果便是对人际的失望和悲哀。
     但是,话说回来,我也不会违心地否定所有的熟人,熟人也有极重交情的,甚而肝胆相照的。  这样的熟人,我便纳入朋友的行列。由熟识到相知,必得经过荣辱、甘苦、福祸的考验,我总以为是要有缘份的。
  古人所说的友直,友谅,友信,我想,这是朋友最好的注脚。只可惜由熟人荣升为朋友的太少了。而太多的熟人仅仅是熟人而已,或者在是非、利益中情比纸薄,甚而要紧处尥你个蹶子,使你连防的着数都想不出。  暗箭接多了,自然产生戒备心理,有时一些本可成为朋友的熟人常失之交臂,颇有遗珠之憾!   说到这里, 我于熟人的话题成了一个固执的挖掘者。
  记得过去有句话叫“熟人不取利”,想必从前的人普遍很重情谊,只可惜这话现在难以体会了。而今,颇使我耳闻目睹、深有感触的倒是“熟人好取利”。  这里,不妨借孔圣人的话对熟人稍加引申,这便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可见,对利这东西颇能精巧取得的,一直是小人的事。照古训推理下来,我的有些熟人岂不成了小人?其实,我是很不情愿这样推理的,因为如此这般一套,我恐怕会糊哩糊涂得罪许多熟人,如我自命为君子者,可不成了众矢之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如果姑隐这种推理,利这东西确实还有其大放光芒的诱人境界,这就是用生意买卖围起来的场子。但是,我的惶惑恰因此而无法抹去,逐日渐长。太多的熟人已把彼此的交往看成了生意间的事,我真不知道怎样看待熟人了!这种人际,委实导出了一个使我异常悲哀的结果--这就是十九世纪的小说人物葛朗台的话“人生就是一种交易”!不过,好在我等清寒之士,实在是没有多少生意可做的,与我辈交,某些熟人们大概是很失望的。
       熟人与熟人间的网仍在织着,经天纬地之后不知会变成个什么质料,我是不愿再想了。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出国/留学
院校信息
人文学科
职业教育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外语学习
K12
学习帮助
学习帮助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