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急求两篇议论文

全部回答

2005-10-05

87 0

    妙用修辞文生辉 古人说话讲究辞令,写文章讲究文采,其中很有道理。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是十分中肯的意见。一部《论语》,不但是儒家思想学问所在,其语言之精炼、优美、含蓄,堪称古文学典范。
  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也说:“言以文远。”大意是说,文章因有文采,才能流传千古。  这些,都说明了文采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但是,现在有些人写文章不太重视文采,他们的笔下只有抽象的道理,缺少具体的形象;只有甲乙丙丁的描述,没有鲜明生动的论证,效果当然不会好。
   俗话说:“三分姿质,七分打扮。”写作文也是如此,只要经过“事事四五通”的装扮,何愁它不 “精妙世无双”?装扮的手段很多,而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使用辞格。   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曾这样来描绘月下的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 连用了拟人、比喻,“袅娜” 写出了荷花柔软妩媚;“羞涩” 写出荷花含苞待放的忸怩之态。  这两词把荷花写活了,可谓形神兼备物性人情统一。“刚出浴的美人”,既写出了纤尘不染,使人想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从而想到荷花的质朴、清新、纯洁、淡雅和高贵。
  又使人想到水中月、雾中花,灯下观美人那种朦胧美的意境。  总之,经过多次比喻、拟人,这荷花就仿佛对着读者“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格式,会使你的作文语言文采焕然,瑰丽多姿。
  常用的效果明显的修辞格式有比喻、排比、引用、拟人、仿拟等。 一、 可巧用比喻。 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如2001年高考一安徽考生的作文《诚信归去来》中有这样一段话:“诚信是一轮金赤朗耀的圆月,惟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摇摆不定,天平立即稳稳的倾向一端;诚信是高山之巅的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诈,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
    ” 在作者的笔下,诚信成了月亮、砝码、水,文章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这都是比喻的作用。如果我们将这一段文字改为:“诚信可以反映出一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诚信可以使生命充实,诚信可以使生命回归本色\",肯定是大煞风景。
     又如一四川考生在作文《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中写道“选择诚信。因为它比机敏来得憨实。诚信好比一个乡间小伙,他每日只知弓着黝黑宽阔的脊梁在人生的沃土上默默耕耘;机敏则更像一个电脑黑客,他总是那样才思敏捷,头脑灵活,却总是不露真相叫人紧张。
  在人生的剧本里,一位老实踏实的演员总要比一个奸诈精怪的角儿更受观众青睐。  ” 他运用比喻的手法说理,如谈话一般朴实亲切,形象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如果写成“选择诚信。
  因为诚信比机敏好,更受欢迎”,语言就比一杯白开水还要寡味。 二、 可善用排比。 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如2001年河北一考生在《千年的呼唤》中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它曾是千年前的儒学大师发自肺腑的呐喊;它曾在勾心斗争、尔虞我诈中变得不名一钱;它曾是无数饱学之士终生恪守的行为规范;它曾是阴险狡诈之辈赖以飞黄腾达的外衣。
  它太简单,简单得连牙牙学语的孩童都能叫出它的名字。  它又太复杂,复杂得让有些人将它遗失得无怨无悔,无影无踪。 它,就是诚信。” 一系列的排比句,使文章内容集中,节奏鲜明,酣畅淋漓,有气吞山河之雄伟,水泻千里之壮观。
   三、可妙引诗文。 如一2002年高考一考生在《选择的真谛》中这样写道:“选择的真谛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示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睥睨群小;选择的真谛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伤时忧民;选择的真谛是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再如这样一段文字:“书是我的精神支柱,它重塑了我的灵魂。
     当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懂得了谦虚的必要;当王勃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懂得了友情的可贵;当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懂得了做人的责任;当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懂得了做人应具备的反抗精神。
  ” 巧妙地引用一些诗文,使文章平添了许多人文内涵。   四、可活化名句 北宋著名的“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认为“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并强调作诗如能做到“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就能达到“以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我们在写作中也可借用这种方式,把传颂于世的诗文、名言警句,通过巧妙变换,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由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化用而来。很显然,化用后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无论从意境上,还是气势上,都远胜于原句。
  真正起到了“点铁成金”的作用。 有一篇文章叫《感悟考试》,开头这样写道:“室外,天不下雨天不刮风天上有太阳。  室内,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里明显地“化用”了歌曲《天不下雨天不刮风天上有太阳》和《三国演义》中的开篇诗,但就是因为这样的“化用”,才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还有一篇文章,说一位同学好以语言打抱不平:“路见不平,拔嘴相助”,化用“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形象 、生动,令人忍俊不禁。   当然,我们不能为形式而形式,那样会陷入唯形式主义的误区,但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文学才能,使自己的文章多几分文采的亮光,确实不失为获得高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渠道。
   节能,人类的难题人类解 节能,不只是为了度过眼前的煤荒、油荒、电荒 不只是中国人需要节能,也不只是中国人在做 节能不是要降低生活品质,相反要让生活质量稳步提升 大城市、大机关、大集团、大企业中国节能四大主力 一个时期以来,全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的热点话题不可谓不多。
    然而,唯独有关缺煤、缺油、缺电的报道,长期占据各大报纸的显著位置,尤其是电力受到空前关注。今年以来,随着缺电局面愈演愈烈,节能成了共同关注的话题。甚至,从1990年就起每年11月举办的“节能周”,今年被提前到了6月。
  轰轰烈烈的“节能周”已经过去,但它给全社会留下一个命题:节能--必须做好的一篇大文章;节能,这一人类的难题只有靠人类自己解。   节能,不只是为了度过眼前的煤荒、油荒、电荒 今年以来全国大部分省、区、市严重缺电,各地电网出现不同程度的拉闸限电,全年缺电达600亿度,此时正有数亿人受着缺电的“煎熬”。
  因此,许多人把节能视为度过眼前的饥荒的最后“铩手锏”。毫无疑问,看眼前节能迫在眉睫;而望长远节能同样是当务之急。  有资料显示我国人均能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水资源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石油、天然气、铜、铝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占世界平均水平最低者为1/25,最高者也不过1/4。
  除煤炭资源尚能满足21世纪的需求外,石油、天然气和铀矿资源只能维持到2010年的能源消费增长。  2000年人均石油剩余可采储量只有2.6万吨,人均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1074立方米。
  2002年底,我国煤炭探明储量为6565亿吨,其中,可供开采的煤炭储量仅为618亿吨。专家特别提醒说,若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30年就会将可采储量挖完。剩下的就是在开采难度太大的西北地区及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环境十分恶劣的大山区。
    能源的另一“热点”--石油,原本我们是有一定量出口的,而上个世纪末,我国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3年,进口原油9000多万吨。而2020年将达到2亿吨,差不多是需求的一半,甚至有资料说届时石油进口量有可能超过3亿吨。
  总体上预计,在本世纪中期,能源进口将超过总需求量的50%以上。  在一个能源需要依靠进口的国家,资源的储备就更加重要。在全世界石油进口大国中,中国是惟一没有任何战略石油储备的国家。
  然而眼前不是要讨论怎样储备,而是如何“填饱肚子”。 而另一方面,几乎中外专家都众口一词地认为,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仅为33%。  在8个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占工业部门能源消费总量的73%。
  以北京为例,2002年全市万元GDP消耗能源1。4吨标准煤,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2。96倍,比美国高3。5倍。权威人士指出,在2020年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下,如果采取节能措施,能源需求(统一换算为标煤能量)约为24亿吨标准煤;而在目前政策环境下,能源需求约为32亿至33亿吨标准煤。
    两相比较,可少用8亿吨至9亿吨标准煤,价值约为8000亿元。也就是说,经济增长所需要能源相当一部分靠节约;“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少吃草。”这是我们唯一的选择。显然,节能关系当前、关系长远、关系子孙后代。
  我们过去常讲,节能为了造福子孙后代。其实撇去唱高调的“水分”,就是要给后代们留一点光明、留一口饭吃! 不只是中国人需要节能,也不只是中国人在做 在30年前甚至是20年前,人们在教科书上还可以读到“地大物博”一词,而今天虽然地还一样“大”,却再也找不到“物博”了。
    以至于今天专家们把节约能源视为与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同等重要的“第五能源”。就全球而言,能源紧缺是世界的共同课题。在一些时候,能源问题会引发全球性动荡与危机,甚至能够造成国家间的军事冲突。
  每次危机与争端都有许多政治理由,真正起作用的恐怕是经济原因使然。仅在过去的30年里多次发生过油价飙升导致全球性经济衰退的情况。  其中重大影响的就有三次。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造成第一次危机,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
  持续3年的能源危机使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美国下降了14%,日本生产下降达20%以上, 1978年爆发的两伊战争引发了第二次危机,油价在1979年开始从每桶13美元猛窜至1980年的34美元; 1990年伊拉克攻占科威特之后带来了第三次危机,国际油价急升至42美元的高点。
    2003年,国际油价因伊拉克战争,再度暴涨。就是在这样高价位下,我国进口原油比上一年多2200万吨,增加了31%。而这一数字占世界石油进口增长量的40%。尽管中国石油进口总量仅为美国的1/6,但毕竟加重了石油供应的紧张,成为国际油价上涨的一个因素。
  难免会引起某些国家说三道四或过分夸大负面影响。   世界各国十分重视节能工作。法国政府自1994年以来,依据欧盟的标准,通过颁布政府法令,先后对锅炉和相关设备、供热和制冷系统、汽车和家用电器等做出了本国化的规定;德国在征收能源生态税的同时,大力开发诸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
  目前德国风力发电的电价,比常规电厂的电价高出近50%,现在风力发电占德国总发电量的3。  5%。《可再生能源法》规定,电力公司必须无条件以政府制定的保护价,购买利用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
  此外,政府为鼓励开发利用太阳能,决定实施“10万个太阳能屋顶计划”,并提供了优惠条件;在日本,绝大部分空调的耗电量已降到10年前的30%到50%,冰箱一年的耗电量只有200千瓦时,只相当于10年前同类产品的七分之一。
     节能不是要降低生活品质,相反要让生活质量稳步提升 说起节能,当前最要紧的是节电,许多人误解为“自残”、视作“勒紧裤腰带”、等同于降低生活品质。
  其实恰恰相反,节能的目的是要让生活质量稳步提升。在一些大中城市市民们守着空调却无法享受、供电大厅停了电,甚至是交通要道的红绿灯因为无电而“罢工”。  显然,这不是节能的要求也不是节能的结果;同样,在有些地方,空调 “冻”得人们自备厚厚的外套御寒、大白天还亮灯办公、热水机饮水机下班后没人关。
  这些也不是生活品质提高的标志,更算不上享受生活的经典;一样的灯火辉煌,道路上的照明给人们出行带来方便,而霓虹灯、广告牌等“景观工程”在现阶段就是一种浪费。   节能,培养节能意识、形成节能习惯固然重要,如何广泛地寻找“替代”品、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则更为重要。
  许多行业都在探索开发能源的新途径。如钢铁企业利用干法熄焦显热回收发电、高炉炉顶压差发电;水泥企业利用窑炉尾烟气余热发电等;发电厂利用煤矸石和煤泥混烧发电、垃圾发电等。   就全局看,开发水力资源是首要之举,我国水资源可开发装机容量为3。
  78亿千瓦。如在四川,正全力抓好“三江”水电基地建设。工程总装机容量达3670万千瓦,相当于两个三峡电站。到目前全国水电总装机容量仅占可开发的四分之一。当然,由于90%的可开发装机容量集中在西南、中南和西北地区,客观上制约了水电的开发和利用。
     燃气发电机相对燃煤发电机组有更高的效率和利于环境保护,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顺利进展,必将迎来燃气发电机工程建设高潮。5月初:江苏省第一家采用西气东输的天然气发电的电厂--扬子巴斯夫联合循环电厂竣工投产;一个投资额达200亿元人民币的天然气发电厂将落户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
    在陕西天然气探明储量5858亿立方米,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境内探明的天然气储量达8000亿立方米。当然,人均可采天然气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是很低的。 核电作为一种清洁、经济、高效的能源,对确保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提高环境质量,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全球16%的电能由442个核电厂提供,大多分布在西欧和北美,目前全世界共有27个核电厂在建中,其中有18个在亚洲,像我国在能源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自然应大力发展核电。
  在建项目全部投产后,加上原有核电机组共11台,装机容量890万千瓦,占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的2%左右,这与全球16%的份额相差甚远。  我国目前的核电设备制造国产化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已具有60万千瓦核电站主要设备的制造能力,并基本具备了100万千瓦级核电站设备的制造能力。
   作为电力能源的有机组成部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也有着广阔前景。这方面主要集中在开发利用地热能、风能、太阳能等“三能”上。  地热能、风能在我国已在有成功利用的经验,但受其地域限制,必须是在有地热和适于风能开发的地方推广运用。
  相对而言,太阳能的利用应当成为普及型能源政策。不要煤、不用气、不耗电,而且一年四季都有热水使用,这种好事也只能是天(太阳)的恩赐,因此需要普及再普及。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成本已大幅下降,价格逐渐从2000年的40元/瓦降到去年的33元/瓦,今年已经降到27元/瓦。
    不远的确良将来,太阳能电池市场的迅速扩大,将成为可能。 此外,若干年前,曾有利用沼气的成功实例,不知何故“销声匿迹”了,但在许多城市为解决市民生活排污花费大量资金、煞费苦心时,不知是倾力治理好呢?还是将其变废为宝好? 大城市、大机关、大集团、大企业中国节能四大主力 我们常说“节约能源靠大家”,确实很有必要。
    一个人的力量虽小,但集腋成裘,聚沙成塔。13亿人的合力实在不小。仅以电视机为例,平均每台电视机每天待机2小时,待机耗电0。02度(千瓦时),按3。5亿台计,则一年的待机耗电高达25。
  55亿千瓦时。如果城镇居民每户都将一个40瓦的灯换成同样亮度的8瓦节能灯,全国1。  4亿多户城镇居民,就能形成98亿度电的节电能力,相当于一个装机150万千瓦容量电站的全年发电量。
  但客观分析起来,作为普通消费者,节电的潜力毕竟相对较小。真正的节能主力应当是大城市、大机关、大集团、大企业。 城市集中了机关、集团,集中了商厦、宾馆等耗电大户,是电机、电梯、空调等大电(机)器的密集地。
    有消息说,政府机构若及时关闭电源,全国政府、企事业单位每年可节电12.7亿千瓦时。据统计,公建空调能耗在城市夏季用电中所占一般达到40%左右。以北京市为例,全市公建空调装机容量208。
  3万千瓦,盛夏天气空调电负荷约为350万千瓦,约占北京市最大供电负荷的40%。  如果夏天空调温度设定28℃,平均每日缩短空调运行时间1小时。两项措施综合使用,全北京可节电7。
  07-7。77亿千瓦时。北京国际饭店算了这样一笔账,如果温度调高一度,这个饭店一个夏天就能省下电费17万元。假如北京23家星级酒店都调高了空调温度。经专家测算,空调温度每升高1摄氏度,可降低耗电量8%。
    这些酒店一个夏天可节约用电600万千瓦左右。在商厦里,照明用电仅占总能耗的5%,而中央空调却耗去总能量的67%,前景同样可观。还有一种现象不容忽视:景观工程正大量消耗电力资源。
  以上海为例,上海的景观照明工程正在耗费大量的电力资源。按照上海电力部门的测算,上海的灯光工程全部开启后,耗电量将达到20万千瓦,相当于三峡电厂目前对上海的供电容量。   相对来讲,真正的耗能的大户也是节能大户,应该是千千万万个各类企业。
  单说电力系统的发供电企业,便有很大的节能潜力。有资料说2003年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9亿千瓦,电量合计约1.9万亿千瓦时,两项指标均居世界第二位。多年来,通过不懈努力煤耗、水耗、线损均有大幅度下降。
    但我国目前的供电煤耗与世界先进水平比,每千瓦时多耗60克,也就是说若按世界先进水平衡量,我国一年发电要多耗标准煤约1.2亿吨。 全国输电线损率比国际先进电力公司高2.0%-2.5%,一年多损耗的电量达350亿千瓦时。
  平均耗水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50%,一年多耗水达15亿立方米。  在这样背景下扎实做好节能工作,毫不夸张地说就是功在当代、利泽后人的大事。上海外高桥发电厂的4台30万千瓦机组供电煤耗只有336克/千瓦时。
  我国供电煤耗如果能达到外高桥发电厂的水平,每年又可以多节约6000万吨标准煤。当然我们大部分电厂的设备还不足以和外高桥发电厂设备相提并论,但即便是全部国产的老发电设备,也同样可以大有可为。  以建厂27年徐州发电厂为例,这个厂在全国首开先河对200MW和125MW机组,成功进行现代化技术改造。
  改造中他们将重点锁定在汽轮机通流部分和锅炉省煤器、再热器、对流过热器的升级上。结果使得总装机容量在额定出力的基础上增加了10%,即由原来的1300MW装机容量增长到1430MW,单机供电煤耗每千瓦时降低20克以上;随后,他们对4台220MW机组的锅炉受热面进行改造,提高了热能利用率。
    另一方面加紧实施锅炉降排烟温度改造工程,使排烟温度降低了30摄氏度,相当于供电煤耗每千瓦时再降8克;而等离子点火装置的成功应用在20万千瓦级机组上应用在全国又是一个首例,实现了整套机组的无油启动,即便在低负荷情况下也无需投油助燃。
  据测算,一台22万千瓦机组的整组启动就可节约燃油300吨,若加上全年在低负荷情况下不投助燃油节约成本支出达到300余万元;而4台220MW发电机组电动给水泵改为汽动给水泵后,每小时可减少厂用电18000千瓦时,即在发电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每年可为社会多提供电能1。
    5亿千瓦时以上;在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的同时,他们把节约用水列为日常工作重点,将废水充当地表水作为冲灰水使用,减少了用水量。回收废水既降低取水成本又减少排污费支出,仅此一项相当于每年增加收入近300万元。
   显然,在发电企业节煤、节油、节水、节电等方面均有很大潜力,而在冶金、化工、矿山和建筑行业同样蕴藏着巨大潜力。  节能不是难点,关键是非个人消费能源如何节约。
  如果每一份能源消费都由 “个人帐户”支付,节能的成效会愈来愈大,人们的生活品质会愈来愈好。 。

2005-09-19

81 0

    平平淡淡,动人心弦 王羿 --------------------------------------------------------------------------------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以琐屑又典型之生活片断抒写怀念之情,事平淡,语平淡,却勾人心弦,引起共鸣。
       文章以项脊轩为线索叙述了三件事:家族衰落、母亲早逝、祖母鞭策。补记中,亡妻遗事。件件平淡,件件感人。归有光母亲早逝,老姐向归有光回忆往事,仅“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一个小细节,于是“语未毕,余泣……”。
  祖母对归有光寄以厚望,既“以手阖门”前喃喃自语,又“顷之,持一象笏至”用祖父之事鼓励归有光。  老人的勤勤雅意,浮现于一举一动之间。可惜,归有光尚未孚祖母之望,老人便溘然长逝了,归有光“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事可谓小矣,语言可谓平淡矣,然而人间真情仿佛亲历,心弦震颤古今同频。它不是金戈铁马,黄钟大吕,令人拍案振臂,却如“吹面不寒杨柳风”,丝丝沁人心脾,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润物细无声。     亡妻遗事,且不说其他,单末尾那一棵批把树就足以令人动心动容。
  亡妻亲手所植,而今亭亭如盖,人亡物在,物是人非,触目伤怀,引为永憾。真象是宝玉哭黛玉,人亡物在,公子空惆怅;又恰似陆游叹唐婉“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再回首》中唱至:“曾经在幽幽黯黯中坠落,才知道平平淡淡是真。
    ”这话也可以用来描述写作:“是真”的“平平淡淡”来自在“幽幽黯黯”中的深刻观察、深切体验。来诸生活,发自真情,金戈铁马也好,身边琐事也好,都可以写出好文章。归有光如此,我们也应如此。
  1998年高考考生作文,什么父母双亡、高度伤残之类的东西不少,被人们斥为“胡编乱造”。  我想,“编”“造”也许不是什么罪过吧,文学“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嘛;但是“胡”“乱”却要不得。
  紧韧、脆弱之类的事情我们谁没有经历过?但我们没有去深入地观察、体验,身置沧海滴水未沾。我们向归有光学些什么呢?我以为,除了“平平谈谈,动人心弦”的技巧之外,更要学习他善于观察体验生活吧。   简评:这是学习了文学评论后写作的文章。
  作者准确地把握住《项脊轩志》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的艺术特点展开评论。“叙”、“析”、“评”有机地结合,有理有据,言之成理。 我认为有两点尤为可贵:1.广泛地引用,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感染力。
  如引用唐诗(杨柳风、春雨)描绘自己的感受,以阐明“平平淡淡,动人心弦”的行文之妙,生动形象,探幽烛微;如引用《红楼梦》、陆游词,进行类比论证,视野开阔,启发人们的联想、想象,心游万仞。  作者的联想、想象丰富,运用知识的愿望强烈,这是值得表扬的。
  2.思想深刻, 针砭时弊。作者引用《再回首》,从中认识到“平平淡淡,动人心弦”来诸生活,发自真情,比一般同学要深刻得多了。作者顺便评论了1998年高考作文,针砭时弊,颇有见地,不啻为一副清醒剂。
   中国人三部曲 李振 --------------------------------------------------------------------------------      虽然文章的题目有些剽窃钟肇政先生《台湾人三部曲》之嫌,但我要说的这“三部曲”却决不是一个轻松的 话题。
     (一)   中国人,别再沉缅过去。   提到历史,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无一例外地说到四大发明,万里长城……而说起火烧圆明园,南京大屠杀的能有有几个人呢?这个大,再说小,不管是在建国初期还是现在,有多少个曾在建国、组企上立下汗马功劳而又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人呢?这样的后果自不用说,当中国人被洋鬼子的大炮(其实大炮由火药演化,也算是咱老祖宗发明的)打得落花流水的时候,当面对自己亲手创立的企业濒临破产的时候,中国人才会醒来?   如今,中国已经落后许多发达国家很远了,是必须面对现实的时候了。
    客观地看我们的祖国,经济不发达,人口众多,确实不如往昔,但为了让中国人重现昔日辉煌,每一个中国人,别再沉湎于过去,美好的未来就源于今天的实干。 (二)   中国人请放下你的面子。
     细细想来,中国人爱沉缅过去,就是“面子问题”,是面子问题的表现形式一。其表现形式二就是我们常见的:这件事办得如何云云,真没面子……表现形式三为:看在我的面子上,请如何……其中表现形式三就造成了——不合格的食品在厂长的面子下与一个招摇的卫生部门的大印章一起飞入寻常百姓家;摇摇晃晃的大桥在施工者的面子下成了联系两地的“纽带”;一个总分从未上百的学生在其“亲戚”的面子下,戴上了名牌大学的校徽……这样的话,食品算什么食品!大桥算什么大桥!学校算什么学校!!!社会怎么称得上是社会?!   这全是面子闹得啊!中国人放下您的面子吧! (三)   中国人,抛弃“民族劣根性”。
       早在世纪之初,鲁迅先生就有中华民族劣根性一说,爱面子就可归于此,不知是哪位作家就曾通过中国人同美国人的对比,比较全面地概述了这一特性。
       中国人爱说以前,美国人爱说现在;中国人在市场上话最多,美国人在议会里话最多;中国人再苦不能苦了孩子,美国人再富不能富了孩子;中国人事儿办砸了会说真跌份儿!美国人事砸了总会说“我还行!……”   就不再—一列举了,因为这种事情每天都在我们身边,挤公共汽车的悲壮惨烈,建筑物上的“张三李四到此一游”,广场上被偷走的鸽子,以及那让人触目惊心的“豆腐渣”、“王八蛋”工程……   民族劣根性变成了当事人的挡箭牌?!   荒谬!   我们是文明礼仪之邦,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美德,有隋唐至今依然坚固如新的赵州桥!什么民族劣根性,见鬼去吧! (结语)   首先声明:我不是什么间谍或是反党反人民,我是个中国人,是个深爱中国的中国人,适逢五十年大庆,我谨以这并不美丽的祝福祝愿我们的祖国:   繁荣昌盛! 。

2005-09-18

85 0

    自信与失败 时间匆匆流过,转眼间我们已经长大。期间,我们有过欢乐,有过失落,尝到了学习之路的坎坎坷坷,这就是因为我们并非尽善尽美,正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可在这一路的坎坷中,我们并非一无所获,而是在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去战胜困难。 在我们的求学路上,不会一帆风顺,但是我们必须相信自己。  如果我们自己就认为自己不行,对自己失去信心,那我们就首先败给了自己。
  只有相信自己行,才能去大胆尝试。著名大科学家爱迪生在发明电灯过程中,屡次碰壁,屡次失败,但他就是凭着自信,一直没有放弃,最终为人类作出突出贡献。 是啊!在我们的探究路上,不会一帆风顺,一定会遇到风雨,但是我们必须相信自己行。
    相信自己行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力量。一句“我能行”背后是相信自己必定成功的态度。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说明:失败乃成功之母,而自信是成功之基。正如爱迪生所说:“没有失败,只有离成功更近一步。
  ”所以,我们要自信地迎接成功与失败,坚信“我能行。” 总之,自信之歌,回荡在个人的成长之中,自信是准确的自我定位和客观的自我评价。  自信是遇到困难时永不低头的巨大精神力量。
  让我们在自信的鼓励下,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坚实的足迹。 另一种地狱 在西方神话中,人们死后会达到两种地方。一种是安逸舒适的天堂,一种是残暴冷酷的地狱。
     可试问,现实生活中,难道没有“地狱”吗? 大家看到此处,想必会立马想到了资本主义社会那时,人民们在可恶的奴隶制下痛苦地生活着。对,这固然是现实中的一种“人间地狱”,但我认为这并不是最可怕的“地狱”。
  因为在这个“地狱”中,人们至少能学会如何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学会自立自强。  最可怕的“地狱”,是那一个个太过于安逸的环境。 我曾听过这样的一个故事。 一个人死后,往地狱的方向走去。
  途中他遇到了一所房子。房子的主人告诉他,那这所房子里,他不用受到严厉的惩罚,他可以尽情吃喝玩乐,有人服侍,没有任何人限制他。那个人毫不犹豫地住了下来,但久而久之,他变的没有任何想法,没有任何志向,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都不会了。
     难道这所房子不是另一个地狱吗?它的舒适,它的安逸,使的人们开始堕落,开始秃废,它的表面似乎是天堂,但它的内在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地狱啊! 我曾经听过这个的一个对话。
   那是一个母亲和她的女儿。母亲把一大袋东西交到了女儿的手里,对她说:“这袋子里都是你爱吃的,还有一些干净的衣服。  ”“哦。”女儿接过袋子,理所当然地说“这是我的脏衣服,还有运动鞋,下星期我有体育课,你必须在星期一前给我送来!对了,还有衣服的扣子掉了,你给我缝一下。
  ”说着,把另一袋东西扔给了母亲。 当时,我深深地陷入了沉思。 为什么中小学生会养成依赖父母的心理呢? 我认为这与太过安逸的生活,舒适的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因果关系。   在孩子们的心中,父母似乎是一面永远都不会倒塌的墙,即使是天塌了下来,也有父母们顶着。
  走读的学生自然不必说,吃行住宿都是父母安排地妥妥当当。即使是住校的,衣服大多也是父母来学校领取带回家洗;饭菜不合口,也是叫父母送好吃的到学校来。不只在生活自理上面,连学习上也如此。  学生们像一只只张大了嘴的鸭子,等着老师把满满的食物塞进嘴巴里,使的学习状态一直处在被动。
   现在的中学生中,几乎每个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也是关爱有加,视孩子们为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丢了。对,这个起点的确是出与对孩子们的爱,一点也没有错。但是错就错在,那种爱已经逐渐升华成了溺爱!有些家长让孩子们在家里一丁点家务活也不干,以导致他们凡事都依赖着父母,对父母寸步不离。
    上了大学,离开父母后,更是叫苦连天! 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天堂。孰不知这是一个让自己失去最基本的自理能力,让自己失去奋斗力量的一个可怕地狱! 一个人想要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抚养,老师的教导,但最重要的是靠自己的能力,靠的是自立啊!而不是那个挂着“天堂”的牌子,实为“地狱”的环境! 一个人要在有利的客观条件下,又重视培养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向成功迈进一个重要的大步! 让我们一起努力,摆脱那个“可怕的地狱”,摆脱那对父母依赖的心理。
    不做那躲在母亲翅膀下的小雏,做那展翅翱翔的苍鹰! 。

2005-09-18

82 0

     (一)这是一篇“一事一议”的文章,故事生动,议论中肯。 逃离思维陷阱 从前有个国王在大臣们的陪同下,来到御花园散步,国王瞧着面前的水池,忽然心血来潮,问身边的大臣:“这水池里共有几桶水?”众臣一听面面相觑,全答不上来。
    国王发旨:“给你们三天考虑,回答上来重赏,回答不上来重罚!” 眨眼三天到了,大臣们仍一筹莫展。就在此时,一个小孩走向宫殿,声称自己知道池塘有多少桶水。国王命那些战战兢兢的大臣带小孩去看池塘。
  小孩却笑道:“不用看了,这个问题太容易了!”国王乐了:“哦,那你说说吧。  ”孩子眨了眨眼说:“这要看那是怎样的桶。如果和水池一般大,那池里就是一桶水;如果桶只有水池的一半大,那池里就有两桶水;如果桶只有水池的三分之一大,那池里就有三桶水;如果……”“行了,完全正确!”国王重赏了这个孩子。
   大臣们为什么解不开国王的问题呢?原来他们全掉近了思维陷阱。  而那个孩子则撇开了池塘的大小,从桶的角度思考问题,问题一下子就迎刃而解。是啊,跳出思维陷阱,有时只需换一种思维方式或换一个思维角度。
   (二)这是一篇论点明确,采用正反事实论据,首尾呼应,结构精巧的议论文。 小流与江海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是荀子《劝学》中的名句。
    这句话形象地说出了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个深刻的道理:不论是学会一种本领还是成就一项事业,都须做好“积小流”的工作。 我们前人有很多人因为注重“积小流”才使自己的事业成功。
  比如,晋代的书法家王羲之,小时候练字就十分认真。每天练完字后,就去家中院子的池塘里洗笔和砚。  由于日日练日日洗,最后,竟然把那个池塘里的水都染黑了。他也因此成了那个时代著名的书法家。
  他一天天地练字洗笔,正是他不知疲倦地做着“积小流”的工作。 不重视平时“积小流”而导致日后事业无成的例子也是很多的。我国宋代曾经有个叫仲永的人,他小时侯曾表现出极高的文学天赋,五岁便能吟诗属对,称得上是当时的神童了。
      听过他吟诵自己写的诗和作的对联的人,都说这个孩子以后一定会成为一颗文坛上耀眼的明星。可惜他后来放松了学习、进取,不懂得去做“积小流”的工作,到了成年之后,在诗文方面毫无建树,沦为一个平庸的人。
  这正说明了不注意做“积小流”,即使是“明星”也会失去光辉。 我们学生求学求知,修养品行,就是在做“积小流”的工作,只有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去做,自己的学业、品行,才会有朝一日,升华成浩瀚的江海。
  

2005-09-18

84 0

     责 任 英国王子查尔斯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这就是责任。” 责任不是一个甜美的字眼,它仅有的是岩石般的冷峻。
  一个人真正地成为社会一分子的时候,责任作为一份成年的礼物已不知不觉地卸落在他的背上。  它是一个你时时不得不付出一切去呵护的孩子,而它给予你的,往往只是灵魂与肉体上感到的痛苦,这样的一个十字架,我们为什么要背负呢?因为它最终带给你的是人类的珍宝——人格的伟大。
   20世纪初的一位美国意大利移民曾为人类精神历史写下灿烂光辉的一笔。他叫弗兰克,经过艰苦的积蓄开办了一家小银行。  但一次银行遭抢劫导致了他不平凡的经历。他破了产,储户失去了存款。
  当他带着一个妻子和四个儿女从头开始的时候,他决定偿还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存款。所有的人都劝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但他回答:“是的,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责任,但在道义上,我有责任,我应该还钱。
    ” 偿还的代价是三十年的艰苦生活,寄出最后一笔“债务”时,他轻叹:“现在我终于无债一身轻了。”他用一生的辛酸和汗水完成了他的责任,而给世界留下了一笔真正的财富。
   责任的存在,是上天留给世人的一种考验,许多人通不过这场考验,逃匿了。许多人承受了,自己戴上了荆冠。  逃匿的人随着时间消逝了,没有在世界上留下一点痕迹。承受的人也会消逝,但他们仍然活着,死了也仍然活着,精神使他们不朽。
   我们都知道那个天黑了还不肯回家,站在路边哭泣的孩子。因为他要站岗,别的孩子早散了,可他为了坚守岗位宁愿站着哭泣,因为这是他的责任。 愿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有这样的心灵,责任从小就在那里成长。
     愿我们所有的人都把责任之心携带在人生的道路上,让人生散发出淡淡的,金子般的光辉。 也谈“朽木不可雕” 一直很喜欢尼采的一句名言:“才能是一件修饰物,而一件修饰物同时也是一件遮掩物。
    只有当一个人什么都不能做的时候,他才真正显示出自己是什么。”是的,也许对于雕刻而言,朽木只有赤裸裸的坦诚和无奈———在这一领域,它是无能为力的。这就如同一个已经残废的人,要如何同常人一样健全呢?这要求本来就是蛮横无理的。
  然而我深信在这世上大凡存在的便是合理的。朽木,它的生活在别处罢了。   记得初中生物课本的第一章便是“食物链与食物网”:草木为植食动物提供食物,而植食动物又为肉食动物所吞噬;当这些二级消费者走到生命尽头的时候,它们的躯体将重新融入土壤,孕育出更加繁盛的生命。
  我想若从自然平衡的角度剖析,树木枝干的腐朽并不等同于某种放弃或是决绝。  相反,“病树前头万木春”,如果说枝繁叶茂是一种奉献,那么化作春泥未尝不是一种牺牲。默默无闻将自己的生命悄悄化作花的精魂,在芳菲世界中千回百转;像是歌剧魅影中的假面人,朽木掩去了自己丑陋的面容,而让自然界更加美好的事物绽放出充满喜悦的歌声。
  这样一种割舍难道无法证明朽木存在的价值吗?默默的奉献难道只换来人们对朽木的不屑一顾吗?也许仅仅是因为草木理所当然的欣欣向荣,使朽木在这方天地中格格不入。  或者只是因为朽木的消亡方式与肉食动物同伍,超出了绝大部分植物的想象,所以它被视作异端,以“朽木不可雕也”受到千古的嘲笑。
  这本就是一种极大的不公正。 卡夫卡说:“在孩子们中间,我并不算是最聪明的,但也不是最糟糕的。”可这一切到了人们的口中却成了我是最愚笨的。  ”这样一种遭遇让我很是同情。
  爱迪生为了摆弄他的瓶瓶罐罐、破铜烂铁而一再逃学,结果自然遭到了母亲的责骂和父亲重重落下的巴掌。这样一段经历更是令我叹息。然而,最后的结局是卡夫卡成了一代文豪,而爱迪生则以“发明大王”闻名世界。
  类似朽木上结出累累硕果的奇迹,也许恰恰验证了所谓“朽木”的另一种价值,一种超脱世俗功利目的的光芒与成就。   哲学上称藏身之处可以有无数,而能使你获救的唯有一处;然而在这绝无仅有的一处,获救的方式却层出不穷,贯穿着一往无前的可能性。
  所以何必只抓住朽木的“不可雕”这一弱点穷追不舍呢?何必要在这样一条单一的道路上苦苦追逼最后失望或者抓住绝望呢? 朽木有朽木的用途,而我们的希望,同样可以在别处。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出国/留学
院校信息
人文学科
职业教育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外语学习
K12
学习帮助
学习帮助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