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我们该
人民币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并存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因为内部和外部失衡所导致的一个阶段性表现。防止人民币对内贬值速度的加快,有助于抑制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加速。
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同时对内贬值
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屡创新高,升值幅度逐渐加快。 2005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56%,2006年升值3。35%,2007年升值6。9%。到今年的4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已经突破7。0的关口,再创汇改以来新高。
在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同时,国内物价水平和资产价格也出现了一个较快的上升势头。 2007年...全部
人民币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并存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因为内部和外部失衡所导致的一个阶段性表现。防止人民币对内贬值速度的加快,有助于抑制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加速。
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同时对内贬值
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屡创新高,升值幅度逐渐加快。
2005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56%,2006年升值3。35%,2007年升值6。9%。到今年的4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已经突破7。0的关口,再创汇改以来新高。
在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同时,国内物价水平和资产价格也出现了一个较快的上升势头。
2007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4。8%,涨幅高出2006年3。3个百分点,也远超政府确定的全年3%的涨幅。进入2008年以来,受春节和雪灾等因素影响,物价水平上涨趋势被进一步强化,一月份CPI同比上涨7。
1%,二月份则同比上涨8。7%,三月份上涨8。3%,一季度CPI上涨8%,上涨势头令人担忧。
人民币汇率体现的是人民币的对外比价关系,而国内物价水平上升和资产价格上涨则是体现了人民币对国内商品和服务以及金融资产的比价关系。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人民币一方面对外升值,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却在国内市场上的购买力日趋下降,出现了所谓的对内贬值呢?应该说,人民币对外升值与对内贬值的并存是我国经济内部失衡与外部失衡并存的重要表现,这二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
影响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因素
在理论上,影响汇率的因素可能包括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相对利率、总供给、总需求、国际收支、外汇储备、财政赤字、投机活动以及市场预期等等。就近段时期人民币对美元的加速升值来说,其主要原因包括国内经济快速增长与美国经济呈现衰退趋势的落差,我国国际收支长期不平衡和巨额外汇储备,以及国内利率水平不断提高和加息预期的强化。
经济增长是影响汇率变化的根本因素。自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率连续多年保持在10%的水平以上,但在汇率改革之前,人民币基本维持了一个固定的汇率,从而积攒了较大的升值压力。汇率一旦放开,人民币对外升值不可避免。
2007年我国GDP达到24。95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1。9%,增幅高于2003-2007年年均10。6%的水平。而反观其他国家,特别是美国在进入2007年下半年以来,经济出现了较大的下滑。2007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按年率计算仅增长0。
6%,增幅远低于第三季度的4。9%,其他一系列经济数据包括就业、工厂订货、制造业和服务业活动指数等也显示美国经济正在进一步下滑。在这种背景下,人民币升值速度无疑会不断加快。
国际收支与外汇储备对汇率的影响。
国际收支状况是决定汇率趋势的主导因素。一般情况下,国际收支逆差表明外汇供不应求,将引起本币贬值、外币升值;反之,国际收支顺差则引起本币升值,外币贬值。我国自1994年以来,国际收支始终保持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人民币长期积攒的升值压力不容小觑。
尽管顺差增速从2007年一季度开始逐渐呈现下降趋势,但全年我国对外贸易顺差规模仍然达到2622亿美元,较2006年增加847亿美元。在贸易顺差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我国外汇储备也在不断增长,到2007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1。
5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3。32%,是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扩大一方面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另一方面因为外汇占款而增加的货币供应量又加剧了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
利率上升与预期强化对汇率的影响。
按照一般的逻辑,利率下降,国内资本流出;利率上升,国外资本流入。这种由利差引起的套利活动是国际资本流动的一种主要方式,资本流动将引起外汇市场供求变化,从而对汇率产生影响。进入2007年以来,我国多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而美国、欧洲等国家则连续下调基准利率,从而导致内外利差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趋势被进一步强化。
此外,外汇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的判断、市场交易人员心理预期以及交易者自身对市场走势的预测都是影响汇率短期波动的重要因素。受国内较高物价水平的影响,目前市场普遍预期人民银行将进一步上调利率。在这种预期被不断证实的条件下,加上受资产价格上涨的吸引,国际游资通过各种途径流入我国的速度和规模都进一步提高,促使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
导致人民币对内贬值的根源
就人民币对内贬值来说,目前国内物价水平上涨还主要是针对食品而言,这其中存在一个结构性的问题。比如在2007年消费价格上涨的4。8个百分点中,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为4。
0个百分点,居住价格上涨的影响为0。6个百分点,其它商品与服务的影响为0。2个百分点。在今年二月份CPI高达8。7%的增幅上,拉动其上涨的主要动力仍然是食品价格,食品涨价对CPI增长的贡献达到80%以上。
当然,除了结构性问题之外,国内物价水平上升和资产价格上涨所造成的人民币对内贬值也有其客观必然性。这其中既有国际因素影响,又有国内经济不均衡的现实原因,如全球流动性过剩、部分农产品主产国减产、石油价格高涨、人民币升值、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加等。
首先,我国物价水平近段时期的上涨并不是个别的偶然现象,而是在各国均出现不同程度通货膨胀环境下的自然反应。2007年以来,国际原油、粮食、大豆、食用植物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度攀升,导致世界各国不同程度出现通货膨胀。
2007年全年美国消费价格上涨4。1%,创下自1990年以来的最大涨幅。欧元区通胀率最近几个月接连攀升,今年一月份通货膨胀率再次创下历史新高,由去年十二月份的3。1%进一步上升至3。2%,是1999年欧元启动以来的最高纪录。
其他如俄罗斯、韩国、巴西等国家物价涨幅多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通货膨胀压力显著。在经济全球化和各国经济往来日益加强的背景下,通货膨胀在各国之间传播和转移是一种自然现象。
其次,原油价格高涨容易引发输入型通货膨胀。
近段时期以来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不断上涨,纽约商品交易所四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一度突破110美元关口。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仍决定维持目前的原油产量不变,市场普遍预计国际油价还将进一步上扬。作为一种最基本的工业原料,原油价格波动不仅会影响下游所有产业的利润,同时还将带动各种产品价格的波动。
原油价格的上涨必然引起与原油相关产品的价格上涨,导致国内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直接给交通运输、冶金、渔业、轻工、石化、农业等相关产业带来程度不同的影响。这些产业因油价上升抬高的生产成本如果转嫁给下游企业或最终消费者,必然会提高物价水平,增加居民的消费支出。
据测算,油价因素占我国国内整个物价指数(CPI)比重约在5%,如果成品油价格上调10%,将拉动物价上涨0。5个百分点。
再次,通货膨胀作为一种货币现象,与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加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是国际收支失衡和外汇储备激增导致货币供应量增长被动加速。随着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不断增加,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人民银行被迫通过各种手段回收市场上过多的外汇,但这反过来又增加了货币供应量。
二是人民币升值对通货膨胀的推动作用。金融理论一般认为本币升值可以降低本国通货膨胀率,但在实践中它是一把双刃剑。随着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升值的预期以及预期的不断实现导致国际资本快速流入,货币供应量被动增长,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物价上涨。
三是信贷膨胀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2007年末,我国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7。8万亿元,同比增长16。4%,增速比2006年高出1。9个百分点,比2007年初增加了3。9万亿元。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条件下,扩张的信贷规模变成消费和投资需求,进而推动了价格水平上涨。
应对之策
总而言之,人民币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并存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因为内部和外部失衡所导致的一个阶段性表现。从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控制物价上涨速度,防止人民币对内贬值速度的加快,这也有助于抑制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加速。
鉴于当前物价上涨的结构性原因,一方面要多渠道增加国内市场粮食、猪肉等食品的供应,增加财政对低收入群体和种粮、养猪农民的补贴。通过调整进出口政策,在保证国内正常需求的条件下,适当控制粮食出口总量、增加进口,扩大国内市场供给,提高国内粮食、猪肉等食品的自给率。
另一方面要完善市场供需信息发布制度,稳定消费者的通货膨胀预期。建立重要商品供应和储备的预警系统,并将信息及时对外公开发布,消除消费者的恐慌情绪。再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在稳定价格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控制贷款规模、丰富公开市场操作以及利率、汇率等价格工具的协调配合实现对物价水平的有效控制。
收起